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他今年提了三個提案,完善兒童孤獨癥診療機制、保障流動兒童平等受教權利、利用人工智能提升鄉村小學英語教學水平。
在全國兩會結束之際,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常委、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他今年提了三個提案,完善兒童孤獨癥診療機制、保障流動兒童平等受教權利、利用人工智能提升鄉村小學英語教學水平。俞敏洪在《關于進一步完善兒童孤獨癥早期篩查、醫學診斷和康復教育銜接機制的提案》中指出,孤獨癥又稱自閉癥,是發生于兒童早期的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疾病,歸屬精神類殘疾,主要表現為在語言、社會互動、溝通交流以及興趣行為等多方面的缺陷。盡管目前國內還沒有權威的孤獨癥發病率統計數據,但據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于2017年開展的“兒童孤獨癥診斷與防治技術和標準研究”發布的數據顯示,國內孤獨癥發病率為0.7%;并據我國殘疾人普查情況統計,兒童孤獨癥已占我國精神類殘疾首位。
有研究表明,早期發現與早期干預可極大幫助孤獨癥兒童康復,能有效降低未來照料支持的需求強度,減少給家庭、社會帶來的長期負擔。
2013年,衛健委聯合中國殘聯印發《0-6歲兒童殘疾篩查工作規范(試行)》和《0-6歲兒童殘疾篩查工作試點實施方案》,試點建立健全0-6歲兒童孤獨癥等5類殘疾篩查、診斷和康復教育的銜接機制。但根據調研,針對孤獨癥建立起篩查、診斷和康復的一整套工作機制的落實仍有較大改善空間,具體體現在:
一、各地推進兒童孤獨癥早期篩查機制落實不足,缺乏復篩機制保障。2020年由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與北京市曉更助殘基金會聯合在廣州、天津等25個城市開展的《孤獨癥兒童早篩與轉介》調研顯示:調研覆蓋的大部分地區兒童體檢項目當中缺少與兒童孤獨癥相關癥狀識別的篩查內容,而在體檢當中增加相關早篩內容,醫護人員發現兒童存在孤獨癥癥狀概率要高于不含早篩內容的3倍以上。
二、醫務工作者對兒童孤獨癥的確診能力不足。我國至今還未建立覆蓋全國的兒童孤獨癥篩查診斷系統,缺乏統一的診斷標準、專業的診斷人員和清晰的干預路徑;同時,醫務人員培訓不到位,篩查和診斷專業能力不足。據《孤獨癥兒童早篩與轉介》調研顯示:超過74%的孤獨癥兒童經過2次及以上的診斷方確診,接近50%的孤獨癥兒童從懷疑到確診需耗時一年以上。
三、有關兒童孤獨癥的科普宣傳普及率仍然很低。根據觀察,醫療機構、婦幼保健院等缺少系統持續宣傳,導致新生兒家長普遍缺乏對兒童孤獨癥的認識和了解;其次,在得知孩子診斷為疑似孤獨癥后,醫務人員缺少針對家長的科學全面的引導信息,調研發現52%的家長都表示孩子確診的過程帶來很大心理沖擊,缺少后續引導,因此沒能盡快進入康復干預。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工作,在剛剛閉幕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規劃《建議》里明確提出,重視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為此建議:
一、衛健委推動具體的政策或方案,將兒童孤獨癥早期篩查納入兒童常規檢查必要項中,將復篩確診的費用納入醫保范圍,減輕家庭負擔。同時,提高復篩力度,加強初篩后發現、轉介、復篩的機制建設,做到早發現早干預。基于我國已經建立起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區婦幼保健醫院、市級婦幼保健/三級醫院組成的三級兒童保健醫療體系,衛生部門應強制要求將孤獨癥早篩納入社區醫生的職責當中,并以此加大人員培養。
二、財政部門及地方政府提供預算,衛健委加強對孤獨癥診療人員的篩查與診斷能力。擴大《0-6歲兒童殘疾篩查工作試點實施方案》實施范圍,國家衛健委應制定有關培訓計劃,在全國范圍培育一批兒童孤獨癥早期篩查與診斷專家,研究制定評估工具,統一評估標準;同時,由國家衛健委牽頭,結合天津及試點地區的實踐經驗,聯合中殘聯、教育部等部門進一步推動落實關于兒童孤獨癥信息共享平臺建設,打通早期篩查、醫學診斷到康復教育銜接。
三、加大宣傳力度,規范管理孤獨癥早期篩查及早期干預的科普宣傳。基于社區、衛生系統及專業社會組織合作,通過多渠道、多媒體方式建立科學、系統、持續的科普宣傳,引導社會正確認知孤獨癥,幫助家長了解后續康復及支持兒童康復教育的方式方法。
作為第十一、十二、十三連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今年是第十四次參加全國兩會,至今已在兩會上提交了三十多份提案,涵蓋教育均衡、教育信息化、高考改革、民辦教育、家庭教育、大學生發展、社會保障等眾多大眾關切的話題,不少提案得到了政府相關部門的認可和采納。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