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開放,既是我們對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取得成績的一個重要認知成果,也是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舉措。習近平指出:“融入世界經濟是歷史大方向,中國經濟要發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遠不敢到大海中去經風雨、見世面,總有一天會在大海中溺水而亡。所以,中國勇敢邁向了世界市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嗆過水,遇到過漩渦,遇到過風浪,但我們在游泳中學會了游泳。這是正確的戰略抉擇。”?
對外開放歷程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對外開放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1978年到1989年,中國開啟了以沿海開放為重點的探索起步階段。我們先開放四個經濟特區,而后又開放了14個沿海城市。1988年,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變成了五個經濟特區。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形成了由點到線、連線成片的開放格局。經濟開發區的設立,一方面對外開放,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對內開放,吸引其他地區的人到本地來投資。
第二階段是從1990年到2000年,對外開放縱深推進。1992年,第一個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新區成立,到現在已有19個國家級新區。比如,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青島青西新區等,這些新區的GDP約占本市產值的三分之一,而且樹立了改革開放的新典范,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
第三階段是從2001年到2012年,全方位對外開放階段。重要標志是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當時,很多人對中國的加入存在顧慮,認為會對我們國家的產業造成重大沖擊。現在看來,當初的擔心沒有發生,反而提升了中國產業在世界的競爭力,提高了中國產業的創造力,讓中國和世界緊密相連,融入了世界貿易體系。
第四階段是從黨的十八大召開至今。第一個標志是上海自貿區的設立,而后又設立了廣東、天津、福建等多個自貿區。2018年,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以構建國際合作發展的新平臺,拓展經濟增長的新空間。
近期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
第一,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東連亞太經濟圈,西連歐洲經濟圈,順應時代需求,為沿線國家提供了一個具有較高包容性的合作平臺,把中國同各參與國的利益結合起來,形成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特別是在鐵路方面,中國建立了義新歐、渝新歐、鄭新歐等中歐班列。
“一帶一路”建設不僅為中國改革開放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動能、新動力和新引擎,也為世界經濟復蘇、各國合作發展和全球治理改革提供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探索出了與各參與國發展規劃的深入對接模式。“一帶一路”建設逐步實現了戰略對接、優勢互補,把中國夢同各參與國人民的夢相結合起來。比如,“一帶一路”建設同俄羅斯提出的“歐亞經濟聯盟”、土耳其提出的“中間走廊”、英國提出的“英格蘭北方經濟中心”等發展戰略實現對接。又如,格魯吉亞是世界上最早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中國涉外教育集團并購格魯吉亞第比利斯教育大學,傳播漢語和中國文化,同時也讓格魯吉亞的人民了解中國、喜歡中國。也正因為如此,“一帶一路”建設得到眾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和強烈支持。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等重要決議也采納了“一帶一路”建設的相關內容。
“一帶一路”建設致力于建立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金融保障體系,促進資金融通。習近平說:“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血脈通,增長才有力。”這幾年來,中國同“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和國際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金融合作。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的一些項目提供了貸款;中國同中東歐“16+1”金融控股公司也正式成立;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設立了“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專項貸款。這些舉措都進一步推進了各參與國的金融合作,促進了資金融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指出,要把金融看作重要基礎設施。
“一帶一路”建設的內涵在不斷豐富。2017年5月14日,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表演講,提出要將“一帶一路”建設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一帶一路”建設承載四方面功能: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共同發展的追求;對和平安寧的期盼;對文明交流的渴望。
“一帶一路”建設促進沿線各省份的對外開放。開放不僅包括對外開放,也包括對內開放。中央確定了兩個核心區:一是新疆,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二是福建,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各地區也有不同的功能,比如東北、內蒙東部、北京、天津,是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沿海城市主要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排頭兵和主力軍。習近平明確指出廣西發展“三大定位”——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云南是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新疆是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通道、商貿物流樞紐,重要產業和人文交流的基地。
第二,擴大市場開放。
激發進口潛力。中國有14億多人口,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全球最大,市場規模巨大、潛力巨大,前景不可限量。習近平說:“中國市場這么大,歡迎大家都來看看。”而且向世界承諾:“中國將增強國內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積極建設更加活躍的國內市場,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支撐,為世界經濟增長擴大空間。”我們在新的對外開放的過程中,不僅要解決“走出去”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解決“引進來”的問題。習近平說:“中國將更加重視進口的作用,進一步降低關稅和制度性成本,培育一批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擴大對各國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的進口。中國將推動進口和出口、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雙邊貿易和雙向投資、貿易和產業協調發展,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中國主動擴大進口,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促進共同發展的長遠考量。中國將順應國內消費升級趨勢,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促進居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增強,培育中高端消費新增長點,持續釋放國內市場潛力,擴大進口空間。
持續放寬市場準入限制。習近平承諾:“中國將進一步降低關稅,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削減進口環節制度性成本,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新冠疫情的出現,打斷了供應鏈的連續性。這時,黃埔海關率先改革,推出海運口岸24小時智能通關模式。總體來說,中國真誠地向各國開放市場,持續放寬市場準入限制,進一步精簡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提升投資自由化水平。
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習近平說:“中國將加快出臺外商投資法規,完善公開、透明的涉外法律體系,全面深入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中國將尊重國際營商慣例,對在中國境內注冊的各類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中國將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堅決依法懲處侵犯外商合法權益特別是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提高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審查效率,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顯著提高違法成本。”習近平還強調:“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各國都應該努力改進自己的營商環境,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不能總是粉飾自己、指責他人,不能像手電筒那樣只照他人、不照自己。”金融的便利化、一體化水平,以及作為全球基礎設施的功能,越來越重要。未來在貿易、移民甚至資本流動方面的區域化現象也將比較普遍。???
把自貿區打造成為對外開放的新高地。中國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持續深化差別化探索,加大壓力測試,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中國將抓緊研究提出海南分步驟、分階段建設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加快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進程。這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將帶動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自由貿易區的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以上海為例,上海自貿試驗區建立不到五年時間,便以十分之一的面積創造了浦東新區四分之三的生產總值;以上海市五十分之一的面積,創造了上海市四分之一的生產總值。上海自貿區實現了可探索、可實踐、可復制、可推廣等四方面成就:一是確立以規范市場主體行為為重點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二是確立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管理制度;三是確立符合高標準貿易便利化規則的貿易監管制度;四是確立適應更加開放環境和有效防范風險的金融創新制度。我們還把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改革推向了一個全新的探索階段——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要抓住共建“一帶一路”、自貿區建設等重大機遇,以更高水平開放促進更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注入強大動力,再創中華文明的開放盛世。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