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18日訊(記者 李方) ?近年來,高溫、暴雨等極端天氣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影響,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依賴查詢手機天氣預測數據,進行防災減災,減少經濟損失。另一方面,“知天而行”成為現代人的出行觀,氣象與消費領域、細分場景的結合愈發緊密,氣象新價值有待挖掘。
作為擁有7億裝機用戶、1.5億活躍用戶、超200萬付費會員的天氣應用APP,墨跡天氣在為消費者提供多種多樣細分天氣預報的同時,也深入航空、交通、農業等行業領域,深挖行業場景解決方案。據墨跡天氣高級副總裁黃耀海在2024年服貿會上最新透露,墨跡天氣準備進軍中東和東南亞市場,邁出全球化第一步。
滿足多場景用戶需求
48小時降水預報、56小時云雨雷達、風粒子、降水類型、空氣質量預報……消費者在查閱天氣預報時可能不會想到,這些看似簡單的數值背后,有著怎樣復雜的預測技術。
“在2018年,與圖像處理相關的AI技術已經從傳統的人臉識別進入到天氣預報領域,墨跡開發出基于AI技術的天氣預報產品,可以對未來48小時的天氣進行預測。傳統預報使用的是數值模式,AI技術進來后,是把天氣的形勢場轉換成一系列圖像和序列,以此來預測天氣變化。”黃耀海說,“AI的核心是需要很大的數據量,才能讓預報的準確性更好。”
據黃耀海介紹,墨跡天氣的基本數據來源于國家氣象局和地方氣象局,同時采買海外商業氣象數據,把國內和全球的數據融合在一起,當有一些范圍比較大的天氣形勢來臨的時候,比如臺風在海面生成后,就可以獲得更多的數據來進行預測。通過自主研發的算法,將多數據源通過算法融合,彌補單一雷達數據源的不足。基于AI技術+天氣雷達,墨跡天氣可以提供全國范圍內街道、公里級、逐分鐘的未來降水變化預報。
以消費者需求為出發點,墨跡天氣先后研發了天氣痛指數天氣疼痛預報、中暑指數預報、極端天氣高精度預警等多樣預報產品,提升多場景細分用戶體驗。15年的產品技術積累,加上對細分用戶需求的挖掘和滿足,構成了墨跡天氣斷層領先的核心競爭力。
面向行業,墨跡天氣服務領域覆蓋軌道交通、車聯網、高速公路、航空、物流、末端配送、能源、環保、體育賽事、新零售等20多個行業,企業端客戶群體超過200家。
以2022北京冬奧會為例,墨跡天氣通過構建機器學習在氣象領域應用方法,實現快速要素預報客觀訂正,提升了延慶山地賽區風速預報準確率提升15%。“北京氣象局采用多家商業氣象服務,根據各家優勢場景進行綜合判斷,成功地保障了冬奧會賽事的進行。”黃耀海說。
逐步優化營收結構
2022年5月,國務院印發《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要求增強氣象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氣象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優化人民美好生活氣象服務供給。
在數字化浪潮下,氣象服務業態活力不斷釋放,墨跡天氣近年來也迎來了較好的營收增長。黃耀海坦言,“墨跡從2014年開始盈利,以前通過傳統廣告方式變現,占比超過九成。近幾年,通過toB業務及會員服務,整個專業氣象收入占比超過10%。未來營收結構會越來越健康,我們希望通過專業氣象服務給用戶提供更多價值。”
據了解,國產手機廠商的自帶天氣系統均采用墨跡提供的數據,墨跡也與智能音箱、智能手表、車聯網等生態展開合作。“OEM模式會導致我們的裝機量下降,有些用戶如果只需要基本天氣服務,就不會再下載墨跡APP。OEM模式能給我們帶來一些收入,我們也會把墨跡APP的功能做的更強一些,讓一些用戶找到使用場景。”黃耀海說。
和國外發展了四五十年的商業氣象公司相比,剛成立15年的墨跡天氣更像是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實際上,從營收規模來看,墨跡已排在全球第五名。全球前三名均為美國公司,第四名為日本公司。從精準度來看,2023年,根據ForecastWatch評測報告,墨跡天氣位列中國區預報準確率全球第一。
在尋求更多的業務增量中,墨跡天氣把目光瞄向了海外市場。“最近《黑神話:悟空》在全球爆火,說明國內優秀產品推廣到海外,一樣很受歡迎。墨跡在國內服務C端用戶多年,滿意度較高,我們在海外也有很好的數據積累,因此我們想發布墨跡天氣海外版,首選中東和東南亞地區。”黃耀海說。
在人工智能時代,各項新技術的引入將讓氣象數據的分析預測更加高效和精準,也將讓氣象服務這一領域的價值更加凸顯。“面向未來,墨跡希望通過科技創新,不斷挖掘氣象服務新價值,為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更多新活力。”黃耀海說。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