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融發展的關鍵是規范與創新并行,各類養老金融產品在功能定位上實現相互補充,為老百姓提供適應其需要的、豐富的金融產品池。
◎記者 韓宋輝 梁銀妍
養老金融供給關乎老百姓“養老錢”的保值增值,對養老生活品質起著決定性作用。自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啟動以來,目前我國養老金融供給市場形成了養老目標基金、個人稅延養老險、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和養老理財陸續試水、從試點到推廣的局面。
《“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出,鼓勵金融機構開發符合老年人特點的支付、儲蓄、理財、信托、保險、公募基金等養老金融產品,研究完善金融等配套政策支持。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明確,繼續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下一步,養老金融發展的關鍵是規范與創新并行,各類養老金融產品在功能定位上實現相互補充,為老百姓提供適應其需要的、豐富的金融產品池。
各類產品齊上陣
養老金融供給側改革加速破局
養老金融供給側改革正加速破局。2021年9月,銀保監會決定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至此,養老目標基金、個人稅延養老險、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和養老理財,共同構成了當前的養老金融格局。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俊生介紹,截至2020年末,共有23家保險公司參與個人稅延養老險試點,累計實現保費收入4.3億元,參保人數4.9萬人。
基金方面,近三年來,養老目標基金迅速發展。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8日,養老目標基金產品數量已超過160只,總規模已超過1100億元。
業內資深人士表示,在養老金融領域,銀行、保險和公募基金之間,更多是協同關系,基于各自定位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目前,銀行和保險在前端接觸的個人客戶數量及類型更加廣泛,居民滲透率較高,在投資者教育及個人養老金托管普及等方面具有渠道優勢。在投資管理,尤其是權益類資產投資管理方面,基金公司則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該人士表示,未來銀行與保險可以在客戶前端與基金公司進行有效協同,共同為第三支柱建設作出貢獻。
財稅激勵與監管規范并行
探索養老金融全面發展新路
由于個人養老金制度尚未出臺,目前僅個人稅延養老險享有稅收優惠政策,其他產品暫未納入財政補貼支持范疇。在養老保險試點中暴露出的問題,也給優化我國個人養老金財稅政策,以及相關產品設計帶來了啟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室副主任王向楠認為,對于外賣、快遞等新業態的靈活就業人群,可探索建立直接補貼式個人養老金財稅政策。對于年收入沒有達到起征點的人群及靈活就業群體,給予一定比例的財政補貼,讓其積極參與到個人養老金市場中來,擴大制度的覆蓋面。
用好財稅支持政策的同時,還應做好對養老金融創新的規范。銀保監會相關人士曾多次明確表態,要明確養老金融產品標準,對不符合標準的各類帶有“養老”字樣的短期金融產品,要堅決清理。該人士還提出,要穩步推進創新試點,選擇少數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先行開展養老金融試點;支持相關機構發展體現長期性、安全性和領取約束性,真正具備養老功能的養老金融產品,力爭通過示范引領,為養老金融全面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
全國政協委員、交銀施羅德基金總經理謝衛接受采訪時表示,就產品而言,首先,應提高養老金融產品的辨識度。養老金融產品應盡可能朝著收益適中、風險和回撤可控的方向設計,滿足普通老百姓的養老需求。其次,應加大養老金融產品的供給,提供差異化選擇,為老百姓提供多樣化的養老儲備方案,最終交由市場自主選擇。再者,應加強投資者教育工作,鼓勵年輕人做長期投資,享受時間帶來的復利。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