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作出了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這一重大決策。八年來,三地牢牢樹立“一盤棋”思想,緊緊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一“牛鼻子”,圍繞各自功能定位協同發力,聚焦重點領域共同突破,產業協同發展碩果累累。
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顯著,產業協同進程加速
非首都功能疏解為三地產業“鏈式”發展奠定基礎。“十三五”期間,天津市共引進北京項目3062個、投資到位額4482億元。截至2020年底,河北省累計承接京津轉入法人單位24771個、產業活動單位9045個。生產要素在區域內實現優化配置,推動了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的聯動發展。2014年以來,北京累計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業約3000家,疏解提升區域性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近1000個,加快補齊便民服務設施,建設提升便民商業網點7000余個。
以共建產業園區為抓手,促進更多企業參與協同發展。京津冀地區涌現出了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北京(曹妃甸)現代產業發展試驗區、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中國船舶集團涿州海洋裝備科技產業園、北京張北云計算產業基地等一批創新產業園區及開發區,跨區域組建了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公司等一批市場主體。截至2020年底,中關村企業在津冀兩地累計設立分支機構8816家 。
京津冀三地產業分工日益明晰
截至2020年底,京津冀在營企業總數435.44萬戶,三地在營企業注冊資本總額72.29萬億元。與2014年相比,北京在營企業注冊資本總額占三地資本總額的比重下降9.57%,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顯著。
2020年,北京在營企業注冊資本排名前三的行業包括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金融業;天津在營企業注冊資本排名前三的行業包括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河北在營企業注冊資本排名前三的行業包括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建筑業。其中,北京的研發、商務服務業具有明顯優勢,居產業鏈的研發環節和銷售環節;天津的金融及租賃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具有優勢,居于產業鏈的資本環節和銷售環節;河北的制造業具有優勢,總體處于產業鏈的制造環節。這也表明京津冀三地的產業定位和產業分工格局日趨明晰。
京津冀三地互投呈持續增長態勢
三地互投呈持續增長態勢。2014年到2020年,京津冀三地互投金額從1495.29億元增長至5304.11億元,七年來增加了3808.82億元,呈現較為穩定的增長態勢。
北京成為三地互投的資本輻射中心。2014年到2020年,北京對天津、河北的投資額從897.42億元增長至4273.81億元。北京已成為三地互投的資本輻射中心。
制造業協同步伐加快,河北成為主要承載地。2014年到2020年,北京對河北制造業投資額共計3012.83億元,七年來增長了1055.01億元;2014年到2020年,天津對河北制造業投資額共計121.71億元,七年來增長了23.29億元。
創新活力日益彰顯,北京發揮核心帶動作用
創新網絡逐漸形成,北京對津冀的技術輻射明顯增強。一是逐漸形成了“以北京為創新中心,天津、石家莊為創新次中心”的京津冀創新網絡。從城市間合作專利數看,2018年,北京與天津、石家莊的合作專利數分別為3056件和1729件,位居前兩位,且二者占比總和超過50%;廊坊、保定、滄州、唐山與北京合作專利占全部城市合作專利數的20%左右,處于第二梯隊,其他城市間合作專利占比均低于3%。二是北京對津冀的技術輻射顯著增強,技術交易空間分布有所優化。
三地新增授權發明專利數達5萬件,北京約占87%。2014年到2020年,京津冀三地新增授權發明專利數從2.05萬件增長至5.69萬件,七年來增加了3.64萬件,年均增長率為18.55%,近年來增長速度有所放緩。
三地新增商標數達66萬件,北京約占七成。2014年到2020年,京津冀三地新增商標數從22.21萬件增長至66.11萬件,七年來增加了43.90萬件,年均增長率為19.94%,增長速度非常快。
創新活動主要集中在科技服務、制造業等領域。2020年,京津冀三地創新活動主要集中分布在科技服務、制造業等領域。從新增授權發明專利數來看,京津冀位居前三位的行業依次為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從新增商標數來看,京津冀位居前三位的行業依次為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八年多來,京津冀三地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有力有序有效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只要齊心協力創偉業,一張藍圖干到底,就能不斷向人民交出更新更美的答卷。
(根據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葉堂林《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的進展與成就》講稿摘編整理)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