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2日電(中新財經記者 吳濤)“做高端不是我們想做還是不想做的問題,是生死之戰。”在今年小米創始人、CEO雷軍的年度演講中,他的一席話讓無數“米粉”沸騰。
從“一碗小米粥”開始,到手機行業的佼佼者,小米現今有底氣喊出“高端”,憑什么?近日,小米總裁盧偉冰接受了中新財經記者采訪。
“要有坐10年冷板凳的定力”
對于小米目前取得的成績,盧偉冰稱,歸納起來,小米著重做好這三件事:第一,深耕底層技術;第二,資金是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第三,招攬頂尖的技術人才。他認為這是作為制造企業比較重要的三件事情。
“小米從集成式技術創新起步,很快進入自主式技術創新,并持續深入底層核心技術顛覆式的技術創新。”盧偉冰強調,背后是要不斷進取,實現技術自主。
“小米鼓勵創新、不以成敗論英雄,鼓勵濃郁的工程師文化。”他介紹,小米自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視人才的發掘、引進和培養。近年來,小米通過青年工程師計劃、創業者計劃、百萬美金大獎等系列舉措,大力推動技術人才的培養和長期的激勵,讓優秀人才能夠分享企業發展的紅利。
盧偉冰強調,技術立業、科技創新是小米的生存之本,也是小米成為新型工業化新樣本的基礎條件,更是小米高端化發展的必修課。修好這門課,要有長期持續的研發投入作為支撐,要有大量的先進人才和鼓勵創新的氛圍,更少不了把冷板凳坐熱的決心。
今年9月,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在京召開。會后,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雷軍作為參會企業代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研發投入,未來5年我們計劃投入1000億,要在底層核心技術上取得進一步突破。”
目前,小米技術研發進入12個技術領域,包括5G移動通信技術、大數據、云計算及人工智能,同時基于智能制造,進入機器人、無人工廠、智能電動汽車等,總體細分領域達99項。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全球授權專利數超3.2萬件。
“AI是驅動新變革的關鍵變量”
“越是高端的智能制造,就越離不開AI技術的應用,要不斷探索前沿技術,全面擁抱大模型。”小米集團在2023年中期報告中稱,不斷探索前沿科技領域,尤其在機器人技術領域堅持投入,以推動從科研到產業的整體發展。
《“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提出,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交匯點,要堅定不移地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以“鼎新”帶動“革故”。
在盧偉冰看來,AI是先進的生產力,它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三個特點,在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AI將具有強大的指數級變革效應。因此,在今年8月,小米全面升級自己的科技戰略,并將“軟硬深度融合,AI全面賦能”定義為重要的原則和路徑之一。
“小米布局AI已經長達7年之久,AI技術已全面賦能小米的手機、汽車、AIoT、機器人等業務。我們要不斷創新,擴展其他核心AIoT品類在豐富用戶場景中的互聯互通能力。”
在2023年上半年,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391億元,同比增長1.8%。其中,智能大家電業務增長強勢,收入同比增長70%。
“未來,AI將全面賦能小米的研發、生產、應用。眼下,AI還是高端企業、科技公司的標配,但我相信,在未來5-10年,AI將會成為絕大多數企業最基本的生產要素,也是驅動創新變革的關鍵變量。”盧偉冰稱。
“高端制造賦能行業產業鏈升級”
不僅僅是小米本身從創新中嘗到甜頭,盧偉冰指出,小米不斷提升創新水平,尤其是聚焦深耕底層技術、突破關鍵領域,還為行業帶來了兩方面的積極影響:重磅產品引領行業,助推消費復蘇;以技術作支撐,賦能行業產業鏈轉型升級。
盧偉冰舉例,消費電子產品的迭代和發展,有賴于技術以及由技術支撐的體驗。比如新一代折疊屏手機小米MIXFold3,背后是新材料、光學結構、芯片等多學科、多領域的技術沉淀,以及交叉融合創新。
“工業是立國之本,是國際競爭的底氣。作為新型工業化堅定的支持者和推動者,小米堅定打造全鏈路產業賦能,持續深耕智能制造,賦能中國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轉型升級。”盧偉冰表示,這個過程中,小米不斷在開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努力成為做大做強本土產業鏈供應鏈的壓艙石,并逐漸摸索出一些可供參考借鑒的實踐經驗,比如,先立好標桿、打好樣,再給產業賦能,謀求全鏈路產業鏈創新的新突破。
“2022年底發布的小米13系列,它所搭載是當時國內唯一的超窄四等邊工藝,還有高精密組裝,就是在小米智能工廠率先落地實驗,再推廣到全部生產線。先驗證、后推廣的方式,極大提升了供應鏈合作企業的高端化和智能化水平。”盧偉冰說。
“小米智能制造體系正在向整個制造行業不斷輸出、持續賦能,一些供應鏈合作企業已經啟用了由小米輸出的整套產線設備和智能工廠系統體系,進一步點亮中國智造。”(完)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