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國家明確表述: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利好政策推動之時,商業航天領域則迅速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2024年1月11日13時30分,由東方空間研制的引力一號(遙一)海瀾之家號運載火箭在是山東海陽附近海域發射成功,刷新了全球最大固體運載火箭、中國運力最大民商火箭紀錄,開拓出中低軌衛星發射規模化、效益化新路徑,賦予中國商業航天運力進階“強驅動”力量。
發射技術跨越式突破,樹立商業航天經濟發展新標桿
近兩年來,商業航天在航天產業中的分量越來越重,已經成為中國航天發展的主要引擎和最具活力的市場。不過,商業航天的“商業”落地還在積極探索,透過技術創新實現降本提效是商業航天領域眾企業致力挖掘的課題。此次東方空間引力一號的發射,正是實現了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技術的重大突破,提供了降本提效的合理參考方案,進而樹立商業航天經濟發展新標桿。
引力一號采用了難度極大的固固捆綁技術,成為國內首個捆綁構型的民商運載火箭。具體了解到,引力一號研發團隊陸續攻克多項技術難題,實現了近地軌道6.5噸、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4.2噸的運載能力,將國內固體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提升3倍。可支持百公斤級衛星“一箭30星”發射,助力衛星組網規模化發射,形成我國商業發射的主要能力,實現了運力的“規模效益”,并為中型運載火箭的快速應急發射的實現提供了解決方案。
發射技術方面,引力一號創新采用了適應公路運輸(傳統為鐵軌運輸)的靈活機動的垂直轉運模式,擴充了我國中型運載火箭海上機動發射能力,進一步豐富了我國火箭海上發射支持技術和能力,這也為后續更大體積和重量的液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海上回收提供了良好的借鑒和參考。
得益于技術難題的突破,引力一號的發射體系建設過程中大幅縮短了成本,從研制設計、生產制造到流線轉運、基礎設施等進行全方位的優化,使得引力一號的經濟性更上一個臺階,帶給商業運載火箭形成規模化、批量化市場更廣闊的拓展空間。
構筑全鏈發展生態,開辟中國商業航天產業新高度
面對近兩年商業航天的蓬勃發展,業內人士預測稱,未來商業航天企業之間的競爭并不在于誰擁有更尖端的技術、更大膽的創新,而在于成熟的商業化產品和服務交付能力。透過此次引力一號的成功發射可見,東方空間已經逐步構筑全鏈發展生態,從研制設計、生產制造、流線轉運、海上發射等多環節進行精準把控,大幅度提升了中國商業航天運力效率,助推產業發展新高度。
據悉,東方空間除了打造中型運載火箭、擴充單發運載能力,也在謀劃適應更高頻次的發射模式。引力一號首飛即采用了較大難度的海上發射,構建并驗證引力一號“一站式”發射服務體系,在大幅縮短發射準備周期、具備發射工位擴展潛力的優勢下,未來將實現引力一號“一周一次”的發射支持能力。
具體發射體系建設中,東方空間發揮東方航天港集聚的引力一號基礎設施資源優勢,即5公里內可以完成火箭子級總裝總測、全箭垂直總裝總測、港口登船流程,實現“前店后廠”,流程優化效率和成本,實現了航天高可靠和民用行業低成本的優勢互補,將引力一號單位發射成本降底至國際商業航天優秀水平,為后續持續迭代、達到國際領先奠定良好基礎。
商業航天方興未艾,且面臨著技術、人才、資本和體制機制等多方挑戰。而引力一號的成功發射,讓國人在全球太空競技中看到了希望,期待東方空間能引領中國商業航天問道蒼穹,再創航天事業輝煌篇章。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