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烏鎮,酒過三巡,傅盛再次發出邀約:“要不一起做一番事業?”坐在他對面的,不是在商業世界里浮沉多年的老兵,也不是游歷過BAT的核心高管,而是85后的李旎——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咨詢公司創始人。
傅盛的話讓李旎動了心。如今回頭來看,李旎當時的選擇至關重要,不僅讓她成為了當時互聯網公司最年輕的人力高管,更為重要的是,在這里她結識了獵豹的“三號人物”——后來嗶哩嗶哩(B站)的聯合創始人陳睿。
2014年,獵豹紐交所上市后,陳睿宣布正式加入B站,并邀得李旎加入。至此,40多人的B站形成了新的“三駕馬車”:陳睿讓產品和技術有了著落,徐逸仍專攻內容,而李旎則負責平臺業務的整體運營、內容生態建設、商業化及戰略投資、市場品牌等。
一路走來,“小破站”從一個吸引二次元愛好者的小眾社區,逐步成長為一個多元、包容的綜合性視頻社區。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Z+世代(出生于1985年~2009年間的中國人)人口總數超過4.53億人,而B站招股書顯示其2020年第四季度MAU(月活躍用戶數)為2.02億。資本層面上,2018年3月28日,B站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上市三年市值翻15倍。
李旎也從一個非“二次元”不斷進化。從拿下英雄聯盟S賽大陸獨家直播版權到B站跨年晚會,再到《后浪》,從《風犬少年的天空》到《說唱新世代》,B站“出圈”的每一步都能看到這位B站副董事長兼首席運營官(COO)的身影。
在李旎看來,這些變化無非是沿著最初的目標演進。
“互聯網公司每個季報都會講一個新的故事,但B站對外講述的故事一直沒有變,招股書中對B站的期許和定位,和現在B站對外的介紹一模一樣,這是因為一開始我和陳睿就想得很清楚B站要做成什么樣。”李旎說道。從上市到如今,每份季報里,B站都堅持表明,要成為一家文化品牌公司。
2021年3月16日,B站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二次上市進入倒計時,又一節點性時刻即將到來。3月18日,B站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將發行2500萬股,招股價上限為988港元,以上限價計算,B站集資額最多247億港元。
當聊到未來的競爭與挑戰時,李旎表示,要擁抱競爭,因為能保持一些緊張感、興奮感,不至于懈怠;而另一方面,她對團隊說,真正進入大眾視野才是馬拉松的開始,所以要更從容、更放松。
從非二次元到Saber
加入B站前,李旎并不太了解“二次元”,只能說出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比如《灌籃高手》。她也不太了解B站,對它的印象還停留在那個可以發“彈幕”的新鮮網站。
與徐逸、陳睿會面時,李旎講了一個故事。2010年,李旎被醫院誤診為強直性脊柱炎,一度連續住院,瘦到只有70多斤。所以,她的夢想之一是幫助這些患有免疫系統疾病的人,很多人對此給予的反饋是說她太年輕,但陳睿和徐逸的反應卻不同:“我們一起做!”李旎覺得找到了知音。
加入B站之后,李旎花了很長時間從頭開始搭建B站的內容生態、商業化、戰略投資等多個核心部門。商業化一直是社區面臨的大難題。B站開始嘗試會員收費、貼片廣告、游戲等,2017年B站終于盈利。
但從本質上而言,B站走的不是已經被驗證的流量模式,而是C端消費的模型。李旎解釋:“我們希望用戶來到B站之后能留在這里,能喜歡B站,在這里為喜愛的內容、文化消費,甚至于他能告訴別人,‘B站很好,你也來看看’。”
近兩年,B站在內容上的“出圈”也的確吸引越來越多人“來看看”。
2018年,B站大會員數猛增51倍。另一個切片是,2019年最后一天,B站與新華網聯合舉辦的跨年晚會達到1.1億播放量,在各大衛視里脫穎而出。截至發稿前,B站于2020年五四青年節前夕發布的《后浪》已收獲超過3000萬次播放,28萬條彈幕。
與優質的內容共同增長的是B站的商業化能力。2020年,B站全年營收為120億元,2018年、2019年的營業收入為41.29億元、67.78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64.15%、77.04%,連續三年高速增長。
這幾年,李旎也多了一個二次元“偶像”。在她的辦公室里,Saber的手辦放滿了整面玻璃墻。Saber是動畫《Fate》中的女主角,也是李旎在B站的頭像。在這部熱血奇幻的動畫里,Saber是具有濃厚騎士精神的女性。
李旎曾說,不要先去想退路,因為所有事情都可能會失敗。她是一個信念感極強的人。“往往有信念的人,做事情的成功率遠遠大于沒有信念的人。”她說,“我覺得B站很明顯是一家由信念驅動的公司。”
年輕人社區
每兩個年輕人中就有一個在用B站,這是李旎對B站用戶量的描述,也是B站最為人熟知的定位——年輕人社區。
“我會認為‘年輕很重要’,當然這個‘年輕’不一定是指年齡。年輕就是沒有包袱,怎么做好一件事情,你不會想太多,你不會怕失敗,你不怕失敗了之后站不起來。”
早期,傅盛邀請李旎加入獵豹移動時,陳睿曾持保留意見,因為他覺得年輕人要接受過歷練才能做出一些成績。但當時26歲的李旎用表現說服了陳睿。陳睿不僅認可了核心骨干年輕化,在關于“什么樣的人是合適的”問題上,也與李旎達成了一致。
在用人上,李旎很大膽,“不要去想這個人做過這些業務,如果所有人都做過互聯網、做過流量、做過產品、做過技術才可以創業,就不會有扎克伯格。”正是一群“奇裝異服”、上班遛狗的年輕員工,讓B站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不過,新階段也給“小破站”帶來了新挑戰,例如持續增長。2020年5月,少有露面的陳睿表明了B站的短期規劃:“未來三年核心戰略,一是內容生態,二是產業布局。我們垂直做了動漫和電競,水平做了PUGC、大會員、直播、電商、線下活動。”
在B站的各種戰略討論里,最終會回歸到一個基本問題:能不能讓B站健康增長三十年?李旎認為增長并不等同于“翻倍”,健康增長很重要:“B站也會做,但會更看重做有質量的增長。我們會考慮這些問題——在哪里能獲取更適合B站的用戶人群?每個階段擴張的體量是多大?”
為什么B站會火?陳睿曾給出的答案:孤獨。“一個人沒事情干的時候,打開B站,看著彈幕飄過,像是很多人一起看一個視頻。即使有亂七八糟的罵戰,也比冷清清一個人好。”
如今,這個答案或許需要被擴充。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