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學校
培養工匠“大先生”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走出“大國工匠之師”培養新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職業教育被擺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高質量職業教育體系呼喚高質量“雙師型”教師。面對新時代、新挑戰,如何培養一批上得了講臺、下得了車間、做得了科研的高素質“工匠之師”?被社會譽為“中國職教師資培養搖籃”的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簡稱“天職師大”)主動作為,對此作出了系統深入的行動研究。
做職教師德師風建設的策源地
在海拔4300米的西藏阿里地區獅泉河鎮,有一所中職學校——西藏阿里地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天職師大的30余名優秀畢業生在此任教。公費中職師范生達娃是他們中的一個,“雖然這里的生活條件很艱苦,但我在引導學生樹立高遠志向的過程中,成就感滿滿。” 達娃說。2012年,天職師大率先開展公費中職師范生教育,截至目前已為西藏、新疆、云南等西部省份培養公費中職師范生2200余人。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做“大先生”,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作為全國首批建立培養職教師資的普通高校,培養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情懷”的高素質職教師資,是天職師大人的責任。
天職師大是全國師德師風建設專家委員會職業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專家委員會主任單位,近年來一直致力于為職業學校師德師風建設當好智庫。從2021年開始,學校每年舉辦全國職業學校師德師風建設海河論壇,打造全國職教師資教育師德師風品牌,成為我國職業學校師德師風建設理論與實踐的動力源與策源地,引領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三性融合”打破學校圍墻
在44年培養職教師資的探索實踐中,天職師大傳承永爭第一的“金牌”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走出一條天職師大特色的“大國工匠之師”培養新路。學校在全國首創“實行‘雙證書’制,培養一體化職教師資”的培養新模式,榮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瞄準國家急需,不斷豐富“雙證書”內涵,“培養高等技術應用人才的一種新模式——‘本科+技師’”榮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創立“雙導師、雙基地、雙證書”研究生培養新模式,獲得第三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特別獎。一系列標志性成果和實踐成效,成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先行先試之舉。
進入新時代,天職師大進一步突出職教師資培養專業性、職業性、師范性“三性融合”,打破課堂教學、專業學院的圍墻,建立起以交叉課程、企業實踐、教育實踐、技能訓練為載體的產教深度融合培養課程體系,校內校外配備“雙導師”“三導師”,“廠中有校,校中有廠”成為常態,為職業院校量身培養適應和引領創新發展的高層次“雙師型”專業帶頭人。
北京精雕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先進機床、卡爾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的精密測量設備、宛如車間實景的“微縮版”工業機器人生產線……走進學校的工程實訓中心,就如同穿梭于行業最先進的廠區之間。學校也將實驗室“搬進”工廠,天津汽車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內設有校企共建的汽車模具智能制造實驗室等5個實驗室。企業導師成為課程的“設計師”和授課者,校企定期溝通研究產業動向、補充完善培養方案,共同打造的“新課表”讓不少學生感到“專業又實用”。“我們和學校師生辦公、生產、科研都在一起,真正實現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津汽車模具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中心部長李鑫說。
為培育高素質“雙師型”人才,學校持續優化“教師之師”的人才結構,把行業企業、研究機構作為招賢引才的重要來源。通過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學校將解決“卡脖子”問題的能力引入職稱評審過程,激發教師育人熱情、打通職業上升通道,讓人才既能引得來,更能留得住。
天職師大在與行業龍頭企業攜手育人的基礎上,塑造“揭榜掛帥”、協同創新的融合發展新常態,將校企聯動的廣大空間打造成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發揮創造性的舞臺。
為快速破解技術難題,天津第一機床有限公司申報天津市“揭榜掛帥”項目,天職師大聯合天津大學等高校“揭榜”,成為企業“研發伙伴”,目前項目機床裝備已經完成設計,計劃今年底進行應用驗證。隨著項目推進,不少學生參與其中,受益很多。“探索越深入,了解到的前沿知識思想越豐富,參與其中受益匪淺。”從研究生入學就加入校企合作科研項目的研二學生曹澤說。
不斷出彩的學子故事
2020年12月,天職師大青年學子賀濤濤、李云鵬登上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領獎臺,斬獲工業4.0賽項的桂冠,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賀濤濤后來留校任教,與學校教師李全利、閆虎民、鐘平師徒四代傳承,譜就一段共育“工匠精神”的佳話。
僅在2022年,天職師大3名專家助力中國代表團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中奪得工業控制項目、移動機器人項目、數控車項目3塊金牌,學校國際學生參加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魯班工坊賽道,獲得4枚金牌和展演類最佳創意獎,占金牌總數1/3,在世界技能奧林匹克賽場上刮起了“中國風”。
以賽促教,使天職師大學生有更多在實踐中提升技術水平的機會。從大二開始,獲得2021年中國大學生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大賽“智能配送無人機賽項”金獎的郭世亮,就在“國家級技能大師”徐國勝老師的指導下開始參加各種賽事。通過參加比賽,“學起自動控制等課程更加得心應手,畢業季投遞簡歷的通過率也很高。”郭世亮說。2022年7月畢業后,郭世亮順利加入西湖大學智能無人實驗室,成為一名嵌入式工程師。
培養“雙師型”職教師資,理論水平與技術技能同樣重要。2012年10月,天職師大獲批國內首個服務國家特殊需求“雙師型”職教師資人才培養博士項目,首創博士層次“雙師型”職教師資培養模式,形成國內唯一的“本—碩—博”職教師資培養體系。10年來,招收博士生78人、國際博士生23人,培養出首位“雙師型”中國博士和“雙師型”留學博士,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職教教師隊伍的領頭雁和排頭兵。
今年39歲的韓士蘭,曾是埃塞俄比亞職業教育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2019年他從非洲來到中國,成為天職師大的博士生。在天津學習期間,韓士蘭專注智能制造和工業機器人方向研究,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實驗實訓。他說,中國的職業教育資源豐富、設施完善,“在中國學習收獲滿滿”。
讓世界聽到中國職教好聲音
2021年7月22日,人社部、天津市簽署《共建“技能天津”框架協議》,在學校成立“世界技能大賽中國研究(研修)中心和集訓基地聯盟辦公室”“全國技工院校師資研修中心”,學校成為服務世賽研究集訓和技工教育發展的國家平臺。與此同時,天職師大牽頭制定《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專業認證標準》,并于2020年9月在學校機電技術教育專業進行認證打樣,該專業順利通過認證,成為全國首批兩個職業技術師范認證專業中唯一的工科專業。2022年2月,學校成功申報全國首批勞動教育專業,成立全國高校首個勞動教育系,并于當年9月迎來55名首批新生。
2022年8月,首屆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在天津召開,天職師大作為大會主要協辦單位,深度參與“會、盟、賽、展”各個環節,承辦“全球職業教育青年教師發展論壇”和“職業院校工程教育發展論壇”。大會上,魯班工坊創立的主要參與者和建設者、天職師大副校長呂景泉所著《魯班工坊研究:溯源·要義·標準·策略》等系列研究叢書發布。
魯班工坊汲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創立和推廣中國職業教育模式,打造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品牌。天職師大與埃塞俄比亞技能培訓中心共建魯班工坊,學校成立“魯班工坊國際發展研究中心”,組建由國家級技能大師牽頭的團隊,定向培養埃塞俄比亞教師。作為埃塞俄比亞魯班工坊中方聯絡人,江絳已在海外堅守多年。在他的推動下,魯班工坊與非洲分享中國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幫助東非國家培養高水平職教師資。江絳培養的1500多名當地學生遍布埃塞俄比亞多所職業院校。
埃塞魯班工坊已經成為非盟總部人力資源開發委員會指定的面向整個非洲的技術技能人才培訓中心,服務東非職教一體化世行項目(EASTRIP),成為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坦桑尼亞、烏干達等4國16所職業院校培養高水平師資的重要基地。學校黨委書記張金剛說:“我們的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貢獻中國智慧,推廣中國方案,讓世界聽到中國職教好聲音。”
(作者單位系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