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情爆發,疫情防控已然成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當前疫情反復,人們陷入封控、搶菜、期待解封等恐慌的情緒中。聚焦疫情封控時期的情緒調適,4月3日晚間,《守“滬”心靈--疫情封控下的自我調適》直播活動舉辦。
據悉,本次直播活動由金橋開發區總工會、《中國企業報》中企視訊主辦,上海安之翼工惠云、上海市悅寧教育集團、上海證念健康管理咨詢中心承辦,上海靜安區悅寧婦女兒童心理關愛發展中心、上海新生心理危機干預中心、黃山市徽州區心理衛生協會協辦。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兼職教授、上海證念健康管理咨詢中心主任心理師胡慶利應邀開展講座。
胡慶利教授表示,疫情當下最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人群往往是直面新冠病毒的,如醫護人員、社區民警等一線人員、住院的患者和家屬,“他們的心理建設和人文關懷是需要關注的”。同時,胡慶利教授還圍繞疫情封控管理下的情緒問題解讀、情緒調適小技巧等方面,為正在居家封控下的職工打了一針“強心劑”。
“在疫情封控的日子里,既能檢測人的核酸異樣,也能檢測人的情緒管理,就像身體生病就醫,如何及時覺察心理異樣,是否需要尋求心理醫生干預,是至關重要的。”胡慶利教授表示,情緒處理方式分三種:逃避、攻擊、接納,作為一個成年人,在疫情封控期間,不但要接納孩子的情緒,更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做一個家庭情緒的疏導者。
胡慶利教授引用心理學“野馬效應”例證,建議大家培養“鈍感力”。實際上,野馬被蝙蝠吸食的血量并不足以致死,真正原因在于過度反應,狂躁和劇烈運動,最后精疲力竭。同樣地,敏感的人被蚊子叮咬感到痛癢難當;而“鈍感”的人則毫無察覺,仍專注正在做的事情。胡慶利教授還延伸分析了在疫情期間家庭工作、人際關系中,培養鈍感力的重要性,他認為,修煉鈍感力其實也是修煉人的情緒控制能力。
此外,胡慶利教授還親自示范了冥想放松法、“蛋定淡定”游戲、音樂療法等現實易操作方法,讓職工學會調節煩躁情緒的方法,以淡定、輕松的心態應對封控期間易產生的心理問題,更有能量地進行抗“疫”。觀看直播的觀眾紛紛表示,聽了胡慶利教授的指導很有收獲、很實用。
胡慶利教授希望此次直播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號召更多心理學同行、經驗豐富的專家能夠站出來,為一線抗疫人員和居家隔離同胞提供更多心理支持。“每個人都是渺小的,但也不能藐視一個人丁點的影響力,在疫情封控期間,每個人都要負起自己的責任。”胡慶利教授建議,關鍵時期,每個人都要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為決戰疫情貢獻力量,他說,“每個人有一點熱,發一點光,一片一片的光,既照亮他人,同時也點亮了自己的人生”。
據悉,自3月上海疫情反復,此次活動已是金橋開發區針對疫情心理調適舉行的第二次直播課程,針對疫情期間親子教育、情緒調解等職工密切關心的話題,有針對性地為職工理清思路,輕松戰“疫”。同時,這也是上海安之翼工惠云推出的疫情關懷系列活動之一,鼓勵廣大職工堅持到底,落實好各項防控措施,盡早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