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 ? ?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同志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他說:“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中國夢,反映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心聲、共同意志,是凝聚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最大共識,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發展國家、振興民族、建設美好生活的熱情。
????? 一、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華民族歷經磨難,實現民族復興成為中華兒女的強烈愿望
?????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地廣人眾的國家,曾有過輝煌的過去,是世界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但是,1840年6月,英國派出一支由48艘艦船和4000多人組成的龐大遠征艦隊相繼從印度、開普敦出發開往中國,發動了無恥的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以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中國的大門由此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撕開。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1843年10月,又簽訂了中英《虎門條約》。美國、法國等西方列強也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相繼于1844年7月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10月簽訂了中法《黃埔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 ? ? ??鴉片戰爭后,帝國主義列強通過軍事上發動戰爭、政治上加緊控制、經濟上大肆掠奪、文化上逐步滲透等各種手段,使中國逐漸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 ? ? ??軍事侵略。帝國主義列強們憑借先進的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通過進行武力威脅、發動侵略戰爭、武裝干涉中國內政、直接出兵鎮壓中國革命等方式對中國進行侵略。發動侵華戰爭是列強侵略中國采取的主要手段。早在鴉片戰爭前,它們就對中國的沿海、邊疆進行了多次海盜式的騷擾和武力侵犯。從鴉片戰爭開始,列強對中國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戰爭。在近代,從1840-1919年的80年間,資本主義列強對中國發動的大規模的武裝侵華戰爭就有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強國都參與了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清政府在歷次戰爭中均遭慘敗。每次侵華戰爭,無辜的中國人民都要遭受血腥的屠殺。大量的無辜平民在戰爭中被直接殺害或死于顛沛流離。如1900年8月,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侵略者鐵蹄所至,滿眼盡是斷壁殘垣、尸橫遍野。每次侵華戰爭,列強都要強行占去大片中國領土。列強迫使中國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憑借這些不平等條約,侵吞中國大片領土,強占中國租界,強租中國港灣,并且在中國劃分各自的勢力范圍。1842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1860年,通過簽訂《北京條約》,清政府將香港島對岸九龍半島南端和昂船洲割讓給英國。1849年,葡萄牙武力強占澳門半島,并于1887年脅迫清政府訂立《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允許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門”。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日本割去臺灣全島及所屬各島嶼和澎湖列島。在中國近代歷史上,通過1858年的《璦琿條約》、1860年的《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列強共侵占中國領土151萬多平方公里。在侵占中國領土的基礎上,列強國家開始發展各自的勢力范圍。列強還運用武力或欺詐手段在通商口岸設立由外國直接控制和統治的租界,先后在上海、天津、漢口、廣州、福州、重慶等16個城市設立了30多個租界,使之成為外國侵略中國的據點,成為名副其實的國中之國。每次侵華戰爭,列強都要勒索和掠奪中國財富。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掠奪巨額的戰爭賠款和其他款項。一筆筆巨額賠款,一方面榨取了中國人民的膏血,加劇了中國的苦難;另一方面又成為列強進一步剝削和掠奪中國的資本。列強還公開搶劫中國的財富,肆意破壞中國的文物和古跡。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占領北京后,洗劫并焚毀了中國皇家園林建筑藝術的精華——圓明園。這座經營了一百多年、匯集中國人民智慧和血汗、綜合中西建筑風格、聚集古今藝術精品而成的宮殿和園林,被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后變成一片廢墟。
? ? ? ??政治控制。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人民的政治控制是多方面的。列強通過駐華公使、領事等粗暴地干涉中國內政,踐踏中國主權。第二次鴉片戰爭后,英、法、俄、美等國在北京建立了公使館。這些以戰勝者的姿態進入北京的列強公使,不是普通的外交官,他們經常教訓清政府的大臣,什么事要做,什么事一定不許做。他們在北京直接向中國政府發號施令。他們不僅在中國竭力培植買辦官僚,刺探軍政情報,而且時常以“勸告”、“建議”等方式干涉中國的內政與外交。列強還通過享有領事裁判權、海關管理權以及對外交涉等特權,操縱中國的內政與外交。此外,列強通過控制中國海關、取得在中國領土駐兵特權、在中國培植侵華代理人等方式進行間接統治,以實現其對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控制。
? ? ? ??經濟掠奪。鴉片戰爭前,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只允許外國商人在廣州一地貿易,而且必須經過官方指定的公行即“十三行”進行。1842年《南京條約》規定,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5個港口城市為通商口岸。1858年《天津條約》又開放牛莊(后改營口)、漢口、九江、南京、鎮江等10個口岸。1860年《北京條約》又規定增加開放天津為通商口岸。陸路方面,清政府還向俄國開放伊犁等商埠。在這些通商口岸里,外國人依仗不平等條約享有種種特權,控制當地的工商、金融事業甚至設立租界,實行殖民統治。關稅自主權是國家重要的經濟主權。《南京條約》卻規定,英國商人進出口貨物的稅率,要由中英兩國“秉公議定則例”。這就開了所謂協定關稅的惡例,使中國喪失了海關自主權。1858年的《天津條約》規定,外國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轉口,而不需要重新課稅。外國廉價商品依仗特權和低稅,在中國市場上大量傾銷,排擠中國工業品和手工業產品,并獲取高額利潤。從19世紀50年代起,外國人逐步控制了中國海關的行政權。中國海關不僅不能起抵制外國商品傾銷、保護民族經濟的作用,反而成為外國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的一個重要工具。此外,由于中國喪失了獨立主權因而處于與外國不平等的地位,外國資產階級憑借不平等條約所賦予的種種特權,開始把中國變成它們傾銷商品的市場和取得廉價原料的基地。近百年中,列強通過暴力的和非暴力的、非法的與“合法”的手段,從中國掠去的白銀總數達1000億兩。
? ? ? ??文化滲透。列強在對中國實行軍事侵略、政治控制、經濟掠奪的同時,還對中國進行文化滲透。列強的文化滲透活動,有許多是打著傳教布道的旗號進行的。一部分西方傳教士積極參與了對中國的侵略活動。19世紀60年代后,外國傳教士大批來到中國,并進入內地、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他們中的一些人,采用欺騙訛詐、強迫捐獻、壓價購買、強占墾地等手段霸占土地、建造教堂、剝削佃戶、出租房產。有的還包攬訴訟,包庇教徒中的不法分子,或者強迫中國教民拋棄中國傳統禮俗,甚至公開干涉中國內政。外國教會中的某些勢力還在中國辦報紙、雜志,翻譯、出版各種書刊,利用宣傳宗教和西學的名義,為列強侵略制造輿論。
? ? ? ??總之.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人民受到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西方列強野蠻入侵,封建統治腐朽無能,致使國家戰亂不已,主權喪失,山河破碎,人民生靈涂炭,民不聊生,中華民族遭受了深重的災難。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中國人民開始抗爭,開始了爭取獨立解放的探索和斗爭。在這樣的背景下,也就喊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開始了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歷史。
? ? ? ??二、鴉片戰爭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前赴后繼、英勇斗爭
? ? ? ??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主義相結合,把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過程,也就是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過程。鴉片戰爭以來,亡國滅種的陰影始終籠罩在中華兒女的心頭。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擺脫被侵略和受壓迫的處境,走上國富民強的道路,先進的中國人,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后繼,進行了堅苦卓絕的斗爭。
? ? ? ??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是近代中國全國規模的農民起義。帝國主義列強利用特權加緊經濟掠奪,給中國人民造成了深重災難。洋紗、洋布等外國工業品的大量涌入,使以家庭農業和手工業相結合為特征的自然經濟逐漸解體,大批農民和手工業者生計無著。猖獗的鴉片走私使白銀外流。清政府為支付軍費和賠款巧立名目搜刮農民,國內的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更加尖銳。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率眾起義,建號太平天國。太平天國運動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社會理想。太平天國運動從起義開始到1864年起義失敗,發展到全國18個省,堅持斗爭14年,并且起義軍還和英、法、美侵略軍進行過面對面的英勇作戰。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中國封建統治,動搖了其統治基礎。但因為農民階級不是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代表,他們無法克服自身存在的歷史局限性,結果是他們沒有也不可能提出正確的革命綱領和建立先進的社會制度,無法奪取革命的最后勝利。
? ? ? ??洋務運動和變法維新。洋務運動是中國第一次近代化運動。林則徐、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洋務派則是“師夷”主張的實踐者。他們興辦洋務事業,掀起了一場以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編練新式陸海軍、發展近代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洋務運動。洋務派派留學生,派駐外使節,標志著中國人開始走向世界。洋務運動的興起體現了中國人民對近代化的追求。洋務運動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使中國的絕對國力有所增強,但他們具有的封建性、腐朽性和對西方列強的依賴性,決定了他們拒絕變革封建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這從根本上制約了洋務運動的進一步發展,沒有也不可能使中國真正走上富強之路。
? ? ? ??中日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重要轉折點。中日甲午戰爭使清政府從洋務救國的迷夢中驚醒過來,甲午戰爭后的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改革封建政體的一次勇敢嘗試,力圖通過改革清王朝在中國全面推行資本主義近代化。它的根本目標是“君主立憲”。政治上廣開言路,鼓勵官民上書言事,裁撤閑雜冗員,保薦賢才;經濟上設立鐵路礦務局和工商總局,獎勵發明創造,改革財政;軍事上裁汰綠營,精練陸軍,添設海軍,力行保甲,實行征兵制;文化教育上設立京師大學堂,各地普遍設立中小學堂,廢除八股,改試策論,準許設立報館、學會,派遣學生出國留學。但由于中國封建勢力過于強大,維新變法最終失敗了。戊戌維新既是一次愛國救亡運動,又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治改革運動,同時也是一場思想啟蒙運動。
? ? ? ??辛亥革命。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次具有比較完全意義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打著向西方學習的旗號,結合中國實際,提出包括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在內的一套完整的建立民主共和國的方案。孫中山等革命派第一次明確地提出建立一個獨立的民主共和國的歷史任務。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1912年1月1日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2月12日清朝最后一個皇帝被迫宣告退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了近代中國社會變革。雖然由于歷史進程和社會條件的制約,辛亥革命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但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發展進步探索了道路。
? ? ? ??三、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 ? ?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為新民主主義而斗爭的過程中,經歷了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中國人民受剝削受奴役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從此開啟了新的歷史紀元。
? ? ?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下取得的。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形成了偉大的毛澤東思想,找到了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正確道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歷史。我們創造性地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全面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在過渡時期,我們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了委托加工、加工訂貨、統購包銷、委托經銷代銷、公私合營、全行業公私合營等一系列從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的過渡形式,最后實現了對資產階級的和平贖買。對個體農業,我們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國家幫助的原則,創造了從臨時互助組和常年互助組,發展到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再發展到社會主義性質的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過渡形式。對于個體手工業的改造,也采取了類似的方法。在改造過程中,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和合作經濟表現了明顯的優越性。到1956年,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這是中國社會變革和歷史進步的巨大飛躍,也極大地支持和推進了世界社會主義事業。
? ? ? ? ??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開始轉入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們雖然遭到過嚴重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們后來賴以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物質技術基礎,很大一部分是那個期間建設起來的;全國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工作經驗,大部分也是在那個期間培養和積累起來的。
? ? ? ??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沒有先例可循。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中,總結經驗教訓,取得了許多積極成果。一是關于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理論。毛澤東指出,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認為社會基本矛盾是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矛盾,不論是敵我矛盾、人民內部矛盾,還是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各個領域中的矛盾,都受社會基本矛盾制約和規定。他還分析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的性質和特點,指出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同舊社會的矛盾,例如同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是根本不同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不可能由資本主義制度本身來解決,只有通過社會主義革命才能加以解決,而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則是另一回事,它不是對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經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不斷地得到解決。二是關于走自己的路的思想。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指出:“最近蘇聯方面暴露了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他們走過的彎路,你還想走?過去我們就是鑒于他們的經驗教訓,少走了一些彎路,現在當然更要引以為戒。”(1)他認真分析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一些經驗教訓,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表達出強烈的“走自己的路”的意愿。1958年3月,他在成都會議上的講話中又指出:“一九五六年四月的《論十大關系》,開始提出我們自己的建設路線,原則和蘇聯相同,但方法有所不同,有我們自己的一套內容。”(2)1960年6月,他在《十年總結》一文中又談道:“前八年照抄外國的經驗。但從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大關系起,開始找到自己的一條適合中國的路線。”(3)這就明確提出并找到了一條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三是在經濟建設方面,提出要正確處理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沿海和內地,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關系的思想。還提出在堅持社會主義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的同時,要重視商品生產和價值規律的作用。毛澤東還指出:客觀存在的價值法則,是一個偉大的學校,只有利用,才有可能教會我們的幾千萬干部和幾萬萬人民,才有可能建設我們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否則一切都不可能。四是在一個時期內,我們曾有過進行改革的明確意向。在宏觀管理體制方面,提出很多正確主張,如要打破高度集中統一的經濟管理體制,主張分權,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還力求破除單純用行政干預經濟的弊端,強調要使企業有“自治權”、“自主權”。試辦托拉斯,用經濟組織管理經濟,按經濟法則辦事。在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上,提出“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思想,即:在工農業生產經營方面,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是主體,附有一定數量的個體經營作為補充;在生產的計劃性方面,計劃生產是工農業生產的主體,按照市場變化在國家計劃許可范圍內的自由市場作為補充;在社會主義的統一的市場里,國家市場是主體,附有一定范圍內國家領導的自由市場作為補充。與上述改革相適應的勞動體制改革、教育體制改革、計劃體制改革、流通體制改革,也都有過一些思考。五是在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思想文化和對外關系等問題上,也有許多積極成果。比如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思想,關于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思想,關于思想文化領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思想,在國際關系上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關于“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這些積極成果,是我們后來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思想資源。
? ? ? ? 1979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偉大覺醒,顯示了我們黨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開辟建設社會主義新路的堅強決心。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春風吹拂下,我們迎來了思想的解放、經濟的發展、政治的昌明、教育的勃興、文藝的繁榮、科學的春天。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接力推進改革開放偉大事業,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30多年來,我們始終以改革開放為強大動力,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礎上,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新的偉大成就。
? ? ? ??我們推進各方面體制改革,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偉大歷史轉折。我們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以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農村雙層經營體制,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形成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市場對資源配置發揮決定性作用的經濟管理制度。在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不斷深化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以及其他各方面體制改革,不斷形成和發展符合當代中國國情、充滿生機活力的新的體制機制,為我國經濟繁榮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 ? ? ??我們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我們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打開國門搞建設,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從建立經濟特區到開放沿海、沿江、沿邊、內陸地區再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從大規模“引進來”到大踏步“走出去”,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水平顯著提高,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廣泛深入的國際合作加快了我國經濟發展,也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 ? ? ??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綜合國力邁上新臺階。我們依靠自己力量穩定解決了13億人口吃飯問題。我國主要農產品和工業品產量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進,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 ? ? ??我們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人民當家作主權利得到更好保障。政治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日益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有效實施,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不斷擴大,人權事業全面發展。愛國統一戰線發展壯大,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更加和諧。
? ? ? ??我們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滿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建設卓有成效,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公民道德建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全面推進,文化事業生機盎然,文化產業空前繁榮,國家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精神世界日益豐富,全民族文明素質明顯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顯著增強。
? ? ? ??我們大力發展社會事業,社會和諧穩定得到鞏固和發展。城鄉免費九年義務教育全面實現,高等教育總規模、大中小學在校生數量位居世界第一,辦學質量不斷提高。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全社會創業活力明顯增強。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形成。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全國。社會管理不斷改進,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 ? ? ??我們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吃穿住行用水平明顯提高。改革開放前長期困擾我們的短缺經濟狀況已經從根本上得到改變。
? ? ? ??我們成功實施“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祖國和平統一大業邁出重大步伐。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得到全面貫徹執行,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保持繁榮穩定。祖國大陸同臺灣的經濟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不斷加強,兩岸政黨交流成功開啟,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邁出歷史性步伐,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斗爭取得重要成果,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呈現新的前景。
? ? ? ??我們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我們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同發達國家關系全面發展,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不斷深化,同發展中國家傳統友誼更加鞏固。我國積極參與多邊事務,承擔相應國際義務。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顯著上升,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重要建設性作用。
? ? ? ??經過30多年的不懈奮斗,我們勝利實現了我們黨提出的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戰略目標,正在向第三步戰略目標闊步前進。30多年的偉大成就,為我們黨、國家、全國人民繼續前進奠定了堅實基礎。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 ? ? ??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 ? ? ??習近平同志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我們稱之為‘中國夢’,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是對中國夢豐富內涵的深刻闡述。結合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提出的一個又一個的戰略目標,可以使我們更深刻地領會中國夢的這一深刻內涵。
? ? ? ??早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召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我們黨就提出努力使我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把我國建設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的任務。1956年召開的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的實質,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也就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黨和全國人民的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來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這個任務是很艱巨的,我們必須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采取正確的政策,團結國內外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利用一切有利的條件,來完成這個偉大的任務。1964年我們黨又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奮斗目標。我們莊嚴宣布,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上述一系列重要思想論斷,指明我們必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發展我們的經濟、政治、文化事業,以達到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目的。
? ? ? ??實行改革開放以后,我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目標而奮斗。黨的十三大報告明確提出“三步走”發展戰略。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經濟建設的戰略部署大體分三步走。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這個任務已經基本實現。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然后,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前進。在這個“三步走”的發展戰略中,既包含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總體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的內容,又包含了教育、科技、文化等社會事業不斷發展,實現共同富裕、人民生活逐漸提高的內容,也體現出國際地位明顯提高、國際影響大大加強的內容。是一個包含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發展戰略。
? ? ? ??進入新世紀,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后。在黨的十六大上,我們黨又適時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必須看到,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鞏固和提高目前達到的小康水平,還需要進行長時期的艱苦奮斗。綜觀全局,21世紀頭20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根據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黨一百年和新中國成立一百年的發展目標,我們要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經過這個階段的建設,再繼續奮斗幾十年,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
? ? ? ? ——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基本實現工業化,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城鎮人口的比重較大幅度提高,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社會就業比較充分,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 ? ? ? ——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基層民主更加健全,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
?????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 ? ? ? ——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 ? ?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是與加快推進現代化相統一的目標,符合我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符合人民的愿望,意義十分重大。實現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我們的祖國必將更加繁榮富強,人民的生活必將更加幸福美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進一步顯示出巨大的優越性。
? ? ? ??黨的十七大報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基礎上,適應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規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構成的基本綱領,在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對我國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我們已經朝著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邁出了堅實步伐,今后要繼續努力奮斗,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 ? ? ? ——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轉變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居民消費率穩步提高,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的增長格局。城鄉、區域協調互動發展機制和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城鎮人口比重明顯增加。
? ? ? ? ——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公民政治參與有序擴大。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深入落實,全社會法制觀念進一步增強,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基層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 ? ? ? ——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文化產業占國民經濟比重明顯提高、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適應人民需要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
? ? ? ?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就業更加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健全。
? ? ? ? ——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
? ? ? ??可以預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時,我們將成為工業化基本實現、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成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成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權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的國家,成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又安定團結的國家,成為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的國家。
? ? ? ??在提出上述奮斗目標基礎上,黨的十八大報告又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綜觀國際國內大勢,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新的要求。
? ? ? ? ——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工業化基本實現,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形成。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 ? ? ? ——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發揮。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 ? ? ? ——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文化產品更加豐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中華文化走出去邁出更大步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基礎更加堅實。
? ? ? ?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進人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就業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縮小,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扶貧對象大幅減少。社會保障全民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社會和諧穩定。
? ? ? ? ——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初步建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森林覆蓋率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 ? ? ??報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基本建立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健全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形成有利于創新創造的文化發展環境。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管理體制,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基層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網絡,建立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的體制機制。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 ? ? ??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我們的宏偉奮斗目標。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們先人們不懈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
? ? ? ??面對浩浩蕩蕩的時代潮流,面對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們不能有絲毫自滿,不能有絲毫懈怠,必須再接再厲、一往無前,繼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1)《毛澤東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頁。 (2)《毛澤東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69-370頁。 (3)《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九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第213頁。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