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海南驕陽如火,千帆競發。
在這片熱土之上,一系列高水平開放政策正在加速落地,自貿港重點園區里全球人才快速匯聚,新廠、新口岸拔地而起,自貿港建設如火如荼。
利好政策疊加 產業加速集聚
洋浦地處海南西北部,這里是中國最南端的國家級開發區,更有海南“工業心臟”的美譽,石化產業正是這顆“心臟”跳動的原動力之一。洋浦石化產業的轉型升級、延鏈補鏈強鏈的舉措,事關海南工業高質量發展。
在中國石化海南煉化中控室里,操作人員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確保裝置安全平穩運行。今年,隨著乙烯蒸汽裂解裝置投料開車成功,海南煉化100萬噸乙烯項目打通全流程,正式建成投產,實現了海南乙烯工業“零”的突破。
在洋浦,倉儲、碼頭等資源的共享,自貿港開放的利好政策加速推動了產業加速集聚。“現在,我們可以通過管道直接將下游企業所需的原料輸送過去,物流成本大大降低。”中國石化海南煉化公司副總經理張強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對標的是全球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高水平對外開放需要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相連。海南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副主任李宇飛表示,5年來,隨著貿易投資、財稅金融、航運等方面政策不斷完善,海南自貿港政策制度體系初步建立。“沒有自貿港的優惠政策,企業不可能發展如此迅速。”澳斯卡糧油副總經理曹又華感慨地說。在公司的生產線上,進口的大豆、菜籽經過現代化設備加工后,變成一桶桶食用油走向更大的市場。
作為洋浦保稅港區引進的首家大型實體企業,澳斯卡從動工到投產僅用時半年多,遠超行業水準。三張“零關稅”清單、“兩個15%”所得稅、加工增值貨物內銷免關稅等政策,大幅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讓企業嘗到了“甜頭”。備受關注的“加工增值超30%免關稅”是海南自貿港含金量極高的政策。“去年開始,該項政策從洋浦保稅港區擴展到洋浦全區,已經惠及更多企業,并以此作為高水平開放壓力測試,為全島封關運作積累經驗。”洋浦保稅港區發展局局長張洪光說。
科技方陣 跑出發展“加速度”
有著“南繁硅谷”美譽的崖州灣種子實驗室是種業科研的橋頭堡,是一顆顆種子蛻變、新生的地方。
走進崖州灣種子實驗室,每一顆種子都擁有自己的“身份證”,記錄著各項數據;實驗室內配備有3000多臺高精尖科研儀器設備,以高科技手段保障種子“身體健康”。來自全國的科研人員用智慧和汗水,讓種子從這里走出去,播撒到神州大地上。
同樣“破土而出、茁壯成長”的還有文昌國際航天城。作為海南自貿港重點園區之一,文昌國際航天城肩負著建設航天領域重大科技創新基地,打造空間科技創新戰略高地的歷史使命。走進航天城,記者看到一片如火如荼的建設景象。航天城各類航天產業科技創新公共平臺加快搭建:火箭裝配廠房計劃于2023年底前竣工;衛星總裝測試廠房已完成主體建設;航天超算中心項目進入全面沖刺階段。
“我們已經著手開展商業航天類企業火箭發射需求、衛星產業鏈企業投資需求論證工作。”文昌市市長、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局長劉沖表示,“我們積極開展航天國際交流與合作,推進‘數據出海’‘衛星服務出海’‘游戲出海’,推動宇航產品、衛星應用服務‘走出去’,打造宇航產品和衛星應用服務的進出口基地。”
未來的文昌國際航天城,作為海南科技創新高地、商業航天圣地、國際合作根據地、航天產業集聚地,將持續點亮國人的航天夢想。
海洋方面海南同樣“劈波斬浪”。海南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劉作凱介紹,海南成立了三亞海洋實驗室,組建海南省深海技術創新中心,加快建設深海科技創新公共平臺,“兩器兩船”等大國重器實現常態化高效運行,萬米潛次和人數躍居世界首位,作業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高水準開放 形成人才新高地
高水平對外開放,既是新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海南的責任與使命。
提升創新力,關鍵在人。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桂剛介紹,海南實施“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自2018年4月以來,已經累計引進人才50.9萬人。
“作為一家人工智能企業,自貿港吸引我落地海南創業、發展的一個關鍵要素就是人才政策。”親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趙健告訴記者,目前技術團隊里有10%的員工擁有博士學位,近一半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有一條政策是‘人員流動自由便利’,利用這條政策,我們可以很方便地跟國外技術人員往來交流,已經有30人次的巴基斯坦數據科學家到海南和我們交流,今年四季度預計還會有更多。”趙健說。
吸引90后小伙李昊攜全家落戶、成為新海南人的,同樣是人才政策。作為視聯動力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李昊順利獲評高層次人才。在當地政府、產業園區的幫助下,住房、醫療和子女入學問題都得到了順利解決。“海南高質量建設自貿港,對我們來說,發展空間很大、機遇很多,我對海南也越來越有歸屬感了。”李昊說。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