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1日電 題:一滴污水的凈化之旅——來自長江大保護一線的觀察
初夏時節,重慶廣陽島,潺潺溪流里魚兒戲水,繁花掩映中蜻蜓飛舞。
這座長江上游面積最大的江心生態島,在長江大保護之前曾因過度開發導致生態惡化嚴重。如今,一幅巴渝田園風景畫在廣陽島徐徐展開。
如今,重慶廣陽島成為市民健身露營、旅游休閑好去處。新華社記者侯雪靜 攝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近年來,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主旋律,長江沿岸多個城市探索城市智慧水管家、打響管網攻堅戰、污水處理廠變為資源工廠等,創新城市污水治理。生態環境部最新數據顯示,長江干流國控斷面連續3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長江母親河煥發生機活力。
連日來,記者順長江而下,深入相關省市,通過一滴污水的凈化之旅感知長江大保護的科技含量。
在安徽六安,三峽集團所屬長江環保集團六安水管家公司集控中心,智慧調控系統大屏上不斷跳動的數據標記城市里一滴污水的“旅程”——
每當節假日用水量增加時,“水管家”下達調水指令,召集鄰近的自來水廠“增援”,緩解供水壓力;同時,“水管家”會根據用水量估算排水量,如果超過片區污水處理能力,將指揮污水去往其他污水處理廠,確保城市健康“代謝”。如遇降雨,“水管家”會迅速生成降水模型,根據地表水流向預測最易積水區,提前做好預案,打開相應排澇泵,“擰松”城內河道排水閥門,騰出庫容,避免內澇。
安徽六安水管家智慧調控系統是國內首個自主研發的全業態水務智慧調控系統,實現對所有接入場站的集中監視和遠程控制,以及在此基礎上的一體化調度。新華社記者侯雪靜 攝
“我們借鑒管理電力系統的方式來管理城市污水,通過‘一張網’推動城市實現供排一體、廠廠聯動、廠網聯動重構城市水系統,變碎片化治理為統籌精準治水。”長江環保集團安徽區域公司執行總經理黃榮敏說。
截至4月,六安建設雨污管網100余公里,完成111個小區雨污分流改造,水體環境正發生轉折性變化——3年間,城區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從44.8%提升至67.72%;污水處理能力從18.5萬噸/日提升至41.5萬噸/日;14條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整治并通過住建部復核銷號,22個積澇點完成整治。
針對長江沿岸城市存在的污水收集率低,管網等基礎設施落后,污水處理廠低效運行、廠網分離,產業鏈“片段化、碎片化”等問題,“我們已與23個長江沿岸市區縣簽訂‘水管家’合作協議,在六安、岳陽、宜昌、仙桃、九江、蕪湖等地注冊了‘水管家’公司,目標是‘一個城市、一張藍圖、一個機制、一個管家’,從源頭修復生態和保護環境。”長江環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殿常說。
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關鍵在管網。管網健康了,河湖才能健康。中國工程院院士曲久輝說,管網是城市的動脈,是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更是城鎮污水治理提質增效的關鍵環節和突出問題。系統化治污思維是共抓長江大保護的重點。
“我們瞄準管網這個城市污水治理的短板,實施以管網為重點的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將70%長江大保護相關投資用于廠網建設。”王殿常說。
一滴滴污水匯入污水處理廠,在這里實現化濁為清的蛻變。
在長江下游的宜興城郊,一片設計前衛的建筑群,綠植鮮花掩映著小池塘、咖啡廳,空氣清新,鳥語花香,不時有市民來這里散步,這不是城市公園而是我國首座城市污水資源概念廠。
宜興概念水廠生產的“永續水”可用來制作飲用水、釀啤酒、泡咖啡。“十四五”期間,長江沿岸城市還將以宜興概念水廠為樣板,建設一批面向未來的污水處理廠。新華社記者侯雪靜 攝
“我們試圖重新詮釋污水廠和城市的關系,將傳統污水處理廠從污染物削減基本功能拓展至城市能源、水源、肥料工廠等多種應用場景,傳遞‘污水是資源,污水廠是資源工廠’的理念,融合生態、生活、生產于一體,消除‘鄰避效應’,打造開放共享的新型城市空間。”中持水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翼飛邊介紹邊打開一瓶水廠生產的“永續水”解渴。
“水質永續、能量自給、資源循環、環境友好”,宜興概念水廠用一組數據詮釋了這一運營目標——每天生產2萬立方米再生水、0.8萬立方米沼氣、23噸有機肥、1.8萬千瓦時電。同時,將干化后的沼渣用于園林綠化、制磚用土,演繹著污水變資源、污泥變花海的“水魔法”。
“污水處理廠也是實驗室,這里有2萬噸/日的水質凈化中心、100噸/日的有機質協同處理中心和生產型研發中心。這里還可以將實驗室的前沿技術直接應用于現實場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宜興概念水廠專家委員會成員之一的江南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教授李激說。
目前,三峽集團參與共抓長江大保護已累計完成投資約950億元,累計投運污水廠325座,污水處理規模426萬立方米/日,建設及投運管網長度1.8萬公里,全面消除試點城市合作范圍內黑臭水體,合作區域內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基本消除。(新華社記者侯雪靜)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