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喝好酒”、“喝名酒”已逐漸成為白酒消費新趨勢。對于白酒企業來說,回歸本真、以匠心釀造一瓶上乘美酒,不斷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已成一道必答題。
在“品質”求精的道路上,四特酒可謂是永不止步。在產品品質方面,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廖昶提出“守正創新,務實競進”的要求。多年以來,四特酒不斷強化從“每一份原料”到“每一道流程”的質量閉環,同時堅持品牌建設,讓產品力、品牌力“兩架馬車”并駕齊驅,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正本清源,從源頭保證品質無懈可擊
四特酒的高品質體現在釀造過程中的每項環節。樟樹,作為特香型白酒的核心產區,擁有溫潤的氣候和四季分明的特色,古人贊其山川形勝為“層層碧嶂來無盡,滾滾清江遠莫追”,當地知名的閣皂山被唐高宗御賜敕封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贛江中上游的優質水源,鄱陽湖平原的豐饒土地,孕育出繁盛的“稻文化”,成為四特酒優質釀造原材的大本營。
四特酒甄選精良贛鄱大米為釀造原糧,將整顆稻米不經浸泡、粉碎直接固態發酵,最大限度減少原糧中營養元素的流失,使大米的自然風味完全融入白酒之中,不僅自然健康,香味也更加純正、濃郁。
曲為酒之骨。四特酒的酒曲是采用面粉、麥麩、酒糟按一定比例精制而成的大曲,在國內白酒產業中獨樹一幟。380間曲房內,每天都有制曲工人在40℃以上的溫度中翻曲、搬曲,并嚴格控制室內溫濕度等參數,以保障每一方酒曲的質量。
值得一提的還有四特酒的發酵窖池,以龍虎山特有的紅褚條石壘砌而成,其本身含有復雜的微量元素,長期發酵養成龐大獨特的有益微生物生態體系,在發酵過程中,可大大增強酒體的礦化與活性,眾多復雜的有益菌群充分融合,造就“清香醇純”的稀世特香。
為確保卓越品質,四特酒嚴格把關“每一份原料”與“每一道流程”。在工藝上,以“清江土燒”古法流程為基礎,創新總結出“12353”特香白酒工藝密碼,同時引進現代化的釀造設備與流程,生產出滿足現代消費者口感,又獨具特色的高品質特香白酒。
從歷史中走來,四特酒憑借深厚的文化積淀和出眾的產品品質贏得了行業認可。2010年6月,四特酒“12353”釀造技藝被列入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3年,四特酒祚延園廠區被認定江西省首批工業遺產,四特酒釀制工坊獲批“宜春市首批非遺工坊”。四特酒還曾榮膺“中華老字號”稱號,此前,還五次被評為江西省優質名品,并獲得“中國白酒國家評委感官質量獎”“2022年中國酒業百強”等眾多殊榮。
守正創新,從標準的踐行者到制定者
如果說,在白酒行業,四特酒是高品質標準的踐行者,那么在特香型白酒領域,四特酒便是國家級標準的制定者。
中國白酒香型的完善,需要經過不斷的考察、論證,并由權威專家進行認定。1987年,中國白酒界泰斗沈怡芳親自品嘗了四特酒,認為其確是好酒,但對其到底屬于什么香型難以定論。1988年,沈怡芳親臨四特酒廠進行考察,通過察看生產車間以及和技術人員交流,對其獨特的釀造工藝有了深刻了解。
在同年3月于北京舉行的質量匯報會上,沈怡芳系統介紹了自己在四特酒廠實地考察的情況。并和會上專家從色、香、味、型各方面對四特酒進行了品評,最后,中國首席白酒專家周恒剛提出了“特香”的叫法。同年4月,周恒剛、沈怡芳等全國知名白酒專家齊聚四特酒廠,確認了四特酒“特香型”為中國白酒新的香型。
高標準成就高品質。此后,四特酒致力于推動特香型行業標準建設,2005年,四特酒承擔了《中國特香型白酒》的標準制修訂工作。2007年,《特香型白酒國家標準》發布,對特香型白酒進行了深入科學的總結。
2017年,四特酒編制起草的《特香型基礎酒》和《特香型白酒釀造用大曲》通過地方標準專家評審會,從原糧、大曲到工藝操作的各環節關鍵控制點,促進了特香型白酒生產技術工藝標準化和規范化,也為白酒行業的持續高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求強求變,高質量發展再提速
除以工匠精神筑牢品質之魂外,四特酒也在品牌突圍方面求強求變。在傳統的品牌建設渠道上,四特酒品牌形象廣告高頻投放至火車站、汽車站、路牌、商場等空間,擴大品牌聲量。“四特東方韻”高鐵品牌專列則進一步實現了對華南地區的高覆蓋和強滲透。
高質量的產品品質配合高質量的渠道推廣,四特酒頻頻打出跨界合作“組合拳”。通過與《閃耀吧!中華文明》《主廚的榮耀》《閃耀東方》《圓桌派》等現象級衛視欄目IP強強聯合,用文化串聯起品牌與觀眾心與心的距離,軟性綻放品牌的高聲量。
同時,在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中國特(兼)香型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峰會等行業大會上,也不乏四特酒的身影。多元的產品線,深厚的品牌文化,為推動白酒行業實現高質量不斷貢獻力量。
在這個追求品質的時代,四特酒始終如一,歷經淬煉而更顯醇厚。它堅守古老技藝的傳承,不斷追求釀造工藝的極致,每一滴酒液都凝聚著匠心獨運的智慧。未來,四特酒將繼續傳承古法釀造技藝,堅守品質初心,為消費者帶來更加卓越的美酒體驗,推動四特酒高質量發展邁向更高水平。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