5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陶玲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宣布設立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激勵引導金融機構支持地方國有企業以合理價格收購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據介紹,作為新創設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按照“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思路,由人民銀行提供低成本再貸款資金,激勵21家全國性銀行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向城市政府選定的地方國有企業發放貸款,支持以合理價格收購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保障性住房再貸款規模3000億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4次。發放對象包括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21家全國性銀行。銀行按照自主決策、風險自擔原則發放貸款。人民銀行按照貸款本金的60%發放再貸款,可帶動銀行貸款5000億元。
市場人士認為,新工具是對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的延續。此前人民銀行已設立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并在部分城市試點市場化批量收購存量住房、擴大租賃住房供給,試點在各城市有序落地,商業可持續的模式初步形成,此次政策調整也相當于將試點經驗推廣至全國。
4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本輪政策的亮點是盤活存量。央行及時設立專門的再貸款工具,支持地方國企收購存量房產用作保障性住房,體現了對黨中央決策的落實和地方政府主動化解存量住房風險的支持。
據記者了解,鄭州、南京、珠海等地國企已先行先試通過直接收購、以舊換新等方式參與到存量房的去化過程中,目前各城市公布的計劃收購住房已超過1萬套。
在專家看來,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是大方向,通過收購存量房改為保障性住房,一舉多得。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說,一方面,有利于加快商品房市場去庫存。引導地方國有企業在金融機構支持下市場化參與收購,能夠快速形成團體購買力,加快存量商品房去化速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市場供給。通過盤活存量,有助于緩解目前房地產市場中商品房供給多、保障性住房供給少的結構性矛盾,更好解決工薪收入群體住房困難。
盤活存量也是化解房地產風險的關鍵。市場人士表示,房企賬面上一頭是土地和待售房產,一頭是債。要償還債務、化解風險,除了盡可能協調各渠道的融資支持,更多要靠盤活存量資產化債。在房地產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原有“征地拆遷戶—地方政府—房企—居民”的房產和資金循環被打破,房企和地方政府都面臨庫存積壓的問題。“在新工具支持下,地方國企可成為市面上房子的新買主,打通市場循環。從更長期來考慮,未來土地等資產都可以作為盤活資產的對象。”董希淼表示。
對廣大購房者來說,能否按時交房無疑是最關心的事。前期已出臺的保交樓專項借款、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等政策,有效緩解了房地產項目融資困難。
市場人士表示,人民銀行新設立的保障性住房再貸款,將與保交房“白名單”機制形成合力。房地產企業出售商品房后,回籠資金可用于在建項目續建,切實履行保交房法定責任,維護購房群眾的合法權益。房企回籠資金能力增強后,也有利于其更多項目滿足“白名單”條件,形成良性循環,提振購房人信心。 (經濟日報記者 馬春陽)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