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交了,錢還沒給;工程完工,賬款卻遲遲不結。按照甲方說法,沒說不給付款,但在各種理由變著法兒地拖延支付下,資金鏈本來就緊張的中小企業則變得“壓力山大”。
有的中小企業負責人甚至喊話,新冠肺炎疫情不可怕,賬款要不回來才可怕,這往往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事實上,中小企業收款難由來已久,備受高層關注,政府也在逐年加大清理拖欠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12月1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再次強調,治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按照保市場主體的要求,依法依規加大對拖欠中小企業賬款的整治力度。
年關將至,一場清欠之戰再次打響。這次,中小企業又能否從賬期中突圍?
困境:單子少了愁,單子多了也愁
前段時間,一位女友向記者吐槽,老公已經出差一個多月,雖然是全職媽媽,但家里兩個還不大的孩子還是讓她忙得團團轉。老公不在公司,一些公司日常的事務性工作,她也要幫著照看著。
這位女友的老公經營著一家中小型的建筑工程企業,主要承接一些“公家”項目和一些大企業的分單,公司每年的項目單量還是不錯,但如女友所說,單量好看,但賬戶里沒錢,全是應收賬款,她老公一個月出差未歸,就是去蹲點要賬了,因為不回款,有新項目也不敢接。
“年關難過,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真不是虛話,這兩年再加上疫情,回款難度就更大了。對方是會付款的,但總是拖延時間,我現場去蹲點,為的就是早點解決。現在真是沒項目愁找項目,啥條件都能接受,但有了項目又不敢接,欠款扛不住。”女友老公劉經理嘆息說。
就在記者截稿前聽到消息,劉經理一個多月的蹲點有了成效,賬款已經結清。劉經理感嘆說,賬期本質上是一種商業信用,但是現在沒有一家供應商能準確說出客戶賬期到底是多少天,本是商業信用現在已經變成了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按照劉經理的話說,他還算是幸運,畢竟只是被拖延時間,但有的中小企業就沒那么幸運了。
民建四川省委會十三支部副主委、中農鴻笙控股(集團)董事長劉青山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采訪時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某中小企業在2013年給四川省成都市回民區一家幼兒園裝修工程,共審計195萬元工程造價,已付38萬元,但仍有157萬元沒有清賬,至今已9年。
可以說,清欠中小企業欠款年年喊,雖初見成效,但企業的日子還是不好過。國家統計局數據就顯示,截至今年10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8.90萬億元,同比增長11.3%;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51.6天。
而在今年11月,廣東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針對協會會員企業開展的一項“賬期”問卷調研中顯示,參與調研的118家中小企業中有77%來自加工制造業。調研結果顯示:超70%的企業在過去一年中有被拖欠款項;82%的企業認為,其所屬行業存在賬期過長的現象;超六成企業主表示,行業賬期困局正在加重。
尋因:賬期為何總變長?
“收貨付款,欠賬還錢”,似乎孩童都明白的道理,那么為何在“公家”與企業,大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似乎就變得錯綜復雜起來,原因何在?
上述文中提到的劉經理坦言,對于大企業來說,中小企業的賬款就相當于大企業的無息貸款,占用的時間拖得越長越好。因為誰都知道,生意面前,現金流是最重要的。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繆因也表示,事實上,大企業這么做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變相融資。大企業在往下游銷售貨物時,往往是快速回款;若此時尚未向上游供貨商結賬,暫時錢貨兼得。大型制造商、銷售商的供貨商較多,那么積攢起來相當可觀。
此外,由于近兩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大型國有企業虧損面不斷擴大,也導致諸多大型國有企業賬款拖欠現象嚴重、賬款構成比例上升、賬款周轉率下降等風險開始顯露;部分大型國企在重大項目立項上出現未立項先招標的現象,下游中小企業備貨積壓,也造成了大量占壓中小企業資金的現象。
因此從實際情況來看,大企業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欠錢不還”問題,而是復雜的企業間利益關系問題。
正如一家家電巨頭的供應商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現在產能過剩,競爭很激烈。哪怕是家電巨頭,品牌商毛利率也很低,那么給供應商的利潤空間就會更少。再加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可能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產能都會集中在國內,所以即使大企業生意給出的條件不公平,或者延時付款,為了生存,我們也只能接受大企業的條件,得罪不起,畢竟還得保訂單。
另一方面,大企業利用優勢地位提出不合理付款條件,如超長賬期、大量使用票據、苛刻驗收條件等,或是商業糾紛導致延遲付款,對產品質量存在分歧等,這些似乎都成了大企業拖欠付款的諸多“合理理由”。
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賒銷與否,也一直讓中小企業處于兩難境地。畢竟向大企業賒銷,還是可以擴大銷路。
“對于許多企業來說,賒銷可能是件很無奈的事。”劉青山表示,不做賒銷,經銷風險大,經銷商不敢冒險,產品就賣不出去;做賒銷,企業就要面臨賬款無法回收、錢貨兩空導致的不良資產問題,面臨巨大的財務風險。而一旦出現賬款被拖欠,很多中小企業出于維系合作關系的考慮,也不敢或不愿通過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當然,企業與企業的交易方式屬市場行為,雙方自愿。”劉青山表示,從他了解的情況來看,多數小企業為了訂單,特別是大企業訂單,最終還是會不得不作出讓步。
在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德良看來,履行合同是合同法一個基本原則,但之所以會出現政府機構、國有企業、大型企業在實際履行合同中違約、擅自更改合同或者改用商業匯票等現象,還是因為雙方經濟實力的不平等,這種占用中小企業資金的行為,會對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帶來不小的影響,也不利于誠信建設,更不利于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
劉青山也表示,單靠市場本身的約束行為,難以實施成效,良好的商業規則,還是需要政府引導并規制。
施策:政府清欠力度加大 企業有盼頭
事實上,中小企業收款難,一直備受高層關注,政府也多次出臺相關政策加緊督促,并取得一定成效。
國務院數據顯示,自2018年11月份部署清理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以來,到2020年12月底,集中清理拖欠民營和中小企業賬款行動,全國已累計督辦企業投訴問題線索3萬余件,累計清償政府部門和大型國有企業拖欠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逾期欠款8500多億元。
12月1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再次重申要“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這為面對年關難過的中小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在劉德良看來,中小企業款項拖欠問題由來已久,政府也早已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并及時有效地推出了相關政策舉措。特別是國務院公布實施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一度被中小企業主視為轉變困境的“強心針”。而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重申,也明確了加強整治的態度,接下來就是要考慮幫助中小企業順利過年關,在鞏固前期清欠成果的基礎上,建立起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問題的長效機制,切實保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
長期關注拖欠民營企業欠款話題的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也表示,守信用、講規則,是企業對社會的責任,是企業能否活下來、做得好的基本點。此次國常會部署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和保障農民工工資及時足額支付的措施對于穩定發展,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著重要意義。
劉永好表示,他曾在提案中建議,可將政府拖欠企業賬款列入地方政府一把手考核指標,以便能盡快推動解決地方政府拖欠民企賬款的問題。
而對于上述文中提到的如幼兒園工程欠款的“陳年舊賬”問題,劉青山則表示,要避免“新官不理舊賬”,加強組織領導,成立政府牽頭的清欠工作領導小組,及時出臺清欠工作方案。要明確清償計劃,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這樣才能真正有效處理清欠問題。在建立清欠工作長效機制的同時,也要嚴防新增拖欠。
正如劉德良表示,加大清欠工作力度,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不僅是為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的務實之舉、必要之策、應時之需,也是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保障中小企業合法權益之需。希望困在賬期里的中小企業能盡快突圍。(本報記者 孫琳)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