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第八屆(2022)金融科技國際會議“金融科技助力企業低碳轉型發展”在滬隆重召開。會議采用線上形式,匯聚眾多享譽國內外學界、業界的資深專家開展研討交流,共同為金融科技促進企業低碳轉型,助力“30·60雙碳”目標達成獻計獻策。
據悉,本次會議由上海金融業聯合會指導支持,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愛丁堡大學商學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上海證券報、中國金融信息中心、全球金融科技學院、倫敦大學學院可持續建筑學院、上海市金融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財經研究》編輯部、《財貿經濟》編輯部聯合主辦,上海浦東國際金融學會、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協辦,國際權威期刊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和《財經研究》、《財貿經濟》作為合作期刊。
大會開幕式由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長馬文杰教授主持。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監管三處處長趙煥,上海金融業聯合會秘書長屠友富,上海證券報社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國金融信息中心黨委書記、董事長、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董事長、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學術委員葉國標為大會開幕致辭。
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長馬文杰
劉元春表示,在“30·60雙碳”目標的引領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全面綠色轉型階段。通過與會的嘉賓、高校專業學者以及金融科技的業界專家之間的思想火花碰撞,可以更好地為金融科技促進企業低碳轉型,助力“30·60雙碳”目標的達成提供智慧和啟迪。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劉元春
趙煥表示,“十四五”規劃中提出了金融科技中心全球競爭力明顯增強,成為助推城市數字化轉型的發展目標。上海正以城市數字化轉型為重要動力,持續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著力推動經濟、生活、智力全面數字化轉型,加快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
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上海市金融工作局)監管三處處長趙煥
屠友富表示,近年來,上海市積極響應國家戰略,發布了《上海市工業和通信業節能降碳“百一”行動計劃(2022-2025)》,依托數字化轉型契機,充分發揮節能系統數據資源優勢,探索開發產品綠色設計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幫助企業高效開展管理對標及能效提升。
上海金融業聯合會秘書長屠友富
葉國標表示,“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的關鍵在于人和自然的和諧共生,即綠色發展。綠色發展核心內容,要從粗放到集約,從數量型增長到高質量發展,從以消耗大量資源、環境污染為代價,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
上海證券報社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國金融信息中心黨委書記、董事長、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董事長葉國標
主旨演講環節,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汪泓教授圍繞“金融科技賦能綠色金融發展”主題發表主旨演講;全球金融科技學院主席、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李國權教授分享了主題為“金融科技與CBDC如何改變全球金融體系”的演講;格勒諾布爾高等商學院教授,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聯合主編Gazi Islam 先生的演講主題為“Fintech and the Social Life of Numbers”(“金融科技與社會生活中的數字”)。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教授汪泓
格勒諾布爾高等商學院教授,JournalofBusinessEthics聯合主編GaziIslam
李國權介紹了央行數字貨幣的定義,同時他表示央行數字貨幣+區塊鏈+人工智能+碳交易平臺,可以使各行各業的碳排放進行全產業鏈追溯、全價值鏈賦能,并且價值和交易完全數字化、智能化。
全球金融科技學院主席、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教授李國權
高端圓桌論壇環節由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榮譽院長趙曉菊教授主持。安永大中華區金融服務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合伙人李菁、中泰證券金融科技委員會主任何波、碳中寶CEO宋鴻楷、中國(上海)自貿區研究院(浦東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斌、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功潤、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數據庫主任閔敏副教授分別就應用金融科技,助推企業低碳轉型發展等方面發表精彩觀點,并與參會嘉賓及媒體記者展開互動討論。
下午的會議開設業界專場、英文學術專場A、英文學術專場B、中文學術專場A、中文學術專場B五個平行分會場。業界專場上半場和下半場分別由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建設基金會理事長楊亞琴和上海金融業聯合會常務副秘書長、交通銀行金融機構部副總經理帥師主持。
金融科技會議自2015年以來已成功舉辦八屆,得到了新華社上海分社、人民日報、解放日報、中國金融信息中心等主流媒體的多次報道。會議匯聚金融科技、綠色金融、低碳轉型領域的頂級學者及精英,深入研討金融科技理論研究及實踐經驗。專家學者在論壇中的思想碰撞、觀點交鋒,共同助力金融科技促進企業低碳轉型,為“30·60雙碳”目標達成獻計獻策。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