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利好頻出 精準滴灌(引題)
紓困政策“解渴”中小企業(主題)
近期,圍繞助力中小企業紓困解難、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進一步激發中小企業活力,一系列“暖企”實招頻頻推出、加速落地。
12月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和保障農民工工資及時足額支付的措施。
以國家政策精準“滴灌”中小企業,這并非今年首次,中小企業為何受關注?哪些企業將更多受益?
惠企政策及時精準
11月18日,李克強在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上專門關注到中小企業,明確提出要“支持制造業企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解難和創新升級”。11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通知》,提出了進一步加大助企紓困力度的九大舉措,其中商務部按職責分工承擔了推動緩解成本上漲壓力、著力擴大市場需求兩項舉措中的相關工作。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劉向東表示,中小企業健康穩定發展事關國計民生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但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中小企業正常經營面臨多重挑戰,因此黨中央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紓困,全力確保其能更好地在穩增長、保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在全國4600多萬家企業主體中,中小企業占比高達90%以上,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
對于中小企業當前的生存狀況,劉向東認為,受疫情影響,中小企業面臨多重挑戰,既有市場需求萎縮、訂單不足和物流受阻等困難,也有前期上游原材料價格高漲、用工難用工貴、應收賬款回款慢和投融資受困等突出問題,部分地區停電限電等因素也帶來不小沖擊,倘若不能保持正常的經營和現金流,中小企業的經營將不可持續。
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專職副會長任興磊亦坦言,現在國家推出紓困中小企業的舉措為中小企業帶來一場及時雨。一方面世界經濟下行趨勢持續,貿易保護主義升溫,中小企業外部發展環境尚不穩定;另一方面,盡管從2020年第三季度開始國內消費和出口兩大驅動力陸續回升,但中小企業仍受到成本上升、融資困難、投資后勁不足、生產經營壓力加大等諸多問題的困擾。
“專精特新”獲重點扶持
“國務院新推出的中小企業紓困幫扶舉措涵蓋了資金、市場秩序、用工對接、用能成本、金融支持等方面內容,非常精準。”劉向東分析說,此次政策的特點是實招多,比如提出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促進大型企業擴大向中小企業采購規模、鼓勵班輪公司推出中小企業專線服務、用好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以及用好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資金等,可以精準有效地扶持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劉向東預計,這些舉措將有助于中小企業進一步擴大市場、降低運營成本和拓展發展空間。“各地在執行中要因地制宜地壓實各方責任,切實把中小企業運營困難擺在突出位置,助其渡過難關的同時,也推動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
國際商報記者發現,“專精特新”是今年以來中小企業扶持政策的重點領域。比如今年1月財政部等部門印發《關于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中央財政累計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在5年內分三批重點支持1000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3月,銀保監會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量身定制金融解決方案;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要“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1月,北京證券交易所鳴鑼開市,“專精特新”成熱詞。11月以來,《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若干措施》《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關于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通知》《“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出爐,“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均受到重點“關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研究員許英杰表示,“專精特新”企業指的是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的企業,這些企業不僅在就業、稅收等方面作出了貢獻,而且對推動創新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均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政策中受到重點支持。(記者 吳力)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