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報道稱,上汽大眾將關閉位于上海安亭的第一工廠。該工廠不僅是大眾汽車集團與上汽集團在華最早建立的合資工廠,而且誕生了中德合作的一代汽車桑塔納。作為見證了中國汽車產業開放與發展的標志之地,其命運何去何從備受關注。
不過,輿論場上隨之泛起的外資退場論,很快就遭到打臉。此次上汽大眾的“關廠”并不像坊間所傳的一關了之,而是企業在當前汽車產業大變局之下謀求的更為主動的“轉型升級”。按照上汽大眾方面的規劃,安亭一廠的燃油車產線和相關車型將搬遷至江蘇儀征工廠生產,員工在經過相關培訓后則繼續支持新建的MEB(模塊化電驅動平臺)工廠及工廠的產品生產。同時,安亭基地依托新建的MEB工廠及相關配套和研發基地,聚焦電動化、智能制造以及面向用戶的研發能力建設。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加速重構著全球汽車產業創新版圖和市場競爭新格局。在“雙碳”目標驅動和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新技術跨界加持下,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趨勢越發明顯,而造車新勢力和科技巨頭的不斷涌入,使得賽道變得擁擠。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車銷售和新能源汽車規模最大市場,中國國內車市競爭堪稱“白熱化”。“只賣12萬元”的雪鐵龍C6、長城汽車舉報某車企“油箱門”等現象,就是市場競爭強度增加的過激反應。
值得指出的是,改革開放之初,在其他跨國車企并不看好中國車市的背景下,大眾以超前的眼光和果敢的勇氣押寶中國,不僅為全球汽車產業開拓出新的增長空間,而且讓自身也快速成長為中國乃至全球汽車市場的領導者。然而,由于燃油汽車銷量急劇下降,電動汽車的需求迅速增加,今天大眾要穩固自身的市場份額和優勢地位并不容易。今年一季度,大眾汽車在中國汽車市場的銷量被比亞迪超過,這是40年來中外車企在華市場首次“攻守易位”。
與福特在華戰略收縮相比,我們欣喜地看到,以大眾為代表的德國車企并沒有被中國車市的激烈競爭嚇退,而是積極擁抱競爭和變化,并主動加碼對華投資。前不久,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與合肥經開區簽署協議,投資約10億歐元成立新的全資控股科技公司。作為集團在中國及全球范圍內推行電動出行戰略的重要支柱,大眾安徽新能源汽車項目計劃總投資231億元人民幣,這不是一個小數目。寶馬集團則在全新里達工廠投產的背景下,新增100億元人民幣在沈陽啟動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建設,并將于2026年起在沈陽投產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純電動BMW新世代車型。數據顯示,自2010年以來,寶馬在沈陽生產基地累計投資近千億元人民幣,用真金白銀為中國市場和營商環境義無反顧地投下信任票,值得點贊。
當然,吸引這些跨國公司加大對華投資的不單是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還有高性價比的產業鏈與強大的配套能力,以及產業大變局所激發出的企業創新活力。目前,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全和最具成本優勢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這是任何國家短時間都難以超越的。以至于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來華訪問時,都不忘動員中國供應鏈企業出海,去配套特斯拉在墨西哥的超級工廠建設。而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更是直言不諱,“中國有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同時創新步伐非常快,中國消費者對技術創新表現出很高的接受度,已成為真正檢驗汽車行業前沿優勢的市場之一”。
武俠世界有“與高手過招,你才能成為高手”的說法,汽車世界又何嘗不是如此。面對汽車產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即使是世界一流的跨國汽車巨頭,也只有主動求變,在新能源賽道加速,在全球規模最大、競爭最激烈、創新最具活力的中國市場不斷抬升自己的江湖地位,才能繼續成為“世界一流”。否則也會掉隊,甚至出局。這就是市場的魅力和殘酷之所在。 (作者:楊忠陽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