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澤教授2020年在淄博實地調研
常修澤,著名經濟學家,山東濱州惠民縣人。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莫干山研究院學術委員會聯席主任,《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經濟學卷)》入選人物。歷任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國家計委(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委員等職。長期致力于制度經濟學領域人的發展理論、廣義產權理論和中國轉型理論的研究。其理論貢獻被收入《中國百名經濟學家理論貢獻精要》第2卷。
從“山東經濟之腰”看淄博
今年春節前夕的臘月二十四日,我在位于海南省南端的陵水縣調研期間,在距離“海南自貿港國際教育創新示范區”不遠的海濱小樹林中,偶遇一輛魯C牌照的汽車(系“床車”)。一打聽,原來是從山東淄博“自駕”南下的陳先生帶著兒子來海南看自由貿易港的。“他鄉遇老鄉”,我便順便了解了淄博的最近經濟情況。
這是一次十分隨機的,但可能又是實在的淄博民意調查。交談中,我獲知,去年淄博發展勢頭不錯,百姓生活也有改善。回到駐地公寓之后,我仔細查了有關數據,得知2021年淄博轉型升級迎來拐點,經濟總量已經達到4200億元,增長率為9.4%,超出全國增速(8.1%)1.3個百分點。特別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達8.9萬元,比全國人均數(8.0976萬元)要多8000多元。從經濟上看,如果把“膠濟線”上的青島、濟南、淄博、濰坊比喻為“山東之腰”的話,淄博市像不像其中一個“腰眼”呢?令人遐想。
由于自己故鄉濱州惠民縣比鄰淄博,加上歷史上齊國繁盛古都等多種原因,所以多年來,我一直對淄博這座魯中老工業城市(也是中心城市)非常關注。
通過多年考察,特別是2020年冒著疫情實地考察,感到淄博的經濟與東北等老工業城市有某些類似之處,主要存在三大問題,即:“體制問題,結構問題,文明方式問題”(《中國東北轉型通論》前言)。最近,我又通過淄博市決咨委秘書處的負責人,了解了最新的發展變化,感到在解決上述三大問題方面,有明顯進展。
評估:三點進展
其一,在體制上:“營商環境改革”有所深化。
根據中央部署,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示范區,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大重點。為此,我在2020年出版的《中國東北轉型通論》中,專門寫了一節:《特別要在優化營商環境上下功夫》(第180頁)。我很高興地看到:淄博市的“一號改革工程”,就是“對標深圳營商環境改革”。
圍繞這個“一號改革工程”,淄博市出臺了若干具體措施,并建立了嚴格的評價和督導機制,取得明顯成效。例如,城市更新借鑒深圳等市的經驗,運用專業化和市場化思維,探索“性價比更高”的城市更新運營模式;再如,國有融資平臺重組和國企改革有新的進展;特別是在經濟下行、“企業家預期減弱”的背景下,民營經濟發展比較順暢。著名民營企業家、東岳化工集團的張建宏告訴我,“淄博的營商環境改革為企業發展搭建了好的平臺。”這是相當不容易的,著實令人欣慰。
其二,在產業結構上:“賦能傳統產業創新提質”。
淄博作為一座老工業城市,存在嚴重的“結構病”,這是歷史造成的“痼疾”。如何創新提質,實現“鳳凰涅槃”,成為淄博市產業升級的“命門”。
我了解到,淄博在這方面已經邁出實質步伐。例如,對曾經是優勢產業的傳統化工產業“換舊血”,促其朝綠色產業方向發展;再如,著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培育新的產業鏈“造新血”;尤其是用金融手段為相關產業賦能(例如對材料產業等)使其加速進入資本市場,類似“補金血”。“換舊血”“造新血”“補金血”,這幾條創新提質的舉措,對山東省乃至全國都是有啟示意義的。
其三,在文明方式上:尋求城鄉全域向“數字文明”協調發展。
人類正在掀起一場新的文明浪潮——“數字文明”浪潮。一些發達城市如深圳、杭州已經走在前面。但淄博與深圳、杭州情況不盡相同。深圳,現有人口1756萬,城市化率100%(已經沒有農民),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0:38:62(農業已經略而不計)。而淄博,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現有人口470萬,城鎮化率74.27%(農村人口還有121萬);2021年,全市三次產業結構是4.3:49.4:46.3。鑒于此,如何促進淄博在城市與鄉村文明上能夠協調均衡發展,則是自身發展遇到的課題。
從調研和有關材料得知,淄博在“建設全國數字農業農村示范城市”方面,是“有大格局”的。一則,在城市文明方面,注重從“組群式城市”的特點出發,升級交通體系、創新服務業格局等。二則,在鄉村,按照“全國數字農業農村示范城市”的規劃,注意把數字文明貫穿于“鄉村振興”的全過程,如在農業生產上,注重引用數字技術,發展“智慧農業”;在農村發展和農民生活及公共服務等方面,也開始把數字手段用于農村環境改造,并逐步走入“尋常百姓家”。
淄博的這些實踐和進展是值得肯定的。
三方面建議
下一步,淄博如何按照中央關于“深化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更上一層樓?建議牢牢“咬”住體制、結構、文明方式三問題不松口,久久為功,以便擔起壯大“山東之腰”的責任。為此提出三方面建議。
第一方面,體制:建議沿著“上中下三大層次”深化改革。
——上面層次:推進政府自身的“放管服”改革,特別是營商環境改革。須知,淄博市的“一號改革工程”并未完工。下一步,建議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的十大指標,可著重在“提升營商環境的軟實力”方面下功夫。
——中間層次: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推進要素的市場化配置改革。七大要素可分為兩組:物本要素(土地、資本、數據)與人本要素(管理、知識、技術、勞動)同時推進。
——下面層次:促進多種所有制企業健康發展。注意:企業發展的關鍵是企業家。淄博市委、市政府已經充分意識到了企業家的重要性,并在國內產生的影響。下一步應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關于“保護三權”(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的精神切實保護,以解決企業家(特別是民營企業家)“預期減弱”的問題。同時,要“包容國有與民營”,確保企業“兩平一同”,即: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對此要有切實措施。
第二方面,結構:建議參照筆者《人本型結構論》,促進“三個結構升級”。
——需求結構:針對中央講的“需求收縮”難題,重點推動“人”的消費需求,尤其提高“人”的消費能力。
——供給結構(即產業結構):針對中央講的“供給沖擊”難題,重點推動工業升級和高新技術產業“破題”。鑒于淄博第三產業2021年只占46.3%,低于當年全國平均水平(56.5%)十個多百分點,更低于深圳(62%)十六個百分點,應把發展第三產業提上日程。2020年我們曾提出一個《淄博市張店區的“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思路,可供參考。
——動力結構:建議由“小四新”(即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新技術)再升級一步,用“大四新”(即新體制、新供給、新要素組合、新主體)來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以增強“轉型升級”的突破力。這個問題筆者也有專文在《人民日報》發表,也可參考。
第三方面,文明方式:建議由傳統的“工業文明”邁向新的文明“生態文明”。
淄博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城市,生態資源是淄博寶貴的資源,也是淄博“發展的本錢”。以歷史觀看淄博,這么多年的鐵、煤、陶瓷和化工等傳統工業的發展,一方面增大了經濟規模,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全市環境的損壞。更嚴重的是,在相當一部分人的頭腦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工業文明”思維模式。
為此,建議淄博在發展“數字文明”的同時,能不能再開辟文明第二戰線——由傳統的“工業文明”轉到新的文明“生態文明”的軌道上來。具體意見,可以以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為切入點,在全市建立“天地人生命共同體”,真正造福于近500萬淄博父老鄉親,并惠及后代子孫。
淄博簡介
淄博,簡稱“淄”,山東省轄地級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山東區域性中心城市、現代工業城市,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淄博地處中國華東地區、山東省中部,南接臨沂,北接東營、濱州,東接濰坊,西接濟南,位于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兩大國家戰略經濟區與濟南都市圈交匯處,是山東半島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
淄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為齊文化的發祥地、世界足球起源地。淄博是全國文明城市之一。淄博是山水結合的組團式城市(組群式城市),有博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也是資源型城市和全國老工業基地,全國首批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設有山東省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齊魯股權交易中心)。淄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屬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淄博市張店區為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