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入世”20周年啟示錄
這是一個標志性的歷史時刻——12月11日,中國迎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
20年前,一把木槌、一支簽字筆,在多哈灣畔見證中國歷盡艱辛成功“入列”世界貿易大家庭、贏得共建共享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歷史機遇。
圖說:見證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主席槌(仿制件)和簽字筆(仿制件)。圖片來源:商務部主辦“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專題展”。
20年來,中國全面履行“入世”承諾,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一躍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推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20年后,站在歷史新征程上,面對一股“退群”“脫鉤”的全球化逆流,中國展現大國擔當和歷史主動,迎來了從“融入”到“引領”全球化的歷史性變革。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決心堅定,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腳步鏗鏘。
中國奇跡:開放造就“世界工廠”,激活中國發展的澎湃浪潮
中國能成為今日之中國,開放戰略厥功至偉。
“‘入世’是一個分水嶺。”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說。如果說19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是解決了“政治身份”;那么,中國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就是解決了“經濟身份”。
圖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簽字儀式。圖片來源:商務部主辦“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專題展”。
因為世界經濟“接納”了中國,世界很快迎來快速增長的“中國奇跡”——
從宏觀看,中國經濟彰顯后發優勢和比較優勢,經濟總量2010年超過日本,僅用10年時間就從第六位躍升為第二位。2020年中國GDP占全球17%,“入世”前僅為4%。
從微觀看,面對“狼來了”的警告,中國企業“與狼共舞”,經受住國際競爭的考驗,釋放出巨大潛力。2021年世界500強榜單有143家中國企業,“入世”前僅有10余家。
從效率看,20年前中國1天進出口的貨物總值,現在只要3個多小時;20年前中國1分鐘創造的GDP數值,現在只要7秒鐘……
“大踏步趕上了時代。”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說。20年間,中國經濟總量和貨物貿易均增長8倍,成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對外直接投資更是從全球26位上升為第1位。
因為世界經濟“接納”了中國,世界見證中國全面履行了“入世”承諾——
承諾“入世”三年放開外貿經營權,2004年7月新外貿法實施,提前半年兌現;
承諾“入世”三年讓外資可以占證券公司三分之一的股份,只用一年就兌現了;
承諾保護知識產權,中國制定《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連續頒布《中國保護知識產權行動計劃》,在多個領域實施1000多項具體措施……
事實上,中國僅用十年就全部履行完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且在許多方面作出超額貢獻。世貿組織前總干事拉米等有識之士都給中國“入世”答卷“A+”高分。
因為世界經濟“接納”了中國,世界更加驚嘆新時代中國更高水平的開放——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對外開放出現一個顯著特征:由被動跟隨轉向主動引領。
12月1日,一列滿載貨物的中歐班列從重慶團結村鐵路中心站緩緩駛出,這是重慶海關今年監管放行的第2191班中歐班列。昔日大漠駝鈴,今天“鋼鐵駝隊”。十年來,中歐班列已成為共建“一帶一路”重要載體,不僅拓展了中國對外開放版圖,也助力著新一輪經濟全球化進程。
曾經的山城通達世界,以往的高地再攀新峰。自貿試驗區幾經擴圍覆蓋祖國東西南北中,深圳經濟特區40年再出發,海南自由貿易港揚帆起航,粵港澳協同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雄安新區千年大計徐徐展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駛入快車道……
一股股動能匯聚磅礴力量,推動中國經濟總量邁上100萬億元新臺階,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進入新時代,中國不僅擁有全球最全工業門類,更快步向高質量發展沖刺,在新能源車、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領域謀求彎道超車。
中國機遇:開放培育“世界市場”,激活世界經濟一池春水
中國在開放中發展自己,也在開放中造福世界。
“中國機遇”成為世界熱詞,連續四屆進博會是一個經典注腳。“一展難求”的超高人氣,正是世界各國為中國擴大開放、引領全球化向縱深發展投下的“信任票”,印證了中國市場的巨大魅力。
圖說:2018年10月19日無人機拍攝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場地——國家會展中心(上海)。 新華社記者 凡軍 攝
2018年,面對貿易保護主義逆風,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在上海舉辦,彰顯中國堅定支持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決心。
2019年,第二屆進博會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會議傳遞“更高水平開放”的時代強音,彰顯中國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決心。
2020年,第三屆進博會直面全球疫情沖擊,中國向世界鄭重宣示:新發展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2021年,第四屆進博會的主旨彰顯大國擔當:“讓開放的春風溫暖世界”。中國有14億多人口和4億以上中等收入群體,每年進口商品和服務約2.5萬億美元,市場規模巨大。
進博會“路線圖”清晰地告訴世界:中國市場是“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
“入世”20年,中國主動擔責,堅定不移同世界共享市場機遇。
——貨物領域關稅總水平降至7.4%,服務領域開放了近120個部門,均超過“入世”的承諾開放水平。
圖說:入世20年,中國關稅變化。圖片來源:商務部主辦“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專題展”。
——成為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過去20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接近30%。
——成為世界進口大國,向42個最不發達國家97%的稅目提供免關稅待遇,吸引其25%的出口,成為最不發達國家最大出口市場……
中國承諾,力重千鈞!正如世貿組織前總干事素帕猜所說:“中國履行‘入世’的開放承諾是所有成員中最深入、最廣泛的。”
“如果說‘入世’初期是中國更多獲得發展紅利;那么,現在和未來就是世界更多分享中國機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把握高水平開放的歷史主動,對外開放提質增速。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不斷擴圍,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不斷縮減,共建“一帶一路”不斷深化……世界正聚焦中國,共搭中國發展的“快車”和“便車”。
誕生于福建的“中國草”,能夠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兼具經濟價值和生態效益。中國將這一菌草技術和專家團隊無私分享給世界,特別是欠發達國家。目前,“中國草”已在100多個國家落地生根,給當地創造數十萬個就業機會。
不僅“中國草”托起貧困地區的發展希望,中國路、中國橋、中國班列也在跨越國界,傳遞友誼和發展的脈動。
圖說:外國采購商在義務中國小商品城與女攤主討價還價。圖片來源:商務部主辦“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專題展”。
12月3日,中老鐵路正式通車。北起昆明,南抵萬象,全長1035公里的“鋼鐵新絲路”成為一條輻射東南亞國家通向繁榮富足的大通道。
中非27億人民攜手同行,推動構建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中國-東盟合作不斷升級,引領東亞經濟一體化……
圖說:左圖為中國老百姓挑選從東盟國家進口的水果;右圖為廣西東興邊民將越南進口貨物扛上岸運回市區。圖片來源:商務部主辦“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專題展”。
“中國機遇”的故事天天上演,全球“朋友圈”隨之擴大,匯聚起開放共贏的磅礴力量。
中國治理:開放倒逼改革,闖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入世”的紅利,也是改革的紅利。改革有陣痛,但不改革就是長痛。
“中國奇跡”有一個寶貴經驗,即堅持對外開放與深化改革相結合。正如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所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步伐明顯加快,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激發了市場與社會活力。”
——開放,一定會暴露體制機制痛點,但這恰恰是改革的著力點。
從1986年中國正式提出恢復《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締約國地位的申請起,15年漫長的“復關”和“入世”談判,為我國贏得了提前適應世貿組織的時間,也為國內經濟改革指明了方向。
“融入多邊貿易體制和國內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融合在一起,才有可能從國際貿易體制中受益。”世貿組織副總干事張向晨如是說。
“審批時間從15個工作日壓縮到3個工作日內。”今年4月,海南海事部門的一項改革使海南自貿港首家外商獨資企業加速落地洋浦港。
20年來,這樣的國內改革變化不斷發生,不斷補足經濟領域各類體制機制“短板”。
——開放,一定會有行業“與狼共舞”,反而倒逼這些產業加速改革,破繭重生。
以汽車業為例,“入世”引來了更多洋品牌,但也給自主品牌帶來機會。中國汽車在競爭中“嗆過水”、打過“保衛戰”,但也在競爭中壯大,續打“晉級戰”。
469萬輛對5000萬輛,這是2001年和2020年我國汽車產銷量的比值,巨大的反差彰顯行業的嬗變。2018年,伴隨合資股比限制這一政策紅線的逐步放開,中國汽車已在新能源賽道上醞釀彎道超車。
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修訂的每一個“減法”,都意味著一個更加開放的領域。清單長度越來越短,在管理框架和模式上的改革要求就更高。
圖說: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縮減情況。圖片來源:商務部主辦“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專題展”。
——以制度保障開放,以制度擴大開放,這是中國發出的更高水平開放信號。
2018年我國首次明確提出“制度型開放”,到2019年進一步明確提出“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這標志著中國的開放改革向國內制度層面進一步延伸。
“中國‘入世’有一個重大突破,就是向全世界承諾我們要搞市場經濟,并強調搞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表示,今天,這個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正成為世界典范。
20年來,中國立足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水平、發展階段、承受能力,有序推動市場開放;并將先進國家發展經驗和社會主義制度有機結合,創造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以金融業為例,中國沒有全盤否定西方百年來的經驗,一方面認真學習,另一方面并不照搬西方發展路徑,而是與本土結合進行制度創新,努力打造自己的世界性金融中心。即便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在反思的同時,繼續按照自己的節奏推進金融業改革開放。
“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孫子兵法》的這句話道出一個樸素的真理:直面自己的短板,然后逐步攻克薄弱環節,就能發揮后發優勢,最終贏得競爭、走向勝利。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展望未來,中國將繼續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在關鍵環節和重要領域加快改革步伐;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為全球合作和經濟增長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中國擔當:“破壁壘”而非“筑高墻”,引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進博會、亞投行……一個個倡議最終變成惠及經濟全球化的品牌,成為“中國擔當”的生動注釋。
圖說:左圖為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右圖為2017年5月,中國企業建設并參與運營的肯尼亞蒙內鐵路正式竣工通車。圖片來源:商務部主辦“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專題展”。
然而,“這邊風景越好,那邊疑慮更深”。近年來,逆全球化思潮沉渣泛起,世界開放指數出現下滑。經濟全球化曾被人們視為“阿里巴巴的山洞”,如今又被極少數人看作“潘多拉的盒子”。
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
當個別國家筑起貿易保護主義的“高墻”,中國則打破貿易壁壘,彰顯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歷史主動。這兩年,擁有近14億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的中國市場,日益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中國實踐和成就告訴世界:“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一個指向共同繁榮,一個背離時代潮流。開放合作共贏,才是全球經濟實現共同繁榮的正確道路。
20年來,中國在適應世貿規則中壯大,在世貿組織勝訴個案增多,慢慢地從學習者、跟隨者逐步成為世貿組織規則制定的重要參與者。
圖說:關于世界貿易組織改革的中國方案。圖片來源:商務部主辦“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專題展”。
成長起來的中國有了更沉重的責任感。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是國際貿易的基石,但面臨越來越大的改革壓力。中國以建設性姿態推動世貿組織改革,以多邊體制捍衛者的形象贏得愈來愈高的地位。
“在所有議題的討論上,我們都擁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中國常駐世貿組織代表李成鋼說。
——推動世貿組織達成成立后的首個多邊貨物貿易協定《貿易便利化協定》,使全球貿易成本減少約14.3%。
——推動世貿組織上訴機構打破僵局,“促談、促和、促成”漁業補貼等多邊談判取得成果。
——發起投資便利化談判,已有105個成員加入聯署,推動世貿組織規則與時俱進……
“如果沒有中國,世貿組織就無法稱之為一個完整的世界性組織。”世貿組織總干事伊維拉說。
中國引領經濟全球化的行動,被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贊譽為“冬日里的陽光”。中國領導人在世界經濟論壇上提出,合作應對一切挑戰,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讓經濟全球化的正面效應更多釋放出來,實現經濟全球化進程再平衡。
面對走向十字路口的經濟全球化,中國將堅定不移維護真正的多邊主義,堅定不移同世界共享市場機遇,堅定不移推動高水平開放,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共同利益。
在“中國擔當”中,破解“四個赤字”的主張享譽世界,即破解治理赤字需堅持公正合理;破解信任赤字需堅持互商互諒;破解和平赤字需堅持同舟共濟;破解發展赤字需堅持互利共贏。
正因為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引導全球應對百年大變局,有效破解治理赤字,中國漸漸走到全球經濟治理的舞臺中央,成為未來世界經濟的希望所在。
迎五洲客,計天下利。在個別國家強調自身優先的時刻,中國提出人類優先,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旗,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實現開放融通、互利共贏。
逆流擋不住開放的大潮。“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經歷了5000多年的艱難困苦,中國依舊在這兒!面向未來,中國將永遠在這兒!”
以“入世”20周年為起點,世界將見證一個更加開放富強的中國。(記者 宋振遠 周武英 王文博?)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