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id="j7xcw"><thead id="j7xcw"></thead></u>

    <wbr id="j7xcw"><table id="j7xcw"><button id="j7xcw"></button></table></wbr>
    <u id="j7xcw"></u>

      1. <wbr id="j7xcw"></wbr>
        <input id="j7xcw"></input>

        中國企業報集團主管主辦

        中國企業信息交流平臺

        微博 微信

        前進之路——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前進村發展紀實

        作者:苗鵬 武建壽 2022-08-03 10:30 來源:中國企業網 次閱讀
         
        前進之路——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前進村發展紀實

          有一種精神,百折不撓,敢為人先,勇立潮頭。

          有一種責任,不負重托,忍辱負重,執著拼搏。

          有一種信念,不忘初心,凝心聚力,為民造福。


          ——題記


          甘州區長安鎮前進村地處張掖市城南。走進前進村的“前進家園”,高樓林立,道路寬闊,環境整潔,綠樹環繞,鮮花含笑,各種生活、體育設施齊全,儼然一個設計周全的城市高檔居民區。這兒的居民,無論男女老少,臉上洋溢著祥和、平靜和幸福、滿足的笑容。讓初來乍到的參觀者感到驚訝的是,這里居住的不是城鎮居民,而是昔日地地道道面朝黃土背朝天,現如今令城鄉居民驚羨不已的前進村“脫產農民”。



          20年前,這里還是一個甘州大地上普普通通的小鄉村,村民們過著僅僅能夠維持基本溫飽的日子。20年后的今天,這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率先成為甘肅省張掖市遠近聞名的小康村,像一顆冉冉升起在河西走廊上空的明星,引起了世人的矚目。

          前進村所在的甘肅河西走廊中部的張掖市,南有祁連山,北有龍首山,南北兩山夾峙;南出扁都口與唐蕃古道相交,可達青藏高原;北沿居延古道可遠抵蒙古大漠;全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貫穿全境。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造就了農業發達、物產豐富的一方水土,歷史上以金張掖著稱。前進村地處張掖市的南部,具有深厚的農耕文化傳統,也具有離城市近、交通便利等優勢。20年前,當中國社會逐漸從農耕時代進入工業時代,這片以傳統農業為基礎的土地,卻因傳統觀念的束縛,在改革開放解決了溫飽問題后,幾經折騰,發展遲緩,裹足不前。那時的前進村,看到周邊村鎮的快速發展,從村委會班子到村民都在苦苦地探索,焦急地期盼……

          能人返鄉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全國農村掀起了大辦鄉鎮企業的熱潮。這股熱潮,從東南沿海逐漸西進,到1990年初,終于吹進了沉寂的前進村,村民們熱情空前,入股集資辦企業,從辦方便面廠、食品廠到藥廠,使出了洪身解數。可是,誰又能想到,曾經一度紅火的村辦企業甘草浸膏廠因管理和質量問題,關門歇業,血本無歸。企業垮了,村民們傾囊投入的那點微薄積蓄打了水漂,全村戶戶成為特困戶,溫飽村反而成了遠近聞名的窮困村。大家對當初動員他們入股辦企業的村干部怨聲載道,村子里矛盾重重。早已退休的原村黨支部書記周元追憶那段艱難歷程時,依然清楚地記得因甘草浸膏廠倒閉,導致村委會負債累累、官司纏身,村干部出門常常被不知從哪兒拋來的石頭砸中腦袋,狼狽不堪的情景。從此,提起辦企業,從村干部到村民噤若寒蟬。

          1993年春,一個從前進村走出去的“能人”回到了家鄉。這就是從小因生活困難提前結束學業,懷揣最喜歡看的《岳飛傳》外出打工,四處闖蕩,經過多年打拼,在外地經營糧油門店,并從事長途販運糧油生意而早早致富的青年村民馬志祥。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馬志祥走親訪友,看望村子上的老人,發現村子的面貌幾乎沒有什么改變,年輕人進城打工,老人兒童留守家中守著幾畝土地。與街坊鄰居攀談中得知,村民人均年收入1000多元,一些困難戶生活拮據,連孩子上學的學費都交不起,而自己的收入早已超過了村民收入1000倍以上。此情此景,深深觸動了從小就夢想著可以像岳飛一樣精忠報國的馬志祥。他暗下決心:“一個人富了不算富,我要為家鄉父老鄉親做點事。”

          1994年,他帶著在外面闖蕩積累的資金,在家鄉創立糧油加工廠。1995年基建工程全部竣工,年底安裝設備并順利投入試運行。為了加工出好產品,他事必躬親,日夜在車間里操勞,親自盯著每一個環節,實在太累了,就在倉庫里睡一會。自己不會的向別人學,自己干不了的請別人干,這是他一貫的做事風格。為了確保產品質量,他不計成本,高薪聘請“麥子工、拉絲工”等技術人才,產量質量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生產順利了,調過頭來跑市場,找銷路,沒日沒夜地奔波在周邊省區和縣市。由于產品質量穩定,銷售量步步攀升,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產品遠銷蘭州、西寧、酒泉、嘉峪關、玉門等地。

          企業發展了,他沒有忘記“為家鄉父老做點事情”的情懷,他給孤寡老人免費分發面粉,給看不起病的村民支付醫藥費,給家庭困難的失學兒童交學費,看到誰家有困難,他都會主動去幫助。村里唯一的幼兒園和小學年久失修,孩子們冬天上課時冷得直打顫,他就買來煤炭,每年按時捐助到學校,讓村里的孩子在溫暖的教室里安心讀書。一時間,他從鄉親們眼中的“能人”變成“善人”。

          馬志祥經年累月地扶弱助殘、修橋補路,無私地回饋家鄉而做出的貢獻,村民記在心里,各級領導也看在眼里。各級政府一次次的表彰獎勵,使他成為張掖市的明星企業家,并被授予甘肅省十佳優秀青年的光榮稱號。



          1997年,經過層層提名推舉,馬志祥被選舉為甘肅省第九屆人大代表,和全省的領導干部、人大代表一道共商發展大計。“第一次參加省兩會對我的觸動太大了。自己富了不算富,給困難戶發點錢也不是長久之計,要扎根搞實業,帶動鄉親們一同致富!”參加完省人代會,馬志祥回到張掖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村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政府領導的表揚和賦予他的榮譽,使他感到肩膀上的擔子更重了,創業的信心更加堅定。他暗下決心,要辦好辦大企業,為地方政府增加稅收,為村民謀福利。1999年,他又順勢創辦了金張掖酒廠,緊接著又修建了愛家裝飾城,生意順風順水。隨著企業的發展,帶動村子上的一些年輕人到企業就業,一批企業管理人員也隨之悄然成長起來。

          成功創辦了幾個企業的馬志祥展露了出色的組織能力和經營能力,也展露出了他超常的胸襟和膽識。他“寧肯自己吃虧,也不要虧了別人”的胸懷和寬厚謙和的人格魅力贏得了股東和員工的擁護,也贏得了村民的愛戴。

          敢為人先

          斗轉星移,時代的車輪進入了21世紀。前進村經過幾番創業,仍然沒有跳出傳統思維。前進的方向在哪里?奔向小康的路在何方?

          那個時候,在外地做生意的馬志祥,是村里唯一沒有被牽連破產的人。在大家的心目中,他的生意做得成功,無疑是此時村里最最需要的可以扭轉乾坤的人。村委班子商量了好幾天,決定把馬志祥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讓他“主持大局”,帶領全村人“扭轉乾坤”。

          2001年12月,當前進村全體黨員把選票投給黨員企業家馬志祥的時候,他接任的是村支部書記,更接任的是使命、責任和擔當。



          馬志祥天生就有一種跳躍式的思維方式,不安于現狀,善于認知新領域,敢于嘗試新事物。剛剛擔任村支部書記的那些日子,他反復醞釀如何引導村民從傳統的大田農業走向高效農業,如何把傳統農業做成附加值高的現代農業,如何在未來10年內讓村民人均收入有一個跨越式的發展,讓全村整體擺脫貧困,走向富裕。

          根據前進村人多地少卻具有靠近城市、交通便利的優勢,他提出了搞大棚種菜的點子。以當時村上的實際情況,這是最好的擺脫困境的辦法。村委班子沒意見,也不敢有意見,原來失敗的教訓讓他們一個個成了鴕鳥。他們最擔心的問題是,習慣了在田野上種莊稼的村民,怎么搞大棚種植?

          為了轉變村民的思想觀念,馬志祥決定帶村民出去見見世面。聽到外出考察,有的村干部提出意見,村里連招待客人的茶葉都買不起,哪里還有錢去“游山玩水”?馬志祥毫不猶豫地自掏腰包,帶領新選出的領導班子成員和村民代表到深圳、廣州、山東等地學習、考察,換腦筋、換思想、轉觀念。一路參觀考察,南方城鄉的發達富足讓習慣了地頭、炕頭、鍋頭的村干部大開眼見。考察回來,他緊鑼密鼓地組織各社召開村民大會,讓村民開展討論,一方面解決過去的遺留問題,另一方面讓村民從思想上接受先進觀念。一次會議不行,就二次、三次,白天沒時間就晚上開。有的村干部說,我當了七年村干部沒有馬書記半年開的會多。在村民七嘴八舌的議論中,思想漸漸統一,終于認識到了大棚種植蔬菜的好處。



          好不容易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又一個難題擺在了面前:建溫室投資大,村民收入本來就很低,再加上前些年入股辦企業負債累累,實在拿不出錢來。為此,他出臺了鼓勵性政策,對于建溫室報名早的人,村上可以補貼一部分資金,并聯系銀行貸款。這些舉措喚起了村民的積極性,村民報名了,但村上其他領導犯愁了:“書記,錢從哪兒來呢?”馬志祥堅定地說:“你們把工作推進好,錢我來想辦法,實在不行我自己先墊上”。這會兒大家才吃了定心丸,心中有了底,加足馬力,投入到大棚建設上來。經過三個月的奮戰,100座溫室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了。為了解決種植技術問題,馬志祥請農業種植專家到村上給村民傳授種植技術。有的村民還是猶豫不決,怕種出的蔬菜沒有銷路。為了徹底讓村民放心,他又帶領村委會班子與村民簽訂了購銷保證書,如果按村里指導蔬菜種植標準種植后蔬菜賣不出去,由他承擔責任。種植大棚蔬菜的事情總算有了眉目。

          全新的領域代表著全新的機遇,只有敢于創新,善于變革的人,才能成為成功吃螃蟹的人。

          第一次種植大棚蔬菜,種什么?經過馬志祥和村委會班子調研,決定先種圓茄,這是在大城市剛剛開始流行的茄子,產量高,價格好,也是馬志祥在新疆等地考察時認準的項目。可村民一聽不樂意了,議論紛紛。因為當時的張掖沒有種植圓茄的先例,當地人也不吃園茄,咋賣?賣給誰?馬志祥又耐心地給大家做思想工作,宣講圓茄的好處,為了堅定村民信心,他大膽地表態:“我給大家包銷,賣不了,每個棚我賠四千五百元”。在他的一片誠心感召下,大家開始了品種篩選、育苗、栽苗、嫁接等工作。到了承包種植的時候,一部人又退縮了,建好的100座日光溫室只有53戶愿意試一試,剩余的47座大棚無人問津。馬志祥見狀,只好再次挨家挨戶的去動員,好不容易又發動了10戶來種植,可一些人家生活困難,前期投入資金拿不出來。為了解決資金問題,他領著村民去銀行,為他們每家爭取到了5000元的貸款。貸款需要擔保人,他毫不猶豫地做了村民的共有貸款擔保人。

          辛苦耕耘終于開花結果。按技術人員的要求,要剪掉園茄枝干周圍的葉子,讓茄子日照充足,茄子才能色澤黒亮,且掛果只能一到兩枚,否則長不大而且會變形。這一下,村民沒一人同意,習慣了傳統農業種植的村民認為果子越多越好。經過技術人員的耐心解釋,也只有一部分人同意按技術人員要求種植,另一部分人仍然想不通,堅持按自己的土辦法種植。有人質疑馬志祥說:“書記,你當過農民嗎?你會種菜嗎?”。馬志祥耐心地給村民解釋為什么要按照技術人員講的修剪,為什么要按照標準種植,勸導大家說:“不要擔心,只要按我們制訂的標準,就能保證每棚四千五百元收入,如果收入少了我賠償。”從此,村民們知道了什么是現代農業,什么是質量、標準。



          事實證明,馬志祥對市場需求的精準分析沒有錯。

          終于迎來豐收時節。第一批共收購9噸圓茄,運到烏魯木齊后4天售罄;第二批的11噸圓茄,只用1天就賣完了。當第三批的12噸圓茄再次運到烏魯木齊時,馬志祥接到負責押運貨物的人的電話:“馬書記,茄子全部被人‘搶’掉了!”他聽罷只覺天旋地轉,急忙質問道:“我讓你拉到市場里去賣,怎么會被搶走呢?”“不是搶走了,我的意思是咱們的茄子都被搶購了!”原來,由于前進村的圓茄口感好,質量過硬,前面的經銷商和吃過前進圓茄的消費者已經認識了它的好出,前進村拉著圓茄的貨車一進入烏魯木齊蔬菜市場,就被商販們搶購一空了。

          無需兜底,當年承包日光溫室大棚的村民人均收入12000元。比他簽給種植戶的兜底價4500元翻了一番多。馬志祥用漂亮的一仗回應了之前所有的質疑。村民們驚呆了,剩下的37座空棚成了大家打破頭都要搶著種植的香餑餑,馬志祥也由此成了村民眼中真正的能人,值得信賴的書記。

          首次種植大棚蔬菜成功后,村委會決定將土地統籌起來,由村委會負責繼續興建大棚,搞特色種植,搞“一村一品”的品牌化、產業化蔬果經營。這樣的提議,一開始雖然也遭到了不少村民的反對,但因為馬志祥一心一意為大家的精神最終感動了村民。從此,前進村的大棚種植芝麻開花節節高,由100座發展成180座,成了遠近聞名的大棚蔬菜種植基地。

          2004年,馬志祥為前進村爭取到新農村建設試點項目“小康住宅建設”,20多幢中西合璧的鄉村別墅在前進村拔地而起,別具特色的“農家樂”餐飲休閑娛樂一條街,使“前進景點”很快火爆張掖,前進村邁開了走向富裕的第一步。

          逆流而動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有一段話:“蓋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前進村依靠著溫室大棚和特色農家樂,村民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成為張掖市第一批走向小康的村子。但馬志祥還是覺得,他沒有實現“帶領全村老百姓走上致富快車道”的諾言。他的“野心”是帶領全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把前進村發展成西部的明星村。他知道,就憑前進村2100畝的土地,即便全部搞成現代化大棚,也下不出多大的金蛋蛋。他思考著如何讓農村實現現代化,如何讓村民過上幸福生活,使他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生活有保障。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要變革,想辦法用工業思維辦農業,讓農業產業化帶動前進村的經濟發展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社會變革,市場變化,風云際會,誰走在變化之前,誰將擁抱新的世界。

          深度思考著如何變革的馬志祥,一聽到村子里在外地工作的人回家和外地求學的學子回家,就主動找他們聊天,聊如何發展,聊前進村的未來。2008年春節期間,他得知從張掖走出去的娃哈哈集團后勤供應部部長康武來張掖探親的消息后,立即前去拜訪。見面后寒暄不多,他就急切地問康武,前進村發展應該走什么路子?見多識廣的康武在了解了前進村的現狀和馬志祥的想法后說:“張掖只有發展現代農業,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延伸農業鏈條才具有發展的優勢”。通過一番深入的交流,他的心中明確了一個發展方向。拜訪結束后,一束光芒從心頭冉冉升起。他隨即找市區養殖業方面的專家咨詢養殖奶牛的有關問題,熟悉情況后,立即召集村兩委班子探討研究,向村干部宣講奶牛養殖的發展前景,牛奶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走勢,使村干部認識到發展奶牛養殖的好處,最終確立了立足張掖光照資源豐富、農業用地較多、工業污染較小、飼草品質優良、玉米秸稈等農業剩余物繁多的優勢,走發展奶牛養殖的路子。

          正月十五剛過,村支部便召開黨員大會,向全體黨員說明奶牛養殖的思路,集中力量辦牛場能夠抵抗市場風險,提高效益,增加收入的優勢,討論確定了觀摩學習的時間地點。正月十八,村委會雇了一輛45座的大轎車,在料峭的寒風中,鄉黨委書記、分管鄉長、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帶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帶著前進村父老鄉親的囑托,一路西行,駛向奶牛養殖業發達的新疆參觀學習。

          到了新疆,一行人白天參觀學習,晚上開會討論。一路參觀學習,一路熱烈討論,牧場濃厚的養殖氛圍、奶牛養殖的光明前景激發了黨員干部發展奶牛養殖業的熱情。通過觀摩學習,鄉村干部和黨員群眾代表看到了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現代化養殖模式的優越性和發展潛能。對養奶牛抱著猶豫不決態度的人也改變了看法,積極出謀劃策,憧憬著養奶牛的美好未來。



          學習結束后,滿面春風的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按捺不住興奮的心情,很快將養奶牛的消息散布出去。村委會形成辦牛場的方案,召集村民大會討論時,村民入股辦牛場的積極性高漲,全村85%的農戶同意貸款以現金方式入股,30多戶同意以自家的奶牛入股,成立了張掖市第一家奶牛養殖合作社。前進村的奶牛養殖場進入了熱火朝天的建設階段。

          正所謂天有不測風云。2008年下半年,正當奶牛場建設如火如荼的時候,爆發了“三聚氰胺事件”。一時間,全國奶產業跌入了冰河時期,到處殺牛倒奶。看到這種情況,村民對建牛場失去了信心,已入股的憂心忡忡,尚未入股的不入股了,所有人的心中都蒙上了一層陰影。銀行因為風險過大停止了對牛場的貸款,高薪聘請的具有豐富養牛經驗的場長辭職不干了,前進奶牛場建設陷入了舉步維艱的地步。村兩委班子、家人、兄弟都把質疑的目光投向了馬志祥:我們干奶牛養殖是不是走錯了路?

          已經提前過上富裕生活的馬志祥,本可以自在享受,瀟灑度日,只為著一個全村共同富起來的目標,卻又承擔起跌回赤貧,背上巨額債務的風險。年關將近,當初信誓旦旦的股東們鬧著撤資,想要回自己的入股資金,別有用心的人則煽動村民解散合作社,聲稱趕在大年三十如果不給個說法,就不讓馬志祥過安穩年。消息傳出,親朋好友都受不了了,你馬志祥這是在干什么?拼死拼活的為村民,怎么反倒把村民給得罪了!農村有句俗話,過年不要賬。可這些人卻揚言,大年初一到初五要到馬志祥家里過年。面對親人、班子和村民的責難、質疑,這個從小外出打工,經歷了各種艱辛,吃過常人難以忍受的苦,練就了結實身板,練就了堅韌性格,有淚不輕彈的漢子流下了委屈的淚水。

          為了安撫村民和股東,馬志祥對村民拍胸脯保證:“如果到時間不能兌現大家的分紅,我從自家的企業給大家分,如果虧損了,我給大家賠。”他咬咬牙找人借了高利貸,100萬借款用半年,當場扣走了13萬的利息,這些利息由他個人承擔。馬志祥顧不得那么多了,他只想盡快解決資金問題,抓緊建設,保住牛場,干出實際效益喚回人心。他知道,村民們的信心一旦喪失,那就是真正的貧困了!

          村民楊國振是第一批入股辦牛場的,提起開始辦牛場的那段經歷,至今心有余悸:我原來自己養牛,但草料、牛奶價格不穩定,跌跌撞撞的,效益一直不好。那一年馬書記找我,說我有養牛經驗,一起入股辦奶牛合作社。但家里人都不支持,他們說個人養牛不操心都養不好,大家混在一起怎么養?我了解馬書記,他辦企業有一套辦法,我頂著家人的反對,滿懷信心地將7頭奶牛作價入了股,又貸款5萬元。誰知道牛場建設到中途,出現了三聚氰胺的事情。牛場停下來,民工工資兌現不了就來堵我們的門,白天給民工做工作,說服引導他們不要擔心,遲早會給他們結清,到了晚上,我們負責修建的幾個股東卻經常睡不著,偷偷摸摸流眼淚。實際上我們自己也拿不到工資,還要維持家庭生活,更擔心如果牛場真正砸了,我們的股金也就徹底完了。馬書記從自己企業拿來20多塊錢墊著讓我們花,他鼓勵我們,困難一定會過去,不要灰心喪氣,堅持下去就有前途。看到馬書記決心那么大,我們也有了信心,第二年下半年,終于度過了難關。

          馬志祥是一個信念執著的人,村民和親人的誤解,一時的傷心難過并沒有讓他的信心出現絲毫減退,反而在深思中使他從中洞察出了隱藏在危機中的商機。他想,現在出現了奶牛危機不是人們不喝牛奶了,而是牛奶出了問題,從長遠來看,人們還是要喝牛奶的;現在正是奶牛價格最低的時候,一旦消費者信心恢復,牛奶市場肯定會恢復,奶牛價格肯定要漲。只要東西好,不愁賣不掉。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種好草、養好牛、產好奶”的理念扎根在他的心中。

          馬志祥和班子成員反復分析分析形勢,讓村干部堅定信心的同時,果斷做出了一個過人的決定: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借奶牛行業的低谷期買牛,降低養殖成本,變劣勢為優勢。資金不足,他從自己的企業拿出一部分錢,又不顧親友的反對將自家的企業資產作抵押,從銀行貸款300多萬元,購進了近800多頭奶牛,瀕臨絕境的牛場又起死回生。僅僅三個月后,奶牛市場回暖,購進的奶牛凈增值200多萬元。

          此時的伊利、蒙牛等大型乳企也開始在國內尋找標準化牧場。他們瞅準了張掖的農業資源優勢,找到了前進奶牛專業合作社,經過多次談判,與伊利、蒙牛簽訂了供銷合同,牛奶的銷路順利對接。

          馬志祥的判斷沒有錯,奶業重新興起的機遇來了。擴大養牛規模需要大量的資金,資金從哪里來?他召集村干部出主意,想辦法,前進村的“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模式”順時而生:村上成立了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將原來各家各戶散養戶的奶牛納入到合作社,村民除了用現金入股外,還以自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房屋產權、林權、日光溫室產權等作抵押擔保從銀行融資,閑置的資源變成了資金;村民貸款入股奶牛養殖場,資金變成了股金,村民變成了股民,每年定期從牧場分紅利。資金問題解決后,他發動黨員干部積極行動起來,與周邊的小牛場聯系,先后收購兼并了幾個小牛場,又辦了一個標準化牛場,奶牛數量已達近2000多頭,每天給伊利可供奶12噸,當年給所有入股的村民以30%的利潤分了紅。村民嘗到了甜頭,那些非議和擔心也隨之煙消云散,對村委會更加信任,入股的熱情高漲。一時間,前進奶牛合作社成為了張掖市養殖行業發展最快的規范化、標準化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前進村的農業走上了轉型之路。

          順勢而上

          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在奮斗,有的人為財富奮斗,有的人為仕途奮斗,有的人卻執著地為信念和理想奮斗。

          為了實現“帶領全村人共同富裕”的夢想,馬志祥沒有就此止步,而是有了更大的理想:把前進村的牛場做成甘肅最大的牛場。具有企業家胸懷的馬志祥有著超前的思維,他想,要讓企業得到快速發展,必須有一套成功的模式和管理辦法。借智發展、借力發展是他辦企業的一貫做法,他總結合作社辦牛場的經驗,提出了“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前進模式”。通過黨支部引領,凝聚力、組織力和號召力增強了,觀念轉變快,執行力強;通過公司主導,使村辦集體經濟組織從松散型邁向規范化、標準化管理;通過合作社的推動,周邊養殖場、養殖大戶加入其中,抱團發展,合作社再與公司簽訂協議,雙方主體平等,保證了各方利益,保持了穩定發展。2011年初,張掖市第一家在專業化養殖奶牛合作社基礎上成立的村辦企業——甘肅前進牧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誕生了。從此,前進牧業在奶牛養殖行業邁開了堅實的步伐。

          “前進模式”爆發出了“前進速度”。2011年,前進牧業在張掖綠洲現代農業示范區新建了第二個3000頭規模的標準化奶牛繁育示范場;2012年,“前進模式”走出甘州區,在臨澤縣建設了三個牧場;2013年,在張掖市甘州區石崗墩開發區建設了張掖市第一家萬頭奶牛養殖場……



          馬志祥和班子成員深知,產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為給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他組織村“兩委”班子成員和產業帶頭人到發達地區考察學習,聘請8名專家教授擔任技術顧問,招聘20多名高校畢業生到各專業合作社共同創業,并在政府扶持下,聯合大專院校成立了前進培訓基地,從技術人員到產業工人進行系統培訓,以適應產業發展需要。培訓基地不但培訓本村的各類實用人才,還為省內外其它村鎮培訓實用技術人才。2014年,前進村培訓基地被中組部、農業部確定為全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

          栽下梧桐樹,必有鳳凰來。馬志祥對人才的使用有自己獨到的想法。他說:企業要做大做強,人物人才是發展的核心,一定要把人物人才請進來,給他們給平臺、給位置、給發揮才能的機會,讓他們盡情施展抱負,企業有了人物人才,就有了發展的智力保障。這種開放包容、寬和大度的處世風格和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胸懷,吸引了各類人才的目光,很快形成了人才洼地。目前,匯聚在前進牧業的有博士生2人、研究生8人、本科生170余人、大學生390余人,還有從本村培養的“土專家”、“田秀才”154名。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為前進牧業的發展帶來了先進的理念,從飼草種植、飼喂管理到原奶生產、乳品加工等各個環節建立了高于國家標準的企業標準體系。國際上先進的奶牛養殖全日混糧技術、奶牛電子動態識別跟蹤系統、數字化管理系統等一系列新型技術在前進牧業落地,泌乳牛單產水平、生鮮乳體細胞、微生物控制、乳蛋白、牛犢成活率、奶牛發病率等各項生產技術指標位列全國前茅。一個傳統的集體企業成功轉型為現代化公司,生產經營水平逐年攀升。

          14年的風雨兼程使前進牧業公司從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公司,完成了產業變革,形成了一個全產業鏈的綜合性公司,擁有養殖場20個,奶牛養殖規模發展到50000多頭,日產高品質生乳800噸以上,自有飼草基地10萬畝;擁有日處理鮮奶150噸和500噸能力的乳品廠各1座,年生產能力10萬噸和30萬噸的飼料廠各1座,年生產50萬噸的有機肥廠1座;擁有員工1500人,資產總額26億元,年產值26億元,并與菊樂、三聯、天友、燕塘、晨光等國內知名乳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形成了產、供、銷多元化一體運行的利益聯結機制。前進牧業公司成為甘肅最大的奶牛養殖企業,先后被確立為甘肅省奶業養殖協會會長單位、中國優質奶源基地、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先后獲得全國基層先進黨組織、全國科普惠農先進單位、中國鄉村文化·影響力品牌等榮譽稱號。

          馬志祥“建甘肅最大的牛場”的夢想成真。企業發展邁上了全新的臺階,前進人成功實現了農業轉型,產業革命。

          2021年,馬志祥獲得“感動甘肅·隴人驕子”榮譽稱號。2022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不忘初心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光有物質的富足是不夠的,更要有精神的富足,國家和民族才會有光明的前途。

          馬志祥常說:“當村干部不親民即是無情,不為民即是無德,不富民即是無能。”富起來的前進村首先想到的是讓村民享受發展成果。馬志祥帶領村班子組織修建村民住宅樓15棟,480戶村民搬遷入住。“出門有公交、購物有超市、居住有樓房、娛樂有場所”,以往只有城里人才能享受的生活,在前進村變成了現實。村委會探索建立了村民養老保障制度,為60歲以上老人每月發放100至800元不等的生活補貼,逐年增加;為60歲以上老人和12歲以下的兒童每天免費供應半斤鮮奶;設立“黨員愛心基金會”,對出現困難的老黨員進行扶持救助;建立村級獎學金,給考上大學的學生給予3000元至5000元的獎勵。



          前進人的物質生活富足了,精神文化生活也沒有落后,每逢傳統節假日、重大節慶日,組織村民和公司員工開展文藝演出、群眾集會、體育競賽等活動。前進村一躍成為周邊城鄉居民羨慕的明星村。村上把每年8月29日定為村民“愛村日”,從最初每年10萬元到現在的600多萬元,獎勵在村集體事業發展中成績突出的致富標兵、優秀黨員、產業能人、十星級文明戶等,村民愛村、興村、爭當先進蔚然成風。“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時代美麗鄉村的幸福畫卷在前進村徐徐鋪展……

          談到前進村目前的生活,村民楊永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豪感:現在的前進人,不但讓周邊的村子羨慕,一些城里人也比不上我們。我們的老年人都由村子上發養老金,現在已經有800多到1000塊錢了,每月按時打到個人的卡上,醫療保險也由村子補貼。每年的端午節、中秋節、春節都給老百姓發福利。作為前進人,我們都有一種自豪感。我們感恩馬書記,前進村能有這么好的一個領頭人,把老百姓帶著走上共同富裕的路,是我們前進人的福氣。

          6年前,全村村民送給馬志祥一塊匾,上面寫著“引領村民致富的好書記馬志祥”。村民送的這塊匾,掛在他家客廳里。匾上的字,印在馬志祥心中,時刻提醒和鞭策著他;“要為老百姓服務”。

          窮則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一個人富了,要幫助生活有困難的人;一個村富了,不忘帶動周邊的人脫貧,這是馬志祥心中堅守的信念,也是前進人的胸懷。

          解決了前進村人的飯碗和收入問題,馬志祥也沒有忘記周圍那些還沒有和前進人一樣過上富裕日子的人們。前進人每年拿出100多萬元救助因突發性變故陷入困難的家庭。設立前進牧業扶貧專項資金,針對貧困戶的具體情況,采取技能培訓、資金支持、就業吸納、創業引導等方式,幫助貧困戶培育增收產業,累計吸納周邊鄉鎮1000余人就業,提升了貧困家庭造血功能,從根本上脫貧。為甘州區15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配股2萬元,每年按照配股資金10%的紅利分紅,優先吸納這些貧困戶就業,扶持他們走出了貧困。幫助甘州區黨寨鎮下寨村建成奶牛養殖場1座,推動下寨村率先實現小康目標。幫助老區慶陽市環縣高缽鎮建設奶牛養殖場1座,帶動當地養殖業進入規范化發展。積極參加政府倡導的各類公益事業,彰顯企業的社會責任。



          2018年3月,時任中共甘肅省委常委、統戰部長的馬廷禮來到甘肅前進牧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調研,看到在前進牧業的帶動下,人多地少的前進村早已脫貧進入了小康,村辦企業前進牧業發展成全省最大的奶牛養殖企業,十分高興,當即對馬志祥說:“老馬,你們有著成熟的養牛經驗和先進的管理理念,能不能考慮在東鄉縣建個牛場,幫助他們打好脫貧攻堅戰?”

          馬志祥一直堅守著一個信念:一個村富了不算富,帶領大家共同富裕才算富。脫貧攻堅是黨中央的一項重大決策,是一項劃時代的偉大工程,能參與國家的這場世紀之戰,既神圣又光榮。馬廷禮部長的建議觸動了他的心愿。他當即代表前進村黨委和前進牧業公司表態,愿意為東鄉縣的脫貧攻堅奉獻一份力量。隨后,他帶領公司班子成員奔赴東鄉縣各鄉鎮考察,并與當地政府對接,決定在東鄉縣的龍泉鎮大嶺村建設大嶺牧場,對龍泉鎮蘇黑村、拱北灣村、大嶺村、周楊村等深度貧困村對口幫扶。

          龍泉鎮大嶺村位于東鄉縣北部,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幾乎找不到一塊5畝以上的平展展的土地,全部是旱地,典型的靠天吃飯型農業,屬于深度貧困村。在這里建設牛場,首先遇到的就是無地可用,無路可走,無水可供。經過反復協商論證,決定將大嶺村的一個山梁推掉建牛場,找了幾家設計公司,都認為在黃土嶺上建設現代化養牛場,危險性太大,不敢設計,最后由前進牧業公司技術人員自己搞出了設計。設計好了,從臨夏和蘭州請了幾家施工隊,看完現場后都直搖頭,說這種條件根本沒辦法干活,無論多少錢都不愿干。無奈之下,馬志祥只好從張掖老家動員來了一支施工隊。路太窄,彎道多,車輛和機械沒辦法運進來,就先修路,將設備運進來再整地建場。2018年底,歷盡艱辛,克服重重困難,投資6000萬元的3000頭肉牛標準化養殖場東鄉牧場巍然矗立在大嶺村的山梁上。



          牧場建起來了,既是養牛示范基地,又是技術服務中心。不但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前進牧業派專家和技術人員對東鄉縣所有的養殖戶和養殖人員進行系統的免費培訓指導,對幫扶對象跟蹤服務,定期尋訪,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在東鄉牧場的帶動下,吸收東鄉縣24個村、18個專業合作社入股2100萬元,加入肉牛養殖行業。歷時3年的脫貧攻堅行動,前進牧業幫扶的2689戶貧困戶通過肉牛養殖脫貧致富。

          東鄉牧場的技術員阿西艷,全家5口人只有8畝旱地,兩口子靠外出打工供孩子上學和家庭生活,是大嶺村的特困戶。2019年,她和丈夫作為扶貧對象進入牧場工作。談起這幾年的變化,她的臉上溢滿了幸福:我剛來到牛場當學徒什么也不會干,場里送我們兩口子到張掖的前進牧業培訓。學習回來,我掌握了獸醫技術和電腦技術,現在每月收入5000元。我丈夫原來不識字,學會了灑草機、裝載機,有了一技之長,是場里的技術工人,每月收入也在5000元左右。現在,我們既有穩定的收入,又能照顧老人和孩子,徹底告別了貧窮。今年初,我們在鎮上買了樓房,過上了讓人羨慕的小康生活,如果沒有前進牧業,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2020年4月,馬志祥獲甘肅省委省政府“扶貧攻堅奉獻獎”。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馬志祥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放眼未來

          風物長宜放眼量。馬志祥和班子成員深知,現在的成就不是終點,公司的每時每刻都是起點,從起跑到領跑是從0到1的跨越,每一位前進人用創新拼搏精神,演繹從平凡到卓越的不斷跨越。前進人在追溯創業的艱辛,共享收貨的喜悅時,秉承“旦復旦兮,日書其華”的精神,把目光投向了更遠的遠方。

          2021年5月,剛剛到任的中共甘肅省委書記尹弘來到前進牧業調研,馬志祥向尹弘書記保證,前進牧業將在5年內做到資產和產值雙百億規模,打造成國家知名品牌,用產業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把前進村建設成西部地區鄉村振興的樣板村。做出這個保證,馬志祥心里是有底的:如今的前進牧業已經成為以良種奶牛養殖繁育、優質鮮奶生產、肉牛繁育購銷、牧草種植加工、有機肥生產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是我省存欄數最大的規模化奶牛養殖基地。按照馬志祥心中的目標,百億企業還是保守的說法。

          事實上,前進人對未來已經做出了明確規劃: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目標,以全省奶牛產業大區建設為契機,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為中心,以龍頭企業建設、養殖基地建設、飼草料體系建設、良種繁育體系、旅游觀光體系、市場體系建設及生產基地基礎設施建設為手段,促進畜牧產業化經營、規模化生產,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打造集數字集約生產、生態旅游觀光、果蔬采摘、養殖文化體驗、技術培訓于一體的綜合性開發生產基地。



          2021年5月,前進牧業在甘肅省高臺縣建設的5萬頭牛產業園啟動。2021年6月,前進牧業旗下的甘肅傳祁乳業日處理150噸的乳品一分廠正式投產。2021年12月,在張掖市和甘州區政府的協調下,張掖三元乳業陷入生產經營困境的日處理鮮奶600噸的乳品廠被前進牧業整合為傳祁乳業二分廠。傳祁乳業在蘭州新區建設的日處理鮮奶1800噸的三分廠也步入了建設階段。傳祁乳業生產的云上傳祁6大系列40多個品種的乳制品得到了消費者好評,并取得了有機認證,產品遠銷甘青寧新等周邊省市區和廣州、深圳、香港等沿海大城市,正在向全國輻射。張掖的好奶變成甘肅的好產品,正在走向全國。

          五年后,前進牧業奶牛養殖規模將達到15萬頭,肉牛養殖達到5萬頭,飼料加工能力達到年產50萬噸,拉動飼草料種植加工100萬畝;建成乳制品工廠3座,日處理鮮奶1000噸以上,建成150萬噸有機肥加工中心,變廢為寶,達到循環利用,綠色發展的良性模式。多方位拉動配套產業建設項目20多個,配套產業務工人員就業2萬人,帶動農業農村經濟實現一二三產深度融合,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村民人均年收入邁上8萬元新臺階,為鄉村振興做出積極貢獻。

          2022年初,前進村被確立為甘肅省共同富裕示范村、張掖市鄉村振興示范村。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正如馬志祥所說:以恒心,用恒力,鑄恒業。未來,前進人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高舉共同富裕的旗幟,從新的起點出發,拿出“二次創業”的勁頭,用智慧和汗水譜寫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點贊()
        上一條:THE VZUSA美杜莎《美·不止于此》品牌鑒賞會盛大開啟,美杜莎iCARE美容儀備受矚目2022-08-03
        下一條:沙宣—榮獲2022年C-CSI中國洗發水行業顧客最滿意品牌2022-08-03

        相關稿件

        中核集團高度重視國企改革工作 自加壓力 在變中高速前進 2021-03-31
        創新驅動+東西部科技合作 甘肅省科技廳打好高質量發展組合拳 2022-03-10
        蘭州新區全力打造甘肅省外貿新高地 2022-05-23
        甘肅張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助力鄉村振興 2022-01-19
        甘肅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1-04-06
        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 中國企業聯合會 中國企業報 中國社會經濟網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 新浪財經 鳳凰財經 中國報告基地 企業社會責任中國網 杭州網 中國產經新聞網 環球企業家 華北新聞網 和諧中國網 天機網 中貿網 湖南經濟新聞網 翼牛網 東莞二手房 中國經濟網 中國企業網黃金展位頻道 硅谷網 東方經濟網 華訊財經 網站目錄 全景網 中南網 美通社 大佳網 火爆網 跨考研招網 當代金融家雜志 借貸撮合網 大公財經 誠搜網 中國鋼鐵現貨網 證券之星 融易在線 2014世界杯 中華魂網 納稅人俱樂部 慧業網 商界網 品牌家 中國國資報道 金融界 中國農業新聞網 中國招商聯盟 和訊股票 經濟網 中國數據分析行業網 中國報道網 九州新聞網 投資界 北京科技創新企業誠信聯盟網 中國白銀網 炣燃科技 中企媒資網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 中國保利集團公司 東風汽車公司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廈門銀鷺食品有限公司 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 濱州東方地毯集團有限公司 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喜來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
        亚洲黄色无码免费网站_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_国产成人观看免费全部完_亚洲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第21页
      1. <u id="j7xcw"><thead id="j7xcw"></thead></u>

        <wbr id="j7xcw"><table id="j7xcw"><button id="j7xcw"></button></table></wbr>
        <u id="j7xcw"></u>

          1. <wbr id="j7xcw"></wbr>
            <input id="j7xcw"></input>
            午夜色福利视频 | 伊人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地址一 |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在线人成最新按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