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節將至,老字號北京稻香村(以下簡稱“稻香村”)玩兒出新花樣兒:
首次辦起門店“廟會”,消費者掃碼測溫進店,在室內也能感受濃濃的年味兒;
北京地鐵雍和宮站等地首現“地(鐵)稻(香村)小店”,便攜式零售模式開啟在即;
“零號店”不久前新開張,推出的“眉毛肉餃”“牛舌鮮乳茶”等新品一炮走紅,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
……
在“稻香村”工作近40年的現任掌門畢國才雖已逾古稀,但他最討厭倚老賣老。“現在的很多人都‘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老字號能不能研發出‘三低’食品?市場上面點品牌琳瑯滿目,沒有創新你憑什么讓年輕人鐘情老字號?”畢國才堅信,“‘老字號’,‘老’本身并不值錢,‘倚老賣新’才有價兒”。
傳承:“靠老字號倚老賣老,沒人搭理”
江米條,一道很受歡迎的傳統小吃,家喻戶曉,但鮮有人知它最早是士兵打仗攜帶的干糧。“清朝士兵出征前,隨身裝著一種干糧,有成年男子中指粗、長約一寸半,外邊蘸一層粗糖,攜帶方便、不易腐壞,當時叫‘糖蘸’,也就是現在的江米條。”類似這樣的食文化小故事,畢國才總能用一口地道的北京話娓娓道來,“這些被歲月蒙了灰的小故事,是‘稻香村’上百年文化積淀的滄海一粟。”
“有文化傳承是好事兒,但總靠它吃老本甚至倚老賣老,沒人搭理。”畢國才舉例說,“自清朝就有糕點‘京八件’,但現如今若還按老手法制作,沒人吃得慣,而且那不叫傳承,叫抄襲。”畢國才理解的“傳承”外延早已經涵蓋了新理念,“非得是根據現代人的喜好,對口感、糕點形狀、盒裝數量等深入調研后,制作符合當前市場需要的‘京八件’,這才能真傳承。”
“很多時候,顧客買的不僅是你的商品,更是一種回憶、一種文化。這沒有天花板,也沒有標準,顧客對你的要求越高,你就得做得更好。”在畢國才看來,當下有些老字號為追求擴張,盲目連鎖,放棄統一管理、采購的經營模式,結果“一個店一個味兒”。“老字號最怕‘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還是得精耕細作,潛心創新產品、提高質量。”畢國才話說得很直。
創新:“老字號的‘老’不值錢,‘新’才有價兒”
不久前,“稻香村”在1984年復業原址重開了一家“零號店”,研發推出的“眉毛肉餃”“牛舌餅味奶茶”等多款系列新品,以及“棗花糕靠墊”等文創衍生品,受到年輕群體“Z世代”熱捧。“老字號的‘老’,在我心里并不值錢,‘新’才有價兒。”畢國才說。
“‘零號店’是一種創新。銷售火爆的‘眉毛肉餃’,其實是‘稻香村’100多年前的產品。”剛肯定沒幾句,畢國才話頭一轉,但“零號店”有的點心做得比常規的直徑小,也就更薄,風干得快,影響口感。“還得精益求精,制作時加點兒鮮奶油,保證入口潤滑。”
畢國才血糖高,但基本上所有新品的第一口,都由他先品嘗。“當下,像我一樣高血糖的消費者大都不喜歡‘三高’食品。咱能不能研創有利于人民健康的‘三低’食品,而且口感還好,質量和食品安全還達標?”畢國才冒出一句北京話,自我批評道,“做成這東西,也得靠科技創新,且著呢!”
競爭:“船多不礙江,市場見真章”
近兩年,新冠肺炎疫情考驗著實體經濟,“稻香村”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自古以來生意場上都是起伏跌宕,哪能總讓你順風順水?”畢國才道出他的生意經,“一個企業遇到困難,不要總說環境不好,而要多問、多思考自己還能做些什么。”
“確保食品安全是永恒的主題,是高壓線。”畢國才介紹,“稻香村”置辦三套“神器”——金屬探測器、X光機和經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證的檢測中心。“每一塊糕點里是不是含有金屬、玻璃、塑料、石子、毛發、重金屬、食品添加劑,都要通過三套‘神器’檢驗確保食品安全。”
每逢春節,“稻香村”不少有老手藝的員工都回老家過年,只能招聘手活不精的臨時工頂替,也會影響產品質量。“為讓消費者過節時真正吃上內行做的面點和肉食,我們號召員工錯峰休假,對全勤人員,不僅發放正常的加班費,還加發額外補助。”畢國才不無得意地說,“產品質量是品牌的生命線。”
截至2021年12月,“稻香村”在北京地區有216家連鎖店,在北京市場各大超市系統開設銷售專柜422家;外埠市場目前涵蓋了13個省,2個自治區,1個直轄市,近600個銷售網點。2021年銷售總額近80億元。
當前的糕點品牌不勝枚舉。“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我的原則是‘船多不礙江,市場見真章’。”畢國才說,“如果你產品比它好、服務比它好、創新比它好、管理比它好,你就敢于競爭。唯如此,才能守住‘稻香村’這塊金字招牌。”(記者 周寧 王皓然 北京報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