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財政部門陸續召開財政工作會議,為2024年財政工作“劃重點”。在剛剛過去的一年,地方財政雖然面臨較大收支平衡壓力,但總體依然保持平穩運行態勢,多措并舉推動積極財政政策落地見效,有力發揮了穩預期穩經濟重要作用。當前,地方財政運行具體呈現哪些特點,新一年各地財政如何積極發力?
穩的基礎不斷鞏固
“總體上看,去年以來地方財政穩中向好,與國民經濟發展的總體態勢相適應,財政經濟協調性不斷增強。同時,絕大多數地區稅收收入的增速和比重均在增加,而非稅收入的增速和比重均在減少,表明我國地方財政收入質量進一步提升。”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教授白彥鋒表示,從區域財政的發展狀況來看,西部、東北等地區的地方財政收入增長保持較快增速,表明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韌性得到進一步釋放,區域協調發展的程度得到有效改善。
這些特點在近期多地披露的2023年全年財政收支數據中可見一斑。比如,江蘇2023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9930億元,增長7.3%。其中,稅收收入完成7977億元,增長17.3%;非稅收入完成1953億元,下降20.5%。全省稅收占比為80.3%。內蒙古2023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83.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59億元,增長9.2%。
此外,湖南2023年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360.5億元,增長8.3%。地方稅收收入占地方收入比重達65.7%,較上年提升1.1個百分點。增值稅、所得稅之和占地方稅收比重達51.7%,較上年同期上升7.9個百分點,收入結構進一步優化。
“2023年我國地方財政總體運行平穩,‘三保’保障有力,支持企業紓困和經濟轉型發展力度不減,基礎科研和重點領域科技投入快速增加,政府投資增長明顯加快,財政政策支持穩外貿、穩出口、擴內需的力度持續加碼,為地方經濟穩定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吉林省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張依群表示。
近期,多地圍繞抓好今年財政收入工作進行了細化部署。比如,重慶市財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落實好各項減稅降費政策,涵養稅源、夯實稅基;規范非稅征繳,積極穩定土地收入預期;完善收益上繳機制,切實提高國有資本預算收入水平。廣東省財政工作會議明確,今年將狠抓財政管理改革,提升財政治理效能,不斷提升財政管理的能力水平;同時,要厲行節儉,把過緊日子的要求融入財政管理日常工作,強化政府投資項目成本效益管理,加強政府采購監管。
“總體來看,各地通過壓縮財政一般性支出、盤活存量資產資源、改組地方融資平臺、財政金融政策協同推進等多種措施,全面實現了地方財政收入保持較快增長、財政支出重點得到有力保障、地方債務增量存量平衡有序。”張依群表示,伴隨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相關政策效應加速釋放,地方財政穩的基礎將不斷被強化。
聚焦重點積極發力
從近期各地財政工作會議釋放的信息來看,今年地方財政進一步圍繞高質量發展聚焦發力、精準施策。比如,陜西財政部門把大力支持科技創新發展、著力助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多措并舉促消費擴投資等作為支持重點。“該保的必須保、該壓的必須壓、該砍的必須砍。通過加強管理、提升水平,用同樣的錢花出更大的成效,更好發揮財政政策效能,持續提升財政治理效能。”陜西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青海財政今年將緊盯重大戰略,聚焦生態保護優先、加快構建產業“四地”、精準保障重點項目、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強化落實科技創新,高效配置使用財政資源。廣東財政部門今年將著力支持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制造強省、教育強省、科技創新強省、人才強省、海洋強省建設,“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等方面工作。
“今年將完善集中財力辦大事工作機制,強化對重大戰略任務的財力保障。建立過緊日子常態化長效機制,持續降低行政運行成本。同時,加大‘三保’補助力度,筑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重慶市財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山西財政部門今年將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保障民生事業、促進城鄉融合與區域協調發展等作為工作重點。浙江財政今年將突出三大聚焦:一是聚焦突破性創新,加快推進高校基礎設施提質工程,加強財政科技投入績效管理;二是聚焦攻堅性改革,推進財政服務增值化改革、財政體制機制改革以及數字化改革;三是聚焦提升性開放,大力吸引外資,助力優化省域開放布局。
“今年將強化政策支持和財力保障,全力服務新時代安徽高質量發展。”安徽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比如在支持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方面,將集中財力保障國家重大戰略科技任務,深化財政科技經費分配使用機制改革;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育優先發展;加強“安徽人才行”系列活動財政保障,推動深入實施人才興皖工程。在支持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興產業聚集地方面,將重點支持汽車“首位產業”發展;用好財政補貼、貸款貼息、稅收優惠等政策工具,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優化制造強省財政政策供給,推動提升企業競爭力。
近日召開的廣西財政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今年將堅持鍛長板與補短板并舉,以更高站位保重點。堅持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全力支持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擴大有效需求、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做好“三農”工作,以及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不斷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直面挑戰提質增效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仍面臨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等困難和挑戰,這也給地方財政平穩運行帶來一定壓力。“今年,地方財政收支總體上仍會處于緊平衡狀態,政府投資項目質量和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財政應急能力和可持續發展還需持續增強。”張依群表示。
“2024年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一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先立后破,以分稅制改革30周年為契機,積極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做實地方稅體系,充分調動地方財政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統籌好量的適度擴張與質的有效提升,堅持適度的地方財政支出強度,把握好利率水平走低、地方債籌資成本較低的良好時間窗口,降低地方債籌資成本,提高地方債資金的支出效率。”白彥鋒建議,同時要強化財政過緊日子的要求,壓減不必要的財政支出,為民間資本提供更為廣闊的作為空間,持續發力推動財政經濟實現良性循環。
新一年起航,各地財政已開始積極行動。比如,上海近期研究出臺“小升規”支持政策,采取對本年首次升規并實現規上定報入統的新開業(投產)工業企業,給予不超過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等梯度性支持政策,為推動“小升規”企業發展壯大為“專精特新”企業奠定基礎。江蘇進一步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根據縣級“三保”等必要支出需求、財政困難程度等情況,采用因素法分配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加大對“三保”保障壓力較大地區的傾斜支持。云南近期圍繞促進外貿發展資金、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補助資金等出臺了相關管理辦法,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近期,廣東省財政下達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資金7.74億元,重點支持廣州、珠海、汕頭等14個省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地市,推動中小企業在設計、制造、銷售、服務、管理、安全等各環節實現數字化升級。此外,還下達3.46億元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補資金,覆蓋廣州、珠海、汕頭等15個地市,企業可用于創新和研發投入、技術成果產業化應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等方面。
“地方要大力培蓄后續財源,積極鼓勵加大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發投入,加快促進產業轉型和市場競爭力提升。”張依群表示,要推動重點領域、重大項目財會監督、績效評價與日常管理相結合,增強政府預算約束力和執行力,保證財政資金高效利用和良性循環。同時,強化財政金融政策協同聯動效能,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環境。(經濟日報記者 董碧娟)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