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博制圖
我們這些年對企業的認識在不斷深化,從最初的做大做強,到后來的做強做大,再到做大做強做優,再到今天的做強做優做大,這些看似顛來倒去的說法,不僅展示了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更體現了我們對企業目標的深度思考。過去,企業家相見總是問有多少員工、多少銷售收入、多少產量,而今天問的比較多的是賺了多少錢、負債率是多少,關注點的轉變表明了中國企業發展理念的進步。
企業和人一樣在一天天變老,理性目標應該是在有生之年活出質量,健健康康地走向百年,反倒能安然面對死亡,把心放平,活出精彩。企業不一定真能做到永續發展,也不一定非要做成巨無霸,而是要在生命過程中活好自己。今后,我們不一定再刻意追求企業規模了,或者說那個追求規模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大而不倒”和“大到不倒”的邏輯可能有根本性的錯誤,企業應該追求適當規模,我們也不應該繼續將規模作為攀比的指標。其實,大型企業的營業額有三五千億元,中等企業的有三五百億元就可以了,不見得都要把目標鎖定在超萬億元上。企業越大,管理成本越高,風險也越多,一旦倒下對社會的危害就會更大。超越規模最大和基業長青,活出質量,才是企業存在的真正意義。
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
我國著名學者劉俏在《從大到偉大》一書中講到,中國大企業已有不少,但堪稱偉大的企業還不多。偉大的企業有三個特征:一是規模大,即具有足夠的體量,對行業乃至全球經濟具有顯著影響力;二是效益好,即不斷創造不俗業績并保持行業領袖地位;三是可持續,能夠經歷市場變幻、風吹雨打,做到基業長青,積累長盛不衰的國際名聲。從大到偉大,是企業的終極目標,也就是我們所講的,企業要從高速增長邁入高質量發展。
中共十九大做出了“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要論斷,之后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面論述了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內涵。經濟高速增長解決的是“有沒有”的問題,而高質量發展解決的是“好不好”的問題。與宏觀經濟相同,我國企業尤其是眾多大企業也正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高速增長解決的是企業規模的問題,即“大”的問題,而高質量發展解決的是“偉大”的問題,即“強”和“優”的問題。
高質量發展不是對高速增長的否定,而是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的跨越。增長與發展不同,熊彼特1912年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對此有過精彩的描述。他說一萬輛馬車還是馬車,這叫增長,而由馬車變成蒸汽機車,發生了質的變化,這才叫發展,由此提出了著名的創新理論和企業家精神。他認為只有創新才能帶來經濟的發展,而企業家是引領創新的靈魂。我國已解決了馬車增量的問題,目前要解決的是怎么造出汽車來,這是質的變化。
高質量發展的企業,是一貫用改革創新思想引領的企業,是面對環境變化、技術更新,有著源于改革創新的強大動力的企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四點:
結構和運行高質量,即企業在組織架構、投入產出比、資產回報率、社會貢獻率等方面表現優異。
技術素質和創新能力高質量,即持續強化創新驅動,推動產品向供應鏈高端發展。
產品和服務的高質量,即把最優的產品和服務提供給客戶、分享給社會,這是做企業的最根本態度。
組織和團隊的高質量,即通過建立學習型組織,強化文化建設和人才的培養引進,切實提高人才質量,激發創新活力。
高質量發展突出解決質量、效率和動力問題。從國家層面來看,凡是在高速增長達到一定水平就迅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國家,經濟就可持續,就能躍升至發達國家,反之就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企業也一樣,凡是高速增長到一定水平就迅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就能實現從優秀到卓越、從“大”到“偉大”的跨越,成為百年老店;而凡是一味追求速度和規模的,就會遇到種種危機,最終失敗甚至會轟然倒下。
世界一流企業不以規模大小而論
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是適應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2020年6月13日,國務院國資委正式印發《關于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的通知》(簡稱《通知》),對國有重點企業開展對標提升行動做出部署安排。《通知》明確提出,到2022年,國有重點企業管理理念、管理文化更加先進,管理制度、管理流程更加完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更加有效,管理基礎不斷夯實,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基本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管理體系,企業總體管理能力明顯增強,部分國有重點企業管理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為實現這一目標,國務院國資委提出,要綜合分析世界一流企業的優秀實踐,深入查找企業管理的薄弱環節,持續加強企業管理的制度體系、組織體系、責任體系、執行體系、評價體系等建設,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具體包括戰略管理、組織管理、運營管理、財務管理、科技管理、風險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管理8個方面。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也強調了要大力推進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在國有重點企業開展對標世界一流企業管理提升行動,充分運用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積極采用信息化智能化方式,推進流程再造,優化資源配置。
世界一流企業并不一定是世界500強企業,世界500強企業是以銷售收入作為衡量標準的,而世界一流企業聚焦發展質量,不以企業大小而論,中等企業和小企業如果把產品或服務做到極致也可以成為世界一流。什么是世界一流?怎樣才算世界一流企業?我認為至少要具備以下幾點。
一是創新能力世界一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企業能不能長遠發展,關鍵在于能不能不斷創新,有沒有一流技術作為支撐。我國企業經歷了引進、消化、吸收的創新過程,現在進入集成創新和自主創新相結合的階段,而世界一流企業大都是以自主創新為主要創新方式的企業,要做到這一步,我們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二是盈利能力世界一流。創造良好利潤是做企業的出發點,也是重要目標。經營是企業的看家本領。如果一家企業管理得很好,技術也很棒,但就是沒效益,那么這家企業也稱不上優秀。我國企業的盈利水平普遍偏低,這其中既有發展路徑的原因,也有客觀環境的原因。我國企業大多底子薄、基礎差,企業的稅負、財務費用和社會開支偏高,而絕大多數產品又處于中低端,附加值很低,還有些行業產能過剩十分嚴重,這些都需要進行認真調整。因此,國家層面要關注各國加強制度競爭的新趨勢,補充企業資本金,為企業降費減稅;企業自身也要聚精會神做強主業,“瘦身健體”,以創新為本,以績效為本,加快向微笑曲線兩端攀登,夯實實現世界一流目標的基礎。
三是管控能力世界一流。管理是企業永恒的主題,企業要扎實做好各項基礎工作,把顧客利益和產品質量永遠擺在首位;同時要持續提升治理水平,加強風險管控防范,確保企業健康運營,不能“按下葫蘆浮起瓢”。做企業有“三大法寶”:管理、機制和企業家精神。管理要持之以恒,一刻也不能放松。機制能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熱情,這要靠深化改革取得。企業家精神是說企業要有好的帶頭人,企業家要有英雄情結和犧牲精神,能經得住各種考驗。
四是全球競爭力世界一流。企業要逐步提高國際市場占有率,主打產品在專業領域中應進入世界前三位。我國企業正在經歷加速全球化過程,越來越多的企業正“走出去”,尤其是當下,沿著“一帶一路”,中國企業正以投資為導向進行長遠布局。我們要把出口導向型的“中國是世界的工廠”轉變為投資導向型的“世界是中國的工廠”,使更多的中國企業成為跨國公司,進入配置全球資源、服務全球消費者、改善全球發展環境的更高境界。除此之外,企業全球化還可以促進全球貿易平衡,減少貿易摩擦,改善中國經濟發展的宏觀環境。
五是品牌知名度世界一流。品牌一流有三個前提:質量一流、服務一流、人才一流。質量一流不僅是對生產中某個環節的要求,而是生產全過程、全鏈條的質量一流。服務一流就是能快速便捷地為客戶提供多樣化服務。人才一流就是有一流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一線工人,這是產品質量的根本保證。比如在德國,受益于雙軌制職業教育,奔馳等公司的技術人才非常充裕,甚至小孩子從小就開始培養做工意識。
六是企業美譽度世界一流。一流的企業是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是在綠色環保、公益事業、員工全面發展、成為世界公民等方面做出表率的有品格的企業。
有專家指出,不少企業興也勃焉,亡也忽焉,而世界一流的企業大多有50年以上的歷史。西方發達國家的一流企業有不少都是百年老店,缺少時間磨煉的企業很難成為世界一流企業。培育一大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是個長遠的戰略性目標,除了少數已經或基本具備世界一流水平的企業外,大多數國內一流企業要培育成為世界一流企業還需要5—10年或更長時間的努力,而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對此,我們既要有埋頭苦干、長期奮斗的心理準備,也要有轉變競爭模式、迎接新挑戰的信心和決心。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