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消息顯示,2022年我國電爐鋼產量占粗鋼總產量比重僅為9.7%,遠低于30%的世界平均水平。而《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我國電爐鋼產量占粗鋼總產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到2030年占比達20%以上。
時間緊迫已然壓力不小,與此同時,受歐盟碳關稅政策落地等影響,國內外下游行業紛紛提出要采購“零碳鋼”或“低碳鋼”,甚至明確必須是電爐冶煉。
兩面夾擊之下,冶金行業更要面對的另一個現實是,電爐冶煉的主要原料——廢鋼嚴重不足。
據中鋼協副會長駱鐵軍透露,廢鋼放開進口兩年多來,進口量一直維持在55萬噸左右的水平,遠遠低于周邊的印度、越南等國家。基于此,鋼協提出了修訂進口再生資源標準,現在已列入國家標準委今年的修訂計劃,希望生態環境部、工信部給予大力支持。因為廢鋼是今后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戰略資源,理順廢鋼的政策環境將逐步重于鐵礦石的份量。為此,中鋼協建議國家部委建立部際協調機制,統籌研究解決電爐和廢鋼相關問題。
復盤一下廢鋼進口。2019年環保政策收緊,自2019年7月起,廢鋼被作為“洋垃圾”的一種——固體廢物而明確限制進口,直至2020年底。但猶豫現實的需求和行業的呼聲,自2021年1月1日起,符合《再生鋼鐵原料》(GB/T39733-2020)標準的再生鋼鐵原料,不再列入固體廢物,可自由進口,廢鋼進口得以重啟。數據顯示,自2021年放開進口以來,我國年度廢鋼進口量維持在55萬噸左右,遠低于2018年及之前年份的水平(2018、2017、2016年分別為134、232、203萬噸),主要原因是因為《再生鋼鐵原料》(GB/T39733-2020)的政策要求,對進口料的標準要求比較嚴格,進口門檻被提高,從而限制了進口的數量。
如今,減碳目標之下,廢鋼的用量必須大幅提高,國內資源有限,進口政策需要調整。廢鋼作為鋼鐵原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推進綠色低碳冶金的發展。所以,把廢鋼等同于“洋垃圾”的判定是不準確的,扭轉了這個觀念,才能使其盡早“歸隊”,在雙碳目標的達成中,發揮“先行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