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5月25日召開的“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結束不到48小時,一條來自江蘇的消息迅速刷屏:“江蘇對來自低風險地區的車輛不再查驗核酸證明。”這樣的反應速度,既是江蘇用實際行動做出的表態,也充分反映出會議精神是民心所向,凝聚了各階層、各方面的共識和力量。
4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強調,“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
穩住經濟大盤,既與之前的中央決策部署一脈相承,又針對當前經濟運行出現的新情況和新變化,提出了一些新舉措、新安排,是中國經濟長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表現出貫徹新發展理念不動搖的戰略定力。
穩住經濟大盤,核心在一個穩字,首當其沖是政策要穩,人心要穩。在疫情和經濟發展面臨巨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各地要通過確定性的政策,給企業和民間更多確定性預期,幫助企業家恢復和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
中國經濟重鎮上海在封城兩個月之際,出臺了《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包括下月起全面復工復產、為企業提供更多稅務優惠和雇傭補助等八個方面、五十條政策措施,以加速解封、提振陷入低迷的中國經濟。?
北京市發布的幫扶中小微企業一系列措施也很有借鑒意義。以朝陽區為例,對因疫情停工的服務業員工,每人每天補貼100元;每家企業每次停業事故累計最高可獲賠償10萬元,以減輕民營企業和民企員工的負擔。特別是針對租賃民營物業的企業,朝陽區通過對民營物業企業進行補貼,鼓勵和引導民營物業對租戶減免房租。
穩住經濟大盤,要點在于一個快字,要迅速反應,迅速行動。會議對“必須搶抓時間窗口”確定了明確的時間表:首先,要在5月底前,就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6方面33條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出臺可操作的實施細則。其次,國務院5月26日就向12個省派出督查組,對政策落實和配套開展專項督查,這充分體現了雷厲風行的辦事作風。
針對部分中小企業面臨回款不暢、成本高企、資金緊張等突出困難,央企履行大企業社會責任,打出一系列“組合拳”。5月25日,國務院國資委發布《關于中央企業助力中小企業紓困解難促進協同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從及時足額支付賬款、切實加快減免房租、大力實施降費提質、有力支持資金融通、持續加大創新支持、強化引領帶動和加強組織保障等7方面提出27條舉措,推動中央企業助力中小企業紓困解難。
穩住經濟大盤,關鍵在于一個實字,政策要實,措施要實,責任要實,行動要實,結果要實。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圍繞保市場主體加大助企紓困力度、創新消費業態和模式等方面,提出20條促消費實招,全面增強消費對經濟的持久拉動力。
地方層面,各地正在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方式,不斷挖掘新型消費潛力。其中,數字消費券正成為各地促消費的有力的政策工具之一。僅今年1月—4月,全國已有至少20個省市先后發放總額超過34億元的消費券。同時,上海、湖南等多地出臺緩繳社保、退稅減稅、租金減免等政策,加大力度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
穩住經濟大盤,既是責任使命,也是重大機遇。疫情給大量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也有一些企業沒能抗住疫情的沖擊而不復存在。面對這樣一個災難性的后果,我們也應當看到,在一些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疫情的出現加速了行業的洗牌,給優勢企業騰出了更多的市場空間、創造了發展機遇,縮減了企業轉型發展的痛苦期,讓長痛變成了陣痛。從這個角度來看,穩住經濟大盤為優勢企業高質量發展創造了一次“抄底”的機會。
與在平常狀態下更多靠企業自身力量的硬轉型不同,這次穩住經濟大盤中有大量的含金量很高的政策,這些政策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催化劑”和“加速器”。克服畏難心理,樹立發展的信念和勇氣,迅速行動起來,及時用好用足用活這些政策,會讓企業獲得超常規的發展速度和發展結果。歷史經驗表明,大量優勢企業都是在危機中逆勢成長的,并在危機中獲得更大的成長優勢。
穩住經濟大盤,是中國企業治理能力和行動能力的一次大閱兵。會議強調的“以實際效果檢驗各項工作”,既是對各級管理部門的要求,也是衡量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準和依據。以自信和自豪的神情和心境面向檢閱臺,應當是中國企業家的決心和精神。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