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召開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座談會,到試點推行“企業綠碼”分級評價綠色工廠,再到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近段時間,多方部署進一步加快我國工業綠色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在碳達峰碳中和、新型工業化推進背景下,我國工業綠色發展水平將持續提升,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快,數字化賦能作用持續凸顯。為此,應聚焦重點行業和領域挖掘工業綠色發展潛力,增強創新能力,加快構建綠色低碳轉型技術體系。
政策部署積極推進
綠色低碳是新型工業化的生態底色。近段時間,多方部署進一步加快工業綠色發展。
工信部近日召開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座談會,就全面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做出具體安排,其中明確“穩妥推進工業領域碳減排,統籌推進工業及鋼鐵、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屬等重點行業碳達峰,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
圍繞進一步完善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加強綠色工廠梯度培育和動態管理,工信部近日發布通知,提出將面向綠色工廠試點推行“企業綠碼”,對綠色工廠綠色化水平進行量化分級評價和賦碼,直觀反映企業在所有綠色工廠中的位置以及所屬行業中的位置。目前,“企業綠碼”僅面向已獲批的國家層面綠色工廠。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傳統制造業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數據顯示,我國累計建設國家級綠色工廠3616家、綠色工業園區267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403家,綠色工業園區平均固廢處置利用率超過95%。
一系列著眼于中長期的部署陸續推出。工信部等八部門日前發布的《關于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7年,我國傳統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工業能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3年下降13%左右,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超過57%。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制定出臺加快制造業綠色化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數字化和綠色化、現代服務業和綠色制造、綠色消費需求和綠色產品供給等深度融合,支持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船舶、綠色航空制造、節能環保等產業發展壯大,努力在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過程中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
“從相關部署來看,工業領域將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構建完善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推動全方位轉型、全過程改造、全鏈條變革、全領域提升,鍛造產業綠色競爭新優勢,使綠色成為新型工業化的普遍形態。”賽迪研究院節能與環保研究所所長趙衛東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加快數字化應用賦能
值得關注的是,深化生產制造過程的數字化應用,正成為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作為上海市重點控排企業,寶武碳業在過往生產中沒有對碳排放的結構和數據實現精準掌控,短期內難以測算碳排放分布數據。”寶武碳業副總裁陳敏軍說,如今中國聯通助力寶武碳業打造了碳資產管理平臺,利用5G的廣連接和易用性,可以靈活加裝碳排查裝置,實現對能耗情況的精確感知和管理。
《“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提出,以數字化轉型驅動生產方式變革,采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能源、資源、環境管理水平,深化生產制造過程的數字化應用,賦能綠色制造。
“數字技術賦能綠色低碳發展正進入密集活躍期,加速從頂層規劃走向落地實施。”中國信通院副總工程師史德年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中國信通院對700余個數字化轉型案例進行分析,發現數字技術賦能綠色低碳發展正從單點、局部應用向多領域、多環節持續拓展與深化,賦能場景加快向工業全生命周期延伸與滲透。其中,生產協同增效場景、用能設備管理場景應用滲透度最高。
從應用成效來看,史德年介紹,根據中國信通院測算,數字賦能能耗降低成效范圍為8%至22.3%,數字賦能生產運營成本降低成效范圍為12.2%至26.8%。
聚焦重點行業深挖潛力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工業綠色發展成效顯著,但部分重點行業仍呈現粗獷型發展,鋼鐵、石化、建材等行業低水平產能過剩問題依然存在。
對此,趙衛東建議,聚焦重點行業和領域,挖掘工業綠色發展潛力。推動鋼鐵、煤化工等行業水資源循環利用,加強高耗水行業廢水、海水和再生水等非常規水高效利用;引導新型煤化工產業與石化化工、鋼鐵、建材等產業耦合發展,促進產業結構綠色高端化轉型。與此同時,應加快構建綠色低碳轉型技術體系,增強創新能力,以數字技術賦能綠色制造。
趙衛東表示,下一步應瞄準國家綠色低碳轉型重大戰略需求和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研究制定綠色制造關鍵共性技術創新路線圖,布局實施一批節能減碳前沿技術研究項目,形成一批原創性科技成果,鼓勵企業加強設備更新和新產品規模化應用。
史德年認為,下一步應推動數字基礎設施承載更多能耗、碳排放數據集算法運用,推動建設更多智能基礎設施部件、智能終端與傳感節點,讓數字底座與綠色底座共同推動全社會高質量發展,在生產領域創造產業新價值。(記者 郭倩 實習生 劉智航 北京報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