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的所有權屬性一度被一些人視為影響其效率的因素之一。這是一種誤解。事實上,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效率沒有必然聯系,只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在充分競爭產業和領域的國有企業同樣可以規范治理并有效運營,國務院國資委近期組織的“走進新國企·改革賦能新發展”調研正說明了這一點。在石油煉化、遠洋運輸、玻纖材料、節能環保、信息技術這樣處于充分競爭的行業和領域,國有企業拼的是管理和技術,有企業年度利潤高達近百億元甚至上千億元,還承擔相應的保障性任務。
創新和管理為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實實在在的動力。調研的制造業和服務業企業,都將創新和管理視為提升核心競爭力與價值創造的重要源頭。數據顯示,過去十年來,中央企業累計投入研發經費6.2萬億元;2022年,中央企業的研發經費總計突破1萬億元,與前些年相比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逐步提升。尤其是“科改企業”近三年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均超過14%,專利數量和勞動生產率不斷提升。以載人航天、北斗導航、5G應用、國產航母、白鶴灘水電站等為代表的世界先進成果和標志性工程持續涌現。
數字化和綠色發展正成為國有企業發展的新動能。一方面,數字化對企業技術進步的作用正在顯現,在提高企業效率的同時節約了運行成本。近年來,以航天云網、中電互聯為代表的數十個國有工業互聯網平臺建成使用。在制造業企業,工人坐在電腦前就可以對幾十萬臺設備進行實時監控。運輸企業參與創建非營利性的區塊鏈技術生態平臺,推動貿易結算“無紙化”進程,助力提升全球貿易效率。另一方面,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貫穿企業的研發、生產、物流、客戶服務等產品全生命周期,國有企業勇當綠色發展、節能減排的排頭兵。
積極主動對標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數眾多的國有企業在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有企業不僅要,而且一定要辦好,要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這是我們搞好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根本遵循。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邁向高質量發展,打造現代新國企,我們已經在路上,但需要更好地統籌改革和發展,在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并增強企業核心功能方面更加積極有為。
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改革方案,不搞一刀切。要按照國有企業的不同類別,統籌考慮產業發展、技術創新特征,制定和實施改革方案,引導和鼓勵企業可持續發展。現行的超額利潤分享機制是較實用的激勵方法,相較股權改革更容易操作、風險可控,可以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同時研究拓展超額利潤分享機制的適用范圍和條件。
二要更加重視研究開發,筑牢產業發展基礎。我國產業發展的整體質量和水平,受制于產業基礎能力、企業研發水平等多種因素。一方面,要鼓勵龍頭制造企業在提升產業基礎能力的同時,聯合本土企業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更好地推動行業共性技術進步;另一方面,要引導和要求企業在提高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的同時優化研發投入結構,加強基礎研究,重視正向設計能力。
三要發揮國有企業在裝備制造業的牽引和推動作用。要從產業安全穩定的高度更加重視裝備制造業(尤其是工業母機),大力推動國產裝備和技術的推廣應用。有關部門要繼續給予政策扶持,不能單純用GDP的多少來認識和對待裝備制造業這樣的產業安全問題。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既可以發揮需求端的牽引作用,也可以發揮供給端的推動作用。
四要著眼價值創造和股東權益,鼓勵國有資本優化布局。對那些經營前景光明、國有資本相對控股或持股較少的企業,有關方面要積極研究國有資本增持股份的可能性。同時,要引導和鼓勵盈利較好的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強上下游企業的投資合作,在助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同時更好實現價值創造。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 周建軍)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