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2日消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2日在相關閣僚會議上宣布,將從24日開始向海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東京電力公司22日當天公布了向海洋排放的詳細步驟。按計劃,排放前在處理過的水中加入大量海水,如果確認濃度降低到預想的水平,將在17天內排放第一批共7800噸核污染水。2023年度預計排放約3.12萬噸,氚總量為5兆貝克勒爾,約為東電年計劃排放量上限(22兆貝克勒爾)的兩成。
福島第一核電站 資料圖 圖源:美國NBC
東電公布第一批核污水排放計劃
據日本共同社等日媒報道,東京電力公司22日稱,已啟動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準備作業,并公布第一批核污染水排放計劃。
東電表示,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將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從22日起會先將部分核污染水稀釋之后儲存在上流水槽。確認其中放射性物質氚濃度低于日本國家標準之后,實施第二階段排放計劃,也就是從8月24日起連續排放。將在17天內排放第一批共7800噸核污染水。
據稱,東電對于最初預定排放的約7800噸處理水,22日用其中的約1噸與約1200噸海水相混合,然后輸送到存儲核污染水的大型水槽中,實施部分采樣。
東電處理水對策負責人松本純一稱,“為了最大限度地抑制形象受損,我們將慎重地從少量排放開始?!?/p>
松本稱,2023年度計劃把約3.12萬噸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氚總量約為5萬億貝克勒爾。原則上將按氚濃度由低到高的順序來排放核污染水,并將在每年度末公布下一年度的排放計劃。
全人類的噩夢!核污水排海貽害無窮
據清華大學研究模擬顯示,排放的核污水污染物在大約240天內將達到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然后逐漸向東海和渤海擴散。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沿海地區可能會面臨核污水排放所帶來的影響。然而,這只是問題的開始。據估計,約1200天后,這些核污水污染物將擴散到北太平洋地區,可能對更廣泛的海域產生影響。
德國科學海洋機構計算顯示,從核廢水排放的那天起:57天內,輻射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140天后,含核廢料的洋流將進入到我國南海和東海領域,并在2年內污染我國大部分沿海區域。半年后,高劑量輻射大規模擴散;3年后,美國和加拿大將遭到污染;10年后,蔓延至全球海域。
總而言之,日本核污水排海,危害的將是全球海洋環境。
中國海洋法學會會長、國際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之國表示,從2011年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到2021年日本決定排海時,核污染水大概已經累積了138萬噸,并且每年遞增約100噸,它的1100多個儲水罐大概到今年基本上就沒有儲存空間了。因為日本從未披露真實數據,研究人員估計現在大概已經有150萬噸核污染水,排放時間可能長達30到50年。
據悉,核污染水里含高達64種核放射性元素,并且七成以上都是超標的,而且是多核素設備難以完全處理掉的。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曾公開表示多核素處理設備不能夠稀釋掉氚,而氚的半衰期為12.4年。12年時間,已經足夠核污染水流遍全球。
2019年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海洋化學家肯·布塞勒發現,福島核電站核污染水中除了氚還有碘-129、鍶-90、釕-106、碳-14等放射性元素。相比氚,其實放射性同位素碳-14、釕-106、鈷60、鍶-90才是更讓人擔心的,因為這些放射性物質更容易被魚類吸收。其中,碳-14的半衰期約5370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長,約1570萬年。碘-129可以導致甲狀腺癌,鍶-90則是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一類致癌物,容易導致白血病,碳-14存在損害人類DNA的危險。
如此強的污染風險,如此長的半衰期,說明我們的子孫后代都將生活在核陰影中。
中國表態: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海洋環境
對于日方執意決定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中方在例行記者會表示,日本政府不顧國際社會嚴重關切和堅決反對,執意宣布將于8月24日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公然向全世界轉嫁核污染風險,將一己私利凌駕于全人類長遠福祉之上,此舉極端自私,極不負責任。中方嚴重關切并強烈反對,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
汪文斌 資料圖 圖源:外交部網站
汪文斌指出,兩年多來,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的正當性、合法性、安全性一直受到國際社會質疑。日方迄未解決國際社會關于核污染水凈化裝置長期可靠性、核污染水數據真實準確性、排海監測安排的有效性等重大關切。中方等利益攸關方多次指出,如果核污染水是安全的,就沒有必要排海,如果不安全,就更不應該排海。日本強推核污染水排海不正當、不合理、不必要。
“令人遺憾的是,日方對國際呼聲置若罔聞,處心積慮營造排海安全無害的假象,甚至對表達正當關切的鄰國無理指責,所作所為已引發周邊國家及國內民眾的強烈憤慨?!蓖粑谋笳f。
他強調,海洋是全人類的共同財產,不能任由日方傾倒核污染水。中方強烈敦促日方糾正錯誤決定,撤銷核污染水排海計劃,以真誠態度同周邊鄰國善意溝通,以負責任方式處置核污染水,接受嚴格國際監督。中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海洋環境,維護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
生態中國網綜合觀察者網、央視新聞、環球網等,圖文侵刪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