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年輕人回歸鄉村、扎根鄉村,打造品質民宿,帶動當地餐飲、文旅、電商發展。有團隊以民宿為載體,探索露營、茶館、農場等服務,挖掘鄉村文化魅力。
“多年后,我可能在云南、貴州,可能在四川、西藏,也可能在某個不知名的村莊。”28歲的蘇州姑娘秦何熠,在鄉村扎根5年,改造30年老宅開民宿,并聚起團隊為100余個鄉村旅游項目做規劃。
“相較于都市的繁華,大理的鄉野更貼近自然,蒼山洱海的壯闊有著天然的療愈力”。去年11月,陳奇偌辭去上海的工作,到云南大理定居,租下了喜洲南星登村的一個老院子,籌備做療愈民宿。
盤活和挖掘地方文旅資源、打造品質民宿,近年來,成為吸引年輕人回歸鄉村的一大“賣點”。根據一民宿平臺今年7月發布的《Z世代民宿從業者觀察報告》,2023年上半年該平臺新增房東中“95后”占比達七成,同比2019年增長五成。鄉村民宿在帶動當地旅游、就業、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的社會價值日益凸顯。
“95后”將30年老宅改造成新式民宿
蘇州城區往西50公里,跨過太湖大橋,是中國內湖第一大島西山島,庭山村是入島后的第一個村子。1995年,秦何熠出生在這里。
出于對家鄉和家人的濃厚感情,2018年,秦何熠大學畢業不久,就選擇了回村,并開始在家鄉謀發展。
村子有西山島的旅游資源優勢,又臨近江浙滬,秦何熠決定投身旅游業,把爺爺留下的一棟30年老宅改造成民宿。那一年,她自己動手改造設計,用大學兼職攢下的積蓄和父母的資金支持,開起了村里第一家新式民宿。
為了打破客流較少的困境,秦何熠將民宿開到線上平臺,利用互聯網吸引外地游客。為此,她還專門為客人策劃游玩攻略、拍照片、做早餐。
隨著民宿生意日益紅火,越來越多游客、學生實踐團、民宿伙伴涌入庭山村。秦婆婆是秦何熠的老鄰居,幾年前她在村里開了一家老式農家樂,但生意寥寥。在秦何熠的幫助下,農家樂改造成特色民宿,還上線了互聯網預訂平臺,靠著新辦法迎來了新生意。為感謝秦何熠,秦婆婆隔三差五就送來自家種的瓜果蔬菜。
秦何熠表示,5年來,在她的帶動下,庭山村的民宿增加到10余家,也帶動了當地餐飲、文旅、電商發展。
上海白領到大理開療愈民宿
在上海從事金融工作時,陳奇偌經常到一家健身房運動,日常練習中,她接觸到多種關乎身心健康的課程,兩年時間的練習給她的身心帶來明顯變化。因此,陳奇偌來到大理后,很快決定要在這里打造一個小型、親民的療愈空間。
陳奇偌租下的老宅在一片百年大青樹林旁邊,院子有300多平方米,足以辦一場四五十人的戶外活動。讓她驚喜的是,“前一任房東在老宅旁修了兩間特別的木屋,極具藝術感。”
在民宿設計和改造上,陳奇偌有自己的想法。“房子比較老,裝修時用天然的老木頭、藤編元素突出自然風格,衛生間用微水泥工藝,簡潔且有質感,墻面是價廉物美的石灰草荊,隱隱約約的稻草碎,呈現出歲月的斑駁感……”
“對很多客棧來說,住宿是唯一的功能,但我的民宿更注重內容設計。”陳奇偌說,民宿里有專門的教室用于日常的瑜伽課、療愈課,以及閱讀空間、承接小型晚宴的餐廳等。
陳奇偌還計劃在民宿周邊租一些院子做共居社區,讓來旅居的人共居共創,打造一個有活力的中青年社區,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回到鄉村。
據了解,為幫助缺乏經驗的鄉村民宿從業者補齊經營和營銷短板,美團民宿平臺也上線免費課程,此外,還將搭建開放平臺,調動互助精神,接入社會化服務力量。
探索“民宿+”項目,挖掘鄉村文化魅力
住進來,玩下去。2020年起,秦何熠開始思考“民宿+”項目,即以民宿為載體,增加露營、咖啡、茶館、農場、研學、攝影等服務,挖掘鄉村文化魅力。
來自四川的“00后”大學生郭郭、98年出生的設計師樹樹、開療愈民宿的陳奇偌,與秦何熠結識,組成團隊。3年來,他們的足跡遍及云南、河北、四川、貴州等地的村莊,為100多個位于鄉村的“民宿+”項目提供規劃服務。
今年4月,團隊接到了一個來自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服務需求,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山路,秦何熠帶領團隊抵達目的地。“在甘孜,年輕人很少留在村里,當地人不懂如何運營,團隊能從最實際的角度入手,指導如何攝影、寫文案等。”
甘孜之行讓秦何熠更加堅定地認識到,要把鄉村民宿規劃做下去,將積攢的經驗,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人。
云南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協會秘書長楊永福表示,打造特色鄉村民宿,不僅能留住游客,帶動鄉村旅游消費,還能促進村子形成特色,把握鄉村旅游的重要一環。
“鄉村旅游既根植于村莊,又緊密連接村民,是發展產業、吸引投資、擴大內需的重要引擎。”在楊永福看來,秦何熠、陳奇偌等年輕人走進鄉村,參與鄉村振興,讓鄉村的發展有了多樣性和可塑性。
楊永福建議,發展鄉村旅游不僅要因地制宜深挖文化底蘊,重點打造區域化的特色品牌,還要完善鄉村基礎設施,發揮年輕人的力量,找到適宜發展方向。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