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碳中和碳達峰戰略的提出和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攀升。據統計,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迅猛,全年共銷售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在新車銷售中占比為13.4%。預計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在新車銷售中比例會達到20%。
但與此同時,我國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配套仍然存在巨大缺口。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784萬輛,公共充電樁卻只有114.7萬個,樁車比例1:6.8,充電不便造成的“里程焦慮”成為了電動汽車的命門之一,也逐漸成為城市化發展中的主要問題。
而且,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公共充電樁總體數量不多,不少車主選擇建私家充電樁,甚至是“飛線充電”。在一些老舊小區,原本電力供應緊張,線路老化嚴重,私人充電樁很可能導致線路過載,引發災難,成為重大公共安全隱患。
今年兩會,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問題引起關注。全國政協委員、月星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提交了“將新能源汽車充電站作為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列入城鎮規劃”的提案。
丁佐宏表示,要加快新能源公共充電站的建設步伐,滿足居民便捷出行的需求,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當務之急。
丁佐宏建議,政府部門要把新能源公共充電站的建設,當成城鎮規劃的重要內容,統籌布局。一方面,要積極統籌社會各方資源,加強城市規劃、電網企業、配套建設方、充電運營商以及房地產商、物業公司等相關各方的合作,探索積累可復制推廣的商業運營模式;另一方面,對于居住區以及商場等公共建筑內外的充電設施建設要求應納入法定政策,如明確新建居住區或公共建筑配建充電設施占其總車位的比例以及未來預留充電接口的車位比例,并將其納入項目竣工驗收范圍。
對盈利困難的公共充電樁運營企業進行補貼。目前,只有少數省市制定實施了覆蓋全境的充電設施建設運營補貼政策。建議各地政府將補貼政策由省會城市試點后向所有地市逐步延伸,擴大覆蓋面,促進電動汽車購買使用的積極性。此外,因為不同設備制造商在施工建設、設備控制、聯接輸出等方面存在差異,盡快建立統一的技術標準,將有利于補貼政策更快更好地實施。
政府應鼓勵新能源科技創新,引導企業加大充電技術攻關,縮短充電時間。建議從技術創新和倡導共享兩方面推進。在技術層面,充電端要積極研究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在設施建設中的融合應用;供電端要鼓勵“新能源供電”,加快太陽能、氫能、風電等新模式的應用落地。在共享層面,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的共享化程度,加強公共充電樁的互聯互通,實現設備利用率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