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鐵路到汽車再到智能手機……中國制造在非洲大受歡迎。如今,來自中國海信的智能交通系統又將在非洲大地落地扎根。
3月中旬,中國智能交通領軍企業海信已經與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市市政府正式簽訂協議,將在未來兩年打造一套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智能管理系統。
陳效文作為項目經理參加亞的斯亞貝巴市政府簽約儀式
為了這次簽約,來自海信的工程師陳效文已經在埃塞俄比亞準備了近3個月。
2021年12月29日,在千家萬戶張燈結彩準備慶祝新年的時候,距離中國8000公里之外的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機場,海信工程師陳效文經過12個小時的飛行后出現在了航站樓的出口。與他一同“出遠門”的除了隨身的行囊,還有來自中國的海信智能交通建設技術和經驗。
陳效文抵達埃塞
他是這個工程的項目經理。從落地那刻起,以陳效文為牽頭人的海信團隊將在埃塞扎根兩年,打造一套符合埃塞國情的公共交通智能管理系統,為當地市民帶來便捷高效的乘車體驗。
這是海信在海外的首個智能交通集成項目,也是海信智能交通出海從0到1的關鍵一步。
問“癥”埃塞公共交通
“等”是在埃塞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常態。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人口500萬,是非洲最大城市之一,公交是當地最重要的出行方式。但由于客流量大、公交覆蓋率低、發車間隔長、調控不精準,每到高峰時段,當地交通狀況容易擁堵、人車混行,乘客等待時間大約得30-50分鐘。
埃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公交場站
等待時間長、車廂擁擠、乘車體驗差,也成為當地交通部門極為頭疼的問題。當地交通部門對此曾專門找咨詢機構出過一份近800頁的“診斷方案”,市長阿達內克·阿貝貝也在簽約儀式上當場表示,改善亞的斯亞貝巴市的交通服務,也是她競選上任時的公開承諾。
“在埃塞,我一邊看到實際的交通狀況一邊在心中想方案,深感自己責任重大”。陳效文說,目前,當地公交車上沒有無人售票設備,有的車站沒有指示站牌,8公里的路程乘車需要將近1個小時才能抵達。
亞的斯亞貝巴公交站
“其實,解決這些問題并不難,難的是如何因地制宜”,陳效文表示,由于智能交通有很強的國情特征和地域特征,不同國家乃至不同城市面臨的問題都各有差異,要解決問題就得深入當地、因地制宜。為了徹底摸清當地交通狀況,陳效文帶領團隊多次利用工作間隙去街頭探查公交車、站點、場站等實際情況,反復瀏覽獲取到的音像資料,不斷與國內團隊溝通協商改善項目實施方案。
技術“填平”時間,用2年跨越20年 埃塞亞的斯亞貝巴項目是海信智能交通“出海”第一單,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供借鑒,擺在陳效文面前的是一張白紙、一塊“硬骨頭”。從項目籌備、啟動,到團隊搭建、后勤保障都靠他一個人來扛起,而最初當地的內戰和疫情在無形中更增加了項目推進的難度。
“埃塞和國內有5個多小時的時差,經常是我剛剛入睡,國內團隊的信息就發過來了。”陳效文說,剛到埃塞的那段時間,自己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心里想著一定要把海信出海的第一單做漂亮!
陳效文用一周就完成了對當地采購團隊、實施團隊、公路局、專家組等相關客戶的拜訪,掌握了所有客戶信息,并在短時間內迅速組建了一個實力過硬的8人團隊。隨后,經過與當地稅務局、公路局、大使館、國內團隊等多方的反復溝通協作,也完成了海信當地分公司的注冊。
位于亞的斯亞貝巴市的公交場站大樓
現在,陳效文和工程師團隊已經初步磨出了一套適合埃塞國情的智慧公交實施方案。海信智能公共交通系統建成后,亞的斯亞貝巴市民通過手機、電子站牌就能及時了解車輛到站信息,將極大減少等待時間,提高社會運營效率。同時,駕駛員的行為也能被全程監控,如出現疲勞駕駛,車輛自動實時報警,當地的公交管理也將實現從經驗管理到信息化科學管理轉變。
“技術的魅力在于它真的能填平時間的差距,想到海信智能交通技術的應用,將給當地市民帶來的改變,就讓人激動,我為自己所在的企業自豪,也覺得自己肩負著很大的使命,這讓我們團隊全力以赴撲在工作上,心里很少想起此前內戰和現在的疫情。”陳效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