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國際貿易和全球供應鏈遭到疫情沖擊,國際物流受阻給航運和外貿企業帶來多重風險。近日在廈門舉行的“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上,多位港航業界人士認為,應加快打造“絲路海運”等國際航運合作平臺,以應對疫情沖擊,維護供應鏈穩定和韌性。
國際物流受阻 港航企業謀求合作
今年年初以來,國際經濟形勢好轉,各主要經濟體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復蘇,市場需求反彈,但另一方面,疫情復燃沖擊港航業,全球港口生產起伏不定,船舶運力供求短期失衡,全球貿易、物流和海運格局更加復雜和多元化,海運價格維持高位運行。
“全行業都在愁海運。”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基地商會會長陳蒼松說,集裝箱滯港、船舶跳港、運輸周轉不暢,海運價格飆漲,國際物流受阻已成為當前出口企業最大的障礙,企業承受著運費成本大漲、訂單延期等外貿風險。
日前在廈門舉行的2021“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上,來自國家部委、國內外港口、航運物流和貿易服務企業、高校、智庫、相關行業協會等300多位港航業界人士,探討攜手共建“絲路海運”聯盟,應對疫情沖擊,維護供應鏈穩定。
“一直以來,我們承受著大范圍港口擁堵的壓力。”MSC地中海航運首席執行官索倫·托夫特提到,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航運界需要謀求合作共贏,升級航線以維持供應鏈持續運轉。
“絲路海運”是中國首個以航運為主題的“一帶一路”國際綜合物流服務品牌和平臺,連接中國港口與“海絲”沿線國家與地區港口之間的貿易往來,2018年12月由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攜手福建交通運輸集團、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共同發起成立。
今年上半年,面對疫情考驗,“絲路海運”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60多萬箱,同比增長20%,航線不斷加密。目前“絲路海運”命名航線達到80條,通達全球27個國家99個港口,聯盟成員已經突破200家,涵蓋港航、物流、商貿、金融、信息、科研機構等領域,為提高供應鏈韌性提供支撐。
“絲路海運”逆勢而上 維護供應鏈穩定
波蘭格但斯克港是波羅的海最大的集裝箱港口,與國內的上海、寧波、廈門、深圳等均有直達航線。“上半年格但斯克港集裝箱吞吐量節節攀高,同比增長達10.5%。”波蘭格但斯克港務局駐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史孟平在論壇上分享了這個好消息,“波羅的海港口吞吐量前三位排名近十年首次發生變化,格但斯克港躍居吞吐總量第三”。
去年9月,格但斯克港加入絲路海運聯盟,正是港口面臨疫情考驗的關鍵時刻。
疫情背景下,海外港口需要及時聯動中國港口碼頭運營商、港口堆場、倉儲運營商、腹地貨主企業、貨代物流企業等相關企業,了解貨物運輸環節的難點堵點,打通上下游信息和業務貫通點。史孟平說,“‘絲路海運’為完成這些工作發揮了重要的橋梁作用。”
國際港航企業相關人士認為,疫情沖擊下,全球航線處于極不穩定狀態,航線調整嚴重,集裝箱空箱“一箱難求”,“走出去”計劃難以順利實施,對穩定港口生產秩序和服務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絲路海運”聯盟的組建使得港航企業抵御外貿風險的能力大大增強。其創新港口作業模式、加快信息平臺建設,保持了航線貨物吞吐量的較快增長,為穩定全球物流與供應鏈作出了貢獻。
“‘絲路海運’聯盟的組建,有力加強了供應鏈運營的韌性和可持續性。”新加坡PSA國際港務集團總裁陳聰敏表示,“絲路海運”聯盟將在推動全球供應鏈互聯互通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為中國和東盟、美國、歐洲之間提供暢通的國際貿易新通道。
多方建言打造“一帶一路”航運合作平臺
“我們致力于推動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同,打造大平臺、拓展大通道,在世界范圍內構建起新的海運服務生態圈”。福建港口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陳志平介紹,“絲路海運”運行近三年,已累計開行突破6000航次,完成集裝箱吞吐量超過600萬標箱,已成為“一帶一路”國際航運物流業的重要平臺。
今年,“絲路海運”寫進國家“十四五”規劃。“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擴大“絲路海運”品牌影響,這為“絲路海運”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據有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將持續推進“絲路海運”聯盟和品牌建設,吸引更多國際級港航物流貿易投資等相關企業和協會加入聯盟,爭取將聯盟升級為國家級社會組織,打造促進“一帶一路”國家港航物流貿易要素聚集、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平臺。
“絲路海運、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都是國際物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招商局集團交通物流業務總監宋德星認為,立體交通大有可為,應著力提升多種運輸方式協同的綜合運輸能力,為國際經貿合作提供更加多樣化、便利化的物流路徑選擇。
通過數字賦能,建立數據標準,開放共享平臺,提升影響力和貿易物流話語權,是業界聚焦的發展方向。“絲路海運”信息化平臺在此次論壇上宣布啟動,將打通“絲路海運”航線所經港口“信息孤島”,實現海關“三互”、商品溯源和全程物流可視化,推進物流和信息流的深度融合。
“海運在國際貿易運輸中仍居主導地位,福建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機遇難得、大有可為。”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在論壇主旨演講中表示,未來要加強務實合作,著力擴大“絲路海運”品牌影響,創新“絲路海運”多式聯運,推動“絲路海運”提質增效。(記者 李慧穎 付敏 張逸之 廈門報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