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英格蘭小鎮 四百年絲路情緣
——走訪英國“絲綢之都”麥克爾斯菲爾德
走在麥克爾斯菲爾德的街頭,“絲綢”的字眼會不斷映入眼簾:絲綢博物館、絲綢商酒吧、絲綢之路……這里的一切似乎都在提醒路人,這座現在看來并不起眼的英格蘭西北部小鎮,曾經作為英國絲綢產業中心,經歷過經濟繁榮的輝煌時代。如今,盡管絲綢已經不再是其核心產業,但是這座400年前就與中國聯系密切的英國“絲綢之都”,仍然保持著自己的絲路情結。這里的絲綢商不斷加強與中國的經貿關系,旅游界也將“一帶一路”倡議視為小鎮經濟“重生”的難得機遇。
一年一度的“絲綢女王”評選和巡游,是小鎮的重要節慶活動。(圖片來源 中國新聞網 記者 張平 攝)
與中國聯系歷久彌新
麥克爾斯菲爾德位于英格蘭西北部的柴郡,曼徹斯特以南20公里左右,人口約5.5萬。小鎮歷史上以絲綢制造著稱,被譽為英國的“絲綢之都”。它與中國的交往有400多年的歷史,被當地人認為是古代“絲綢之路”在歐洲延伸的最西端。
位于鎮政府旁邊的游客中心內,一件印有古絲綢之路手繪圖的旅游紀念品上的文字,講述著該鎮歷史上與古絲綢之路和中國的聯系:“絲綢之路已經被用于貿易數千年,從中國的西安到麥克爾斯菲爾德。麥克爾斯菲爾德成了世界最大的絲綢成品產地,以高端絲綢產品聞名世界。”
天堂絲綢廠內至今保存完整的機器。(光明圖片 林衛光 攝)
居住在當地的文化遺產咨詢顧問格拉厄姆·巴羅向記者介紹,麥克爾斯菲爾德的絲綢產業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紀,得益于英國工業革命,小鎮絲綢產業逐漸實現工業化,先是出現水力驅動的工廠,后來煤炭又成為絲綢紡織工廠的主要能源。小鎮上第一家水力驅動的絲綢廠建立于1744年,是英國工業革命期間最早出現的工業建筑之一。19世紀是小鎮絲綢業的鼎盛時期,當時有超過70家絲綢工廠,小鎮成為名副其實的“絲綢之都”,也是具備制絲、梭織、布料生產、設計這樣一個完整絲綢產業鏈的幾近歐洲最西端的城鎮。
小鎮教堂窗戶玻璃上與絲綢產業有關的桑蠶圖案。(圖片來源 中國新聞網 記者 張平 攝)
在格拉厄姆·巴羅看來,絲綢是中國發明的聞名全球的產品,通過古絲綢之路傳到中亞和歐洲,“絲綢的故事就是全球化的早期例證”。他說,麥克爾斯菲爾德的絲綢工業是建立在中國古代絲綢紡紗和布料生產基礎之上的。他還介紹,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始終貫穿麥克爾斯菲爾德的絲綢工業故事”,1749年,英國進口稅的取消大大刺激了從中國的絲綢原料進口。
小鎮市政廳用絲綢裝飾、風格獨特的穹頂。(圖片來源 中國新聞網 記者 張平 攝)
1835年,麥克爾斯菲爾德藝術與設計學校的成立,使小鎮廣受關注,也推動了小鎮的絲綢產業大規模從亞洲和其他地區引進設計。目前,小鎮的絲綢博物館就位于這所學校的舊址之內。這座博物館是當地絲綢業數百年發展歷史的最好見證,展示著大量絲綢紡織機器和零部件,向公眾介紹當地的絲綢工業歷史和專業知識。博物館還通過曼徹斯特孔子學院,與中國各地加強聯系和溝通。
天小鎮“絲綢之路”路牌。(光明圖片 林衛光 攝)
博物館商務經理露辛達·麥凱女士告訴記者,麥克爾斯菲爾德絲綢產業最早與中國的聯系可以追溯到400年前。據她介紹,這里在發展絲綢產業前,早已是英國的服裝紐扣制造中心,早期的紐扣使用棉花布料,后來因為絲綢更受歡迎而開始使用絲綢布料,制造“更加昂貴、更加奢華”的紐扣,就此帶動了絲綢工業的起步。她說,因為當地氣候不適合養蠶,所以當時主要是從中國進口蠶繭作為絲綢工廠的原材料。她介紹說,麥克爾斯菲爾德現在仍保存有小規模的絲綢產業,僅存的幾家絲綢廠從中國進口絲綢布料成品,主要的工作是設計和印染,大量使用數字印染技術。當地絲綢商現在還希望為中國品牌制造領帶等絲綢產品,認為在中國有很大的潛在市場。
期待“一帶一路”帶來經濟“重生”
在麥克爾斯菲爾德,一切似乎都與絲綢有關,絲綢文化得到很好的傳承和保護。位于絲綢博物館旁邊的“天堂絲綢廠”,在停產之后被改造成小鎮的重要景點,至今還保留著工廠車間的原貌,置身其中,給人回到工業革命年代的感覺。25年前,小鎮建設環路,決定將其命名為“絲綢之路”。小鎮足球隊的名字也與絲綢有關,稱為“絲綢人”隊。小鎮學校的教學內容中也包括不少與絲綢有關的知識,告訴學生們當地絲綢業的歷史,以及與中國的聯系如何促成了當地曾經的經濟繁榮。小鎮歷史上就有每年從紡織廠女工中選拔“英國絲綢皇后”的傳統,這一有數百年歷史的傳統至今得到保留,也是小鎮最重要的節慶活動。在距離麥克爾斯菲爾德僅有幾公里的小鎮蘭利,還有一處名為“絲綢花園”的小型主題公園,其創意來源于古絲綢之路,是在一家廢棄的絲綢廠內建設的一系列室內花園,展示絲綢之路沿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特色。
曾經用于運輸絲綢原料和產品的運河。(光明圖片 林衛光 攝)
格拉厄姆·巴羅認為,這里的絲綢產業歷史是值得發掘的豐富旅游資源,而緊鄰英國著名的“峰區”國家公園也是這座小鎮的重要旅游優勢。然而,小鎮長期以來被認為是臟亂、廢棄的傳統工業城鎮,往往被游客忽視,“這里的旅游業沒有得到好的發展”。他說,小鎮一直在嘗試“重生”,希望“一帶一路”倡議成為小鎮發展旅游業的新契機,并能使這里成為受人關注的旅游目的地。他向記者談及在小鎮設立一座絲綢之路主題巨型雕塑的方案,一位生活在倫敦的華人藝術家將負責雕塑的設計。他說,雕塑一旦落成,將成為小鎮的地標性建筑,從某種程度上,這也將是小鎮作為絲綢之路西端的標志。當地政府旅游經濟負責人理查德·米爾金斯告訴記者,以前這里很少有中國游客,但是最近兩三年,中國游客開始明顯增多,而2018年曼徹斯特與西安直航的開通,使中國游客參觀曼徹斯特和柴郡更加方便,也給小鎮帶來了更多的旅游生意。
絲綢產業紀念碑,絲綢產業作為小鎮珍貴的歷史遺產,被世代紀念。(圖片來源 中國新聞網 記者 張平 攝)
格拉厄姆·巴羅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為麥克爾斯菲爾德將自己打造為中英文化和貿易聯系的中心提供了重大機遇。11年前,他曾經受邀參與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建設工作,與西安當地人士建立了工作聯系。在中國工作期間以及后來多次返回中國時,他走訪了絲綢之路沿線的主要中亞國家,建立了自己的絲綢之路主題博客。他近年來一直積極推動麥克爾斯菲爾德與西安的聯系,認為西安和麥克爾斯菲爾德作為古絲綢之路的東西兩端,是“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天然合作伙伴”,而這種歷史上就有的聯系可以推動陜西省與大曼徹斯特地區更好對接。據他介紹,由英國前財長奧斯本在2013年成立的曼徹斯特英中協會對此表現出濃厚興趣,正在積極參與相關工作。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