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 題:從“雙11”看中國消費新活力
新華社記者王雨蕭、鄒多為
一年一度的“雙11”電商購物節,再次激起大家的消費熱情。
從最初“剁手”“薅羊毛”式的購物狂歡,到如今理性消費、品質消費漸成主流,“雙11”見證了中國百姓消費升級、中國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變遷,成為觀察中國消費新動向的重要窗口。
國貨“出圈”,自主品牌影響力上升
“今年‘雙11’買了一套國產品牌的鍋具,質量不輸國外大牌,性價比非常高。”北京市民李女士告訴記者,如今質優價美的國貨已經成為日常購物的首選。
片仔癀珍珠膏、方回春堂黑芝麻丸、回力鞋……這個“雙11”,國貨品牌表現亮眼。淘寶直播數據顯示,“雙11”期間超180家老字號開啟直播,菜百首飾、三槍內衣、胡慶余堂等多個老字號直播間成交額突破百萬元。
近年來,隨著國貨品牌不斷創新,不少品牌迎來爆發式增長,一批老字號跨界“出圈”,滿足了年輕人多層次、個性化消費需求,“國風”“國潮”成為消費者的新寵。
國際咨詢公司麥肯錫2020年發布的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當前,中國企業正努力升級產品的品質、性能和價值,近1/3的消費者在高端產品上都會選擇中國品牌。
專家表示,國貨強勢“逆襲”,背后是國產品牌質量不斷提升,是當代消費者文化自信的體現。未來,通過產品創新不斷滿足新的消費需求,既是中國品牌強勢“圈粉”的重要一環,也是國貨實現長遠發展的關鍵一步。
節能減碳,綠色消費引領新風尚
“雙碳”目標下,今年“雙11”,“低碳”“減排”成為熱詞,線上線下刮起一股綠色消費風潮。
“以前逛街總是弄丟購物小票,現在有了電子小票,不僅更加方便、環保,還能在App上兌換綠色能量。”杭州市民陳女士說。
銀泰百貨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雙11”期間,銀泰百貨推出首個綠色消費節,通過化妝品空瓶回收、自帶購物袋替代一次性包裝袋、線下購物使用電子小票等方式,號召市民低碳環保、綠色消費。
綠色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正在驅動改變生產和消費行為。
蘇寧易購大數據顯示,“雙11”期間,全渠道以舊換新人數增長74%,新一級能效空調銷售額增長69%;京東在全國30多個城市投入使用循環包裝“青流箱”,無需膠帶封包,可循環使用數十次……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認為,消費的綠色轉型是收入水平提高后人們對更好環境需要的體現,這一趨勢將給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全面而深刻的變化。
賽道“上新”,服務消費空間廣闊
“雙11”開場僅4小時,京東生活繳費訂單量同比增長8.8倍,代理代辦訂單量同比增長120%,9價HPV疫苗預約服務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0倍。此外,寵物健康管理、家居收納整理等新型服務受到消費者歡迎。
隨著國內消費升級步伐加快,服務消費增長迅猛。疫情期間,服務消費線上化勢頭更明顯,互聯網醫療、在線娛樂視聽等一系列“無接觸”服務呈爆發式增長。
“今年‘雙11’,全國門店的汽車保養等服務訂單量同比增長了近40%。”途虎養車負責人介紹,“雙11”期間,消費者線上預定購買,即可在線下門店享受汽車保養、機油換新、汽車美容等服務。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中國正處在消費結構升級的關鍵階段,未來十年、二十年,中國老百姓在醫療、健康、旅游、職業教育、文化信息產業等服務領域的消費需求將繼續擴大。
數智賦能,產業邏輯深度變革
“通過大數據洞察,提前預測流行的面料、顏色和款式,進行精準定制,產品還沒上生產線就已經知道要賣給誰、賣到哪里。”服裝品牌FANO創始人項如意說。
“Z世代”“小鎮青年”“新銳白領”……新興消費群體帶來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的細分需求。通過導入消費數據捕捉潛在需求,針對性地進行設計與研發,成為越來越多品牌的選擇。數智賦能下,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不再是孤立的環節,而是相互滲透,形成完整的產業生態。
數字化帶來的變革不僅于此。這個“雙11”,依托電商直營模式,一批產業帶工廠從“幕后”走到“臺前”;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快速發展,中國的消費需求拉動全球供應鏈“動起來”;從“村播”“廠播”到“倉播”,直播帶貨等新模式帶動農產品銷售、助力鄉村振興……
“要進一步促進消費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商品和服務供給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并以5G、物聯網、云平臺等新基建為依托,加快構建‘智能+’消費生態體系,為新消費潛力釋放提供堅實支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說。
?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