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據是直接面向并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金融工具,尤其對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意義重大。《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調研發現,受多重因素影響,我國票據承兌金額占GDP的比例呈現下降趨勢,票據市場尤其是由企業承兌的商業承兌匯票市場發展較緩慢,面臨巨大資金壓力的中小微企業用票、出票困難重重。
應收賬款“票據化”程度有待提高
金鏈匯信科技 Apollo平臺創始人、總經理蔡劍暉介紹,很多中小微企業規模小、利潤少,且普遍缺少合格抵質押物,因此,依靠自身的主體信用去銀行融資較困難。但許多在產業鏈供應鏈上的中小微企業能拿到穩定的合同訂單,提供服務或產品后能夠有可預期的應收賬款回款,若將這些應收賬款回款“票據化”,充分發揮票據的憑證法定、天然確權、期限固定的優勢,以及支付結算、融資功能,就能有效疏通整個產業鏈供應鏈資金脈絡。
“票據可以在供應鏈的企業間多次背書流轉,企業收到票據,可直接持票對外背書支付,減少現金占用,使其應收應付款項得以在供應鏈上流轉和銷轉。原則上,只有處在供應鏈末端的中小微企業因發薪、納稅、還貸等必要的現金性支付需求才需要將持有的票據去銀行貼現融資。而其他供應鏈的企業實際上只需把票據背書支付出去就能解決其流動性問題。”江西財經大學九銀票據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趙慈拉表示。
雖然近些年在各類政策支持下,票據電子化基本實現,我國票據市場愈加規范。但數據顯示,我國票據承兌金額占GDP的比例呈現下降趨勢。上海票據交易所數據顯示,2015年全市場票據承兌金額是22.40萬億元,當年GDP總量是68萬億元;2021年,全市場票據承兌金額24.15萬億元,當年GDP總量是114萬億元。
由企業承兌的商業承兌匯票發展則更緩慢。上海票據交易所數據顯示,2021年全市場銀行承兌匯票承兌額為20.35萬億元,商業承兌匯票承兌額僅3.80萬億元,商票規模遠低于銀票規模,這與全球票據市場以商票為主的格局迥異。“另外,雖然沒有公開統計數據,但據我們了解,中小微企業作為出票人開出的商票在市場上少之又少。”蔡劍暉說。
多因素致中小微企業出票率低
商業承兌匯票為何在我國發展相對緩慢?中小微企業因何用票、出票困難?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由于中小微企業在貿易鏈條中處于較低地位,缺乏議價權和主動權,很多供應鏈上的大企業基于自身強勢地位,拒絕接受其供應鏈上的中小微企業用票據進行支付。
飛天下商旅是一家主要從事商旅管理服務的中小微企業,服務客戶均為大型國企、央企。由于商旅管理服務行業的特點,需要飛天下在日常經營中每周兩次替客戶墊付機票訂票資金,因此企業經營長期面臨著流動資金壓力。飛天下商旅相關負責人說,“給我們提供支付結算服務的銀行,看到我們每60天賬期的穩定回款數據,非常愿意通過票據貼現的方式為我們提供融資,但是上游企業對提供商旅服務的中小微企業只接受現金結算,不愿接受票據。”
小狗吸塵器是一家專注于吸塵器研發創新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也面臨著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不收票”的流動性難題。“我們很多零部件供應商都是國內外頂尖的生產企業,通常很強勢,需要預付定金且只接受現金付款,不接受票據。”小狗吸塵器CEO檀沖表示。
另外,產業鏈上的中小微企業即使擁有產業上游的真實訂單和交易背景,在同一個產業鏈上的下游大型生產企業出于風險控制的考慮,也會拒絕接收其開出并背書流轉的商業票據。“簽出來的商票沒有人要,沒有人要就意味著支付不出去,所以我干脆就不簽。”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由于我國商業票據市場的產業上下游信用生態還尚未建立起來,因此,商業票據市場發展困難重重。
2015年開始,一些核心企業依托自己在產業鏈上的優勢地位自建或與合作銀行聯合搭建封閉的供應鏈“應付賬款憑證”系統,也對規范、開放的商業票據市場存在擠壓。因此,商業票據市場發展困難重重。
據多位業內人士介紹,這類系統目前以大型央企、國企為主,對自己產業鏈上應付企業開具一張電子記賬憑證,類似于打了一張“白條”,允許上游企業可以拿著這些“白條”去核心企業的財務公司、合作銀行、參股或合作的保理公司、小貸公司融資。這種方式看起來能解決供應鏈上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但其本質是核心企業在封閉的體系內一手開“白條”、一手提供融資,這種憑證也不具備票據法賦予商業票據的法律保護,無法得到封閉體系外金融機構的認可,缺乏市場競爭機制。且隨著此類封閉系統的運行,其中中小微企業的流動資金將逐步變為了只能在封閉體系內使用和融資的白條,進一步降低自身地位和經營韌性,且變相承擔了整個供應鏈的融資成本,無形中抬升了整個供應鏈的運行成本。
部分中小微企業對商業票據的使用認知不足和使用成本也是制約商業票據發展的因素之一。目前,電子票據的支付結算、融資貼現等都可高效在線處理,但中小微企業財務人員對ECDS(電子商業匯票系統)的操作使用認知均很有限,對票據是否能夠真正獲得融資服務也存顧慮。
健全信用生態 引入融資擔保機制
如何大力推動我國商業票據市場進一步發展,使商業票據能夠為產業鏈上中小微企業提供必要的流動性支持,業內專家給出了以下建議:
針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信用生態尚未完整建立、尤其是中小微企業信用不足的情況,應鼓勵引入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來為產業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作為出票人的票據提供作為票據保證人的增信。
“小微企業作為出票人簽發的商業票據,如果專業擔保機構提供票據保證,那么它后手一定是愿意接受的,只要這種商票流轉起來形成一定規模,那么對于中小微企業商票的支付結算和融資就會有實際的推動。”一位票據業務專家也表示。
目前這種模式在部分供應鏈場景上已經有落地。記者了解到,國鐵集團供應鏈資金規模大、涉及多個專用物資供應商,潤滑油、軸承等專用物資不僅采購交易規模大,且全供應鏈周期比較長,但國鐵集團具有還款確定性強的特點。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合作的政策性擔保公司為國鐵供應鏈上的中小微企業作為出票人出具的商業票據提供票據保證,該票據依托“全國鐵路物資交易服務平臺”,通過票據背書實現基于產業鏈的交易支付,并通過與政策擔保公司合作有授信的銀行提供票據貼現融資,政策擔保公司、省級再擔保公司、國家融資擔保基金、融資銀行四方按照4:2:2:2的比例進行中小微企業票據貼現融資風險分擔,如此一來,既降低了業務風險,又提高了商業銀行的業務積極性。
業內人士認為,為了進一步促進國內規范的商業票據體系市場化發展,應該打破目前核心企業自身構建的封閉的供應鏈“應付賬款憑證”系統,對核心企業自營從事供應鏈金融予以一定限制。一位票據業務專家表示,要引導供應鏈上的企業直接簽發正規的商業票據,以正規商票進行支付流轉,如果供應鏈上的企業有融資需求,就直接用商業票據通過金融機構進行貼現融資。如果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開出金融機構愿意提供貼現融資的商業票據,供應鏈上收款的核心企業應該予以接受。
專家建議,為了解決小微企業對商業票據的使用認知不足的問題,也應積極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普惠金融培訓及減費措施,大力提高中小企業的商業票據出票率。(記者 張莫 汪子旭 北京報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