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推動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鋰離子電池作為當前最主流的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其回收和利用是實現雙碳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如何建立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也成為業界聚焦的方向。
全國人大代表、長虹控股集團總經理柳江對此深有感觸。他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我國即將迎來大規模的動力鋰電池‘退役潮’,但全國范圍退役動力鋰電池的回收利用存在著行業進入門檻低帶來的‘小散亂差’局面,以及回收再利用技術水平低、高端和基礎專業化人才不足等問題,與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求還不相匹配”。
全國人大代表、長虹控股集團總經理柳江 攝影:歐陽杰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內在統一來把握發展、衡量發展、推動發展。強調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缺少制造業,要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動力鋰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也是新能源汽車產品力提升的關鍵所在,更是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世界范圍內從大到強邁向發展新階段的重要動力。《中國企業報》記者獲悉,近年來在政產學研等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動力鋰電池在生產規模、產品性能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但是,業內人士也指出,相對動力鋰電池的發展,退役動力鋰電池的回收再利用還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動力鋰電池的市場快速的發展與較低水平的回收利用率,成為我國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解答的一道難題。
比如說,退役動力鋰電池回收利用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截至2022年底相關注冊企業8.8萬家,但“白名單”企業僅88家。業內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相關企業能力參差不齊,帶來的則是在回收再利用上存在著殘余安全放電效率低,有價金屬回收率低,再生產品質量差,廢渣產量大,資源循環利用率低等一系列問題。
據統計,近5年內國內動力鋰電池產量累計達到1005GWh、年均增長66.7%,退役量累計100.7萬噸、年均增長73.5%。預計2023年退役量可達48.19萬噸,2027年將達137.01萬噸,年均增長約30%,2027年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市場規模有望超千億元。面對中國即將迎來的大規模動力鋰電池“退役潮”,柳江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要以“高質量”發展理念為牽引,將高端制造的能力和體系貫穿動力鋰電池回收再利用產業的全鏈路。
為此,今年“兩會”期間,柳江聚焦全國退役動力鋰電池回收再利用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出建議:一是提高動力鋰電池回收利用的行業準入門檻,二是加強動力鋰電池回收利用關鍵技術的攻關突破,三是完善動力鋰電池回收利用領域人才培養,四是加強政府引導和政策支持。
近年來,長虹控股集團在強化智能家電等成熟產業穩步發展的同時,積極推動新能源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開辟高質量發展新空間。目前,長虹鋰電業務基本完成了從材料研發、產品制造到回收利用一體化戰略布局,電源系統、儲能系統、電池材料、電池裝備等產業鏈核心能力孵化培育已全面展開,新能源產業實力不斷增強。
據了解,在以鋰電為核心的動力電池回收與綜合利用方面,長虹控股集團旗下長虹格潤通過廢舊動力鋰電池資源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布局動力鋰電池梯次利用、物理法處置、濕法回收利用,已成功轉型為鋰電再生材料環保企業,且成功進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也是四川唯一取得梯次利用白名單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