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蒂格森: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是一個大企業組織,成立于95年,現有會員企業150多家,是由全球30多個國家,20多個行業的大型企業組成的,并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立了區域性和國家層面的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大力倡導環境保護、社會平等和經濟發展等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下面我們有請施蒂格森先生發表演講。
施蒂格森:尊敬的各位同事,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來自中國的企業家們,早上好。非常榮幸能夠受大會之邀,在今天早上跟大家做了一個簡短的演講,今天我會跟大家分析一下,對企業來講全球的背景。我今天的講話主要是根據我所作為的組織的主席來探討一些事宜。首先我們會談到我們在股市市場的資本額已經達到了七萬億,這是幾乎同中國的GDP相均衡。這是我們的主要的按部門、按區域來分的成員國。那主要的國家成員國是來自于歐洲以及日本。總之,我們要在不同的國家有46個成員,你可以在這里看到你所熟悉的企業的名字,比如說像中國石化、寶鋼等等。我們談到來自中國的這些企業,都是非常大的,同時他們就代表了中國企業的一些呼聲,所以我們非常高興能夠再次邀請一些其他中國大企業能夠加入到我們組織,這是按部門劃分的,我們的成員。你可以看到在這里有不同的成員,按部門進行劃分。還有一些是占到非常小的份額。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區域網狀圖,也就是我們在整個全球的區域分布。我們和商協會進行合作,也發展的是很好,王主席來自于中國企聯,企聯也對我們給予了大力的支持。今天早上的主題是要對經濟形勢的預測,因此我們有來自于銀行家、經濟家他們不同的觀點,他們談到了現在的貨幣以及利率等等,但是對大的公司來講,短期來說,你就會看到一些限制。你會看到的,在投資中,以及投資的一些戰略,這些都可能會是一些長遠的策略,你可能會要受現在當前的一些限制的一些影響。比如說環境與人口,還有一些自然資源等等。最后,我今天要跟大家講的一些長遠性的問題,你需要能夠把這些觀點融入到你長期發展的戰略之中。之后我給大家講一下我們的經濟、我們的環境之間的關系。
我們現在是要向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過渡,我們回顧過去并且展望未來的話,我們看到在過去以及在未來的40年,世界的三分之一的人口,主要是在經濟新興時代出生的,也就是未來20年,85%的人口都會居住在非發達國家,包括向中國這樣的國家。因此,作為一個新興經濟,它的主要幾點,比如貧窮、比如收入不平等,還有能源短缺,還有水資源短缺等。還有最重要的一個趨勢,我們現在向城市化進行發展,我們有很大的城市化的進程,在2010年城市人口占50%,也就是30億,到2050年的時候將會占到70%。也就是從30億拓展到了60億,其實就是對一個數額的翻倍。這會帶來很多的影響,在中國的農村人口,像印度的農村人口,他們都會轉移到城市來,因此他們會消耗更多的能源,能源消耗量會超過10倍到15倍的樣子,這會帶來非常大的影響。這是在整個城市過程中,包括它的各種各樣的領域,像能源領域,在這樣一張表,就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新興經濟以及發展經濟、發達的經濟之間的財富轉移。在未來30年,2025年的時候,世界三分之二的GDP都會來自于這些新興經濟,那我還會講到另外一個非常大的變化,也就是全球人口的變化,在這里大家可以在左邊看到一個藍色的線,也就是年輕大于65歲的人口,那在2050年,這一個比例是增長的非常的快。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在右邊指出了由于年齡增長而帶來成本的增加,比如說醫療等等,它會有巨大的增幅。比如說在中國,你可以看到它會逐漸的向老齡化社會進行發展過渡。甚至于接近于美國英國的這些水平,這就會使我們在想,如果適應這一些人口的變化,老齡化的變化,年輕的人口如何支持老齡化的社會,這是我想給大家描述的一個世界,一個經濟、社會、環境都是在變化的社會。在全球的角度來看,全球的人們都在尋找一些解決的方案,像經合組織就提出了綠色增長發展的計劃,像聯合國的環境規劃署,在2020年也提出了發展綠色經濟的目標。而且在里約2011,也指出了可持續發展管理的關鍵的協議。那我在這里,可以看到有主要兩點我們可以得出來,就是資源已經成為關乎國家安全的一個問題。那同時我也知道,現在我們更加強調一種低能耗的生活與消費方式,如何減少我們對能源的消耗,以適應巨變的環境。那么來看一下,在中國的情況,中國現在推出了十二五計劃,十二五計劃是轉向更加資源高效、低污染經濟的計劃,使中國能夠發展綠色的經濟。我也很榮幸在過去的工作中,能夠成為中國環境發展國際跟合作委員會的成員,它是一個國務院的咨詢機構,主要有三個任務。2009年的時候發展低碳經濟,2011的時候,中國的綠色經濟。2011的時候,中國低碳工業化戰略。我很榮幸能夠成為此委員會的一員。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這樣一個結果,結果就是各個政府現在都已經展開了一種競賽,一種綠色的競賽。這種競賽是競爭看各個國家能夠成為高效能源、低污染方案的主要提供者,如果我們要取得勝利的話,我們就必須要轉變我們的原型、經濟模型,使我們能夠更加的轉變我們國內的市場,面向國外的出口,這就是中國綠色競賽的策略。在中國“十二五”計劃中已經提出了,作為一個平臺,使我們能夠實施這種綠色競賽,同時它非常強調可循環能源,而且中國在綠色能源方面的投資,也是美國的兩倍,因此,在太陽能、風能方面也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像競爭的方面來看,像中國的鄰國韓國,也是在綠色能源方面花足了力氣。也就是全球每五個綠色發展戰略中,有一個就是來自于韓國。而且它是一個非常高效的綠色能源的經濟體,日本也是做足了工夫。在印度,也是從下至上開始提供綠色能源的解決方案,使他們能夠在能源以及其他服務方面能夠滿足印度高密度的人口的需求。同時印度也希望能夠成為向世界貧窮國家主要的能源輸出國。還有發達的經濟,比如在歐盟,歐盟現在如今是綠色技術出口的主要領先者。但是我并不認為它一定會保持這樣一個狀態。我想想他們可能會損失一些市場份額。那我們來看一下美國,美國是一個非常創新的經濟,但是他們此刻有非常嚴重的政治問題,而且他們還沒有實現向國內市場的轉移,這樣就得到了全世界的一個關注。就像美國的能源部長說過,如果你感覺到美國現在處于同樣一種形式,這種形式同以前二戰的形式一樣,他們非常尷尬,這不像是太空競賽,這個綠色競賽是希望能夠成為綠色經濟的主導者,這種給人一種感覺,美國在綠色競賽之中的表現,并不像太空競賽那樣子那么好。我們看一下這對全球企業帶來的影響,第一個就的可及性變得更小,資源變得更加昂貴,我們對任何的污染都必須要付出代價,比如說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碳氧化物。我們現在需要更加高效、低污染的解決方案,這成為公司的策略,同時我們也感覺到,在測量報告以及驗證公司的可持續性的表現方面,會有更多的這種壓力,同時,我也看到在商業模型方面有一個改變,是從供給到測量的商業模型方面有一個改變,使我們成為一個更加市場以及客戶為導向的一個經濟,而且對我們的社會更加負責,從而成為一個真正的循環經濟,我們在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協會,我們在2050年設置了我們的愿景。這是在這里可以看到,2050年的愿景之中,有30個成員公司參與到可持續發展的策略,這叫做世界上有90億的人口居住條件非常好,即使是受到了地球各資源的限制,在這里可以看到有橫向的表和豎向的軸線,生態足跡對經濟發展的影響。2050年,有90億人口,即使現在資源非常短缺,他們仍然可以住得非常好,他們可以分享他們的資源,而且可以實現低能耗。這是一個全傳統的發展的模式。隨著生活質量的一些提高,我們對能源的消耗也會更大。在這邊,左邊我們可以看到,從左向右移動的國家可以看到在30%的人口,在2050年的時候,都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因此我們現在面臨一些挑戰,就是使我們的人口有更高的生活質量,同時要更低的能源消耗,同時使我們的發達國家能夠以更低的能耗方式來改變,改善我們的民生。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發展出一種發展途徑,也就是說,我們在創新領域能夠做一些什么樣的工作,把我們帶到2050年的愿景。因此,我們把我們的經濟分成了9大部分。包括人們的價值以及能源,材料等等。因此我們在這里看到,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可行的。而且是可能的。但是要傳統的方式來實現是不可行的。因此我們在這個愿景中看到了我們的機會,如果我們要繼續發展,我們看到了有很大的機會,而且是空前的一種巨大的機會。包括對基礎設施的改善,以及對人們生活方式,對民生的改善。還有對金融支持,還有教育等等各領域都會帶來非常多的機會。對我來說,我了解的世界就是世界在不斷發展及世界在未來的40年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會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如果你要了解這樣的變化,你就會抓住非常多的機遇。這并不是一些非常模糊的機會,但是這種機會如果你一旦發現,那將會成為一個很好的選擇,使你能夠實現這種變化,如果你非常了解這種機遇,了解我們2050年的一些愿景,同時你可以從中國發掘出這一些機遇。
因此,我來看一下,我們組織將怎么樣解決這樣一些問題。我們現在有我們的工作機會,在這張表上,大家可以看到有一些主要的領域,包括系統解決方案,還有部門項目,還有能力建設。第一個就是能源以及氣候。能源與氣候的問題,我現在想到的,就有一些災難,比如說在日本福島地震的一些后果。因此我們可以想到,像德國,已經決定要關閉其核電站。因此我們就會帶來很多的一些想法。是否要有更多的可再生的資源以及天然氣,以及對能源的高效利用。在這張上,向大家展示了資源,溫室氣體在2030年排放量的預測。56%的能源減少都是能源高效利用而帶來的。那其他部分也就是根據我們能源結構的改變而帶來的一個二氧化碳的以及溫室氣體排放的減少。這樣的一個影響將是非常的重大。那可以看到,在東京,在這次大災難之后,對能源包括電力有很大的使用,也就是說在今年夏天,但是他們使用率卻實現了很大的節能。在這里,我們也有很多關鍵性的因素,包括我們的系統解決方案,包括能源、水、食品以及土地使用,同時我也談到過我們的能源短缺,在很多地方,有15億的人口,他們都沒有得到有效的能的供給。包括電力能源的供給。那我們現在要做的一個事情,就是怎么樣測量我們的能源消耗。在過去12年,我們有一個溫室氣體排放測量標準,那我們在此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而且也適用于各個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那我們另外一個主要的領域就是生態系統,像日本的名古屋,在去年的時候,也是有一個協定,達到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他們鼓勵各個國家,包括中國,制定出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因此我們還有生態系統服務審核體系,這是一種方法用于制定管理由于依賴生態以及生態系統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因此,你可以想像,你必須要對這樣的影響以及戰略提出一種報告。還有另外一個工作,我們是把他叫做按部門的一個項目,我們按部門來分,我們有各個部門的方式。比如說我們的政策,還有技術等等,政府會出臺一些政策,然后一些技術公司會有一些技術路線圖,我們在技術路線圖,比如IEA有它的工作路線圖,還有溫室氣體條約等等,我給大家舉個例子,這里有水泥可持續發展的倡議,在過去10年,我們有非常成功的一個協同。在過去10年,我們有中國的很多水泥公司也參與到其中,然后實施了很多的工作。我們大家達成了協議,就是根據水泥可持續發展協議來進行工作,這個協議為大家提出了一個行業標準以及指南,以及為公司的企業發展提供了一個責任的界定。在這里還有一個例子,就是CSI以及國際能源署的技術路線圖,還有他們如何幫助支持二氧化碳減半排放。還有電力能源,包括低碳電力的未來,還有協定中能源的作用等。同時,還有在能源的高效利用,適用于各種建筑物,使我們能源建筑物能夠實現它的高效利用。這是一個在很多國家來說,都是非常具有潛力的一個行業,就是減少能耗、減少污染。我們對林業也有一些要求,比如說我們有2011聯合國國際森林年,比如在剛果,我們有25%的生態足跡都是來自于這些森林,因此我們有很多的項目來落實到森林行業來,具體實現高效節能。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的系統解決方案。我們有在城市的一些基礎設施方面有很多的工作,在這里我給大家簡單提一下水,這張圖上可以看到經合組織畫出來的2005年到2030年水的壓力的解決方案。我們看到巴西、印度、中國等都會受到水的限制,而且有非常多的人口都會沒有得到足夠的水資源,而且這個數字已經直到2025年,已經占到了33%,因此大家可以意識到,在25億的人口,也就是大概有30億的人口現在沒有足夠的水資源。因此我相信水會成為一個全球的問題,會成為我們一個全球的挑戰,而且會對我們的商業帶來機遇以及挑戰。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夠有一些水資源管理的工具,使我們的政府能夠使用,同時我們也發出水資源測量的方法,制定出一些全球的標準。剛才談到的這些,都是長期性的。那我對長期的經濟形勢的預測就是,未來會有巨大的經濟變化,同時也會為我們帶來非常多的機遇與挑戰,因此我們需要提出各種的解決方案。因此我們在談到長期之后,我們來看一下短期。
也就是包括我們像福島核電站的災難,以及在阿拉伯世界政治的問題,還有今后一些國家金融的挑戰,還有金融不確定性,這是當前面臨的局勢,我很難預測當前局勢會如何發生變化,但是我們作為全球的大公司,要做的就是要保持我們的靈活性,要適應各種局勢變化對長期的預測,我談到的預測,我會更加有信心,也就是我們有很多的變化,有很多的機遇。同時我相信在各個政府之間的談判,政府過程之間會有更多的政治緊張趨勢,而且尤其是在老的工業化國家之間,會有更多的緊張的局勢。因此我們來看一下,對大家來說,對中國公司來說,帶來什么樣的結果,因此我想的話,有必要實行這些全球的標準,然后能夠有按此標準運營,并且能夠增長,如果你不按此國際標準來運行的話,可能會受到你的客戶的反對。而且現在這個社會是一個非常透明的社會,因此你必須要保證你的運營都是符合國際標準的。那同時我也相信大家應該參與到更多的國際合作之中,同行中的國際公司進行多交流,然后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在中國,我了解到的情況是,很多的國有企業每一季度將會要作出財務的報告,這個報告還涵蓋到了可持續性報告,這實際上在未來三年當中是非常有用的,我們現在面臨一個世界就是,向可持續經濟的發展,我們有經濟、社會、能源方面的壓力,我們能做的就是,更加的進行全球的合作以及國際的合作。而且商業之間的合作。同時我希望能夠看到同中國公司的大力的合作,使我們能夠加入到全球的綠色發展經濟的大軍之中,而且不管是對中國公司、日本公司或是美國公司等等其他國家公司來說,我們如果要想在此次綠色競賽之中取得勝利的話,我們必須要參與到全球合作之中,我們不能夠孤軍奮戰。
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國家,而且是一個增長很快的一個國家,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我說過很多次,在中國也說過很多次,世界要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必須要有中國可持續性發展的參與。因此我們要做的事也就是中國要做的事,對世界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要加強對能源的高效利用,對中國繁榮昌盛和世界的繁榮昌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非常希望與大家加強合作,非常榮幸參加今天的大會和大家見面,我希望通過我的演講,給大家對長期經濟發展的局勢有一個預測。如果短期的預測的話,大家應該聽一些專家,他們都比我更加在行。非常感謝大家的傾聽,非常感謝大家給我此次機會。(文稿來自速錄,未經審校)? ??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