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是基礎性、樞紐性設施,也是觀察經濟脈動的“晴雨表”。2023年上半年,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81.9億噸,同比增長8%;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5億標準箱,同比增長4.8%。港口運行的良好態勢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信心。
如今,智能化水平已成為衡量港口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各大港口緊抓數字經濟發展契機,積極推動智慧港口建設。
福建電子口岸股份有限公司在福建省港口集團、廈門港務集團的領導和支持下,專注集人工智能領域算法研究、軟硬件集成為一體的科技創新,為港口提供安全作業生產、工藝流程改善、機器視覺自動化應用和AI運籌調度等一系列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
福建電子口岸自主研發的“港口全自動化龍門吊整體解決方案”包含龍門吊自動駕駛和自主作業的近20個子系統,可以大幅提升港口碼頭自動化水平。該方案獲得國產海光異構加速芯片生態兼容性認證、中科可控產品兼容性認證、國際電工委員會SIL2認證、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EC 27001產品信息安全認證。
福建電子口岸研發部經理張強告訴記者,過去司機一個人堅守在二三十米高的龍門吊駕駛室內,長時間、高強度作業,全靠自己的眼力和經驗進行操控,很難照顧到全方位的情況變化。有了港口設備自動駕駛系統,就可以實現自動糾偏和自動行走,實現自動避障。
該系統最早應用于廈門遠海集裝箱自動化碼頭。遠海碼頭是全球首個第四代和我國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化碼頭。應用系統后,智能化、自動化的橋吊、龍門吊靜靜佇立,無人駕駛的自動駕駛集卡穿梭往返,遠海碼頭實現了全流程智能化改造。
張強介紹,不僅是在遠海碼頭,福建電子口岸研發的港口設備自動駕駛系統已經在上海同盛碼頭、江蘇太倉碼頭、廣州GCT碼頭等全國的十幾個碼頭落地應用。對這一系統應用的好評也從各個碼頭不斷反饋而來。
“作為人工智能軟件類的企業,算法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離不開與硬件廠商的合作。海光正是福建電子口岸在硬件領域長期合作的伙伴。”張強說。目前,福建電子口岸也在加速“移植”海光設備。“海光芯片是國內處理器領域的佼佼者,通用性高,生態豐富,讓移植變得簡單、快速、高效,可以讓我們的設備發揮出最優性能。”
通過光合組織解決方案大賽的契機,福建電子口岸打造了“基于海光平臺的港口設備自動駕駛應用”解決方案,充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港口碼頭的橋吊、龍門吊、流機等設備具備自我感知、自我決策的能力,運用“一套傳感器-一個大腦”,實現港口設備的自動駕駛(主動防撞、定位糾偏、過街轉場、自動接泊)和自主作業(集卡定位、作業信息識別、集卡防吊起、防打保齡、未拆扭鎖檢測、單雙箱智能檢測等),全面提升了港口自動化水平。該技術在“光合組織第二屆AI解決方案大賽”獲獎,頻頻被評審專家“叫好”,也在多個港口的應用中廣受好評,得到市場“叫座”。
張強對記者說,從參賽隊伍角度看,光合組織第二屆AI解決方案大賽很吸引人的地方是為所有參賽者提供了海光設備測試應用平臺。在大賽中團隊借助這一過硬的平臺,更加有效地解決我國港口行業面臨的實際問題。
大賽看重參賽技術和解決方案的“真實性”,這讓張強和整個團隊有滿滿的獲得感。張強表示,與很多描繪愿景、成果停留在紙面上的比賽顯著不同,業務可落地性和對經濟社會的價值是光合組織第二屆AI解決方案大賽的關鍵評價標準之一,“無論是視覺糾偏還是視覺防撞,這些在港口行業的首次落地的技術打動了評委”。
大賽給企業發展帶來的幫助,張強表示不能僅僅看短期,更應該看長遠。他告訴記者,通過參加大賽,更多的人、更多的企業和更多的港口知道了解了港口設備自動駕駛系統,進一步產生興趣、創造需求,這些都會為企業贏得更多的商業合作機會。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