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由南方制造業企業家聯盟、中德制造業研修院共同舉辦的“制造業與全球化”南方制造業企業家(深圳工業展)春季論壇在2024ITES深圳工業展上舉行。百思特管理咨詢集團高級副總裁、資深顧問梁牧受邀參與論壇并發表了主題為《中國企業出海的機遇與挑戰》的分享。
他指出,中國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最重要的意義,是滿足自身企業增長需求,要走出國尋找新的海外市場,向外拓展也在倒逼企業對自身核心競爭力、能力進行升級。
企業出海已進入第四階段
在分享中,梁牧將中國企業的出海總結為四個階段,包括以低附加值產品為主的國際貿易出口(1978—1999年),加入WTO,國內產業加速升級(2000—2007年),企業服務賽道強勢崛起(2008—2019年),以及出海企業升級產品力、品牌力(2020年至今)。
“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就是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 梁牧指出,當時面臨的問題主要包括中國加入WTO后向全球市場打開國門,大量西方國家產品會進入中國,而中國很多產業,包括汽車產業、電子產業等也會受到劇烈沖擊。但現在回頭看,當時的這種擔憂是完全不必要的。“任何一個產業靠政策保護是永遠也長不大的,是要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中不斷成長和進化,是市場在優勝劣汰的競爭中作出的選擇!”
中國對外進出口總額從2000年時的4000多億元,到2022年時已經達到6.3萬億元,外匯儲備和對外投資金額也迎來巨大增長。梁牧指出,過去20年的外貿增長速度非常快,這表明中國跟全球的經濟聯系非常緊密。
“早期中國大量企業都是傳統的‘三來一補’企業,但經過40多年的發展,中國各行各業產業不斷升級,不斷導入高科技,產品技術含量,越來越多很多企業走向海外,在海外設立工廠,在海外當地生產,設立當地的研發中心。”
梁牧認為,中國的生產制造模式已經逐步從原來的OEM(代工生產)逐步向ODM(承接設計制造業務)、OBM(代工廠經營自有品牌)演進,涌現出非常多各行各業非常優秀的企業。
“我們不斷在改變在西方世界對我們中國人的認知,現在越來越多優秀的中國制造的產品逐步獲得西方消費者的認同。”梁牧說。
尋求更大的外部市場
中國企業為什么要走向海外市場? 梁牧認為,歸根到底是企業不能僅僅局限在國內本土市場,而是要尋求更大的外部市場,同時企業也有分散投資防范風險的需求。當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后,中國企業出海有著巨大的機遇和優勢。
在梁牧看來,出海機遇首先在于中國制造業發達,總產值占全球30%以上,工業門類齊全,幾乎所有產品在中國都能找得到生產商,所以中國被譽為“世界工廠”。
在制造業發達的同時,中國這些年來不斷地進行產業升級,在產業政策上也不斷鼓勵創新,帶動產業升級。梁牧認為,經濟不斷發展,企業不斷地投資、研發、加大技術創新、加大產業升級,中國的企業研發投入占比不斷地上升。
在梁牧看來,中國企業出海的驅動力是尋找新市場。“中國制造業占全球總產值的30%以上,但本土市場所能夠消化的產能大概也就15%—20%,意味著需要尋找新的市場。”
另外,制造業成本上升也是中國企業出海的重要因素。梁牧認為,以前中國有勞動力優勢,有高素質且工資較低的工人,但現在人口紅利逐步下降,也會迫使一些產能搬到海外去,例如東南亞、南亞等人口紅利大、工資相對較低的國家和地區。
對于中國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意義,梁牧總結了三個要點,最重要的是滿足自身企業增長需求,要尋找新的市場;二是要不斷對沖企業經營風險。三是走向全球也是不斷倒逼自身核心競爭力、能力的提升。
這些風險不容忽視
梁牧認為,當前中國企業出海已步入以產品力、品牌力為導向的4.0階段。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涌現出非常多各行各業非常優秀的企業。 而企業出海的模式各不相同,大體總結包括貨物出海、產品/服務出海、制造出海、模式出海等。
“進入到互聯網時代,我們通過模式出海這種新型的商業模式來席卷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就是Tik Tok風靡全球。”梁牧指出,Tik Tok在美國的使用頻率非常高,已經成為一款非常頂級的拳頭產品,另外還有阿里、微信的海外版,這些都是新的商業模式的構筑。“這種模式的壁壘會更高,護城河會更深,很難簡單模仿。”
企業出海往往是機遇與風險并存的,梁牧在分享中將風險總結為匯率風險、稅務風險、法律風險、支付風險、專利搶注風險、信用風險等因素。
“特別是在第三世界國家經濟比較落后、不發達,各種法律法規都非常不健全,例如在巴西,每個州都有自己的稅法,甚至每天都有稅法的誕生,所以企業在當地一定要聘請熟悉當地的稅務專家,不然會吃很大的虧。”梁牧指出,出海之前要對目的地國可能出現的風險要做非常多的準備。
同時他認為,中國企業出海所面臨的政治風險也不容忽視。“政治風險這些年越來越明顯,對我們國家出海的企業影響越來越大,這是當今世界全球地緣政治日益激烈的沖突所引致。”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