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中國5G商用將迎來三周年。根據工信部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5月底,我國建成5G基站超過160萬個,基站總量占全球60%以上,5G移動電話用戶達到4.1億戶。
5G商用三年來,我們的日常生活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在規模化應用的關鍵期,5G需要在哪些領域繼續深耕?實現5G全覆蓋之后,6G還有多遠?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5G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李珊和5G應用創新中心副主任杜加懂。
5G賦能千行百業,不斷培育壯大相關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
記者:5G應用涵蓋交通、醫療等諸多生活領域,案例超過2萬個。除了“網速變快”的體驗之外,5G通信還給日常生活帶來了哪些改變?
李珊:我國5G應用已進入規模化發展的關鍵時期,聚焦重點領域,賦能千行百業,加快推出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
在賽事直播等方面,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首個5G網絡全覆蓋的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上,“子彈時間”360度全景回放、“毫秒級低時延多視角切換”“8K VR超高清直播”等應用,為全球觀眾帶來了精彩的觀賽體驗。在文旅方面,許多景區推出云直播、云觀景等業務,還有5G網紅打卡、5G AR景區游覽等,給用戶帶來更加豐富的觀景體驗。在教育領域,全國多所高校進行積極探索,涌現出一批5G空中課堂、5G虛擬實驗室、5G云考場、5G智慧校園等典型應用。在信息消費領域,國內運營商面向消費者提供5G云游戲、5G+4K/8K超高清直播與互動等休閑娛樂應用。
杜加懂: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5G賦能智慧醫療的作用尤其明顯。全國已有超過600個三甲醫院開展5G在急診急救、遠程診斷、健康管理等場景應用,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火車站、機場、地鐵等公共交通、人群密集的區域大多采用5G+熱成像的技術,可以快速準確完成大量人員的體溫檢測和監控,識別出溫度存在差異的個體,同時將數據更準確快速地實時回傳。
高速可靠的5G通信網絡,也成為核酸采集工作站進一步數字化、智能化的基礎設施。在部分城市,5G核酸采集工作站陸續投入使用,積極助力“15分鐘核酸服務圈”。幾平方米的工作站內整合了門禁、消殺、溫控、視頻監控、5G云醫護智聯終端等多種功能,可以實現身份核驗、按壓消毒、醫廢處理、信息上傳、數據分析等“采、送、檢、報”的全流程服務,以此提升采樣效率、優化人員配置。
在院前急救方面,傳統的急救是救護車把病人拉到醫院后才實施檢查和搶救,整個過程時間較長。有了5G的輔助,病人在被送上車的那一刻,醫護人員就可以利用5G醫療設備完成一系列基礎檢查,并通過5G網絡將醫學影像、病人體征、病情等關鍵信息實時傳輸到醫院,院前院內無縫銜接,及時做好術前準備。同時,“5G+遠程會診系統”能夠充分利用優質專家的資源,接收治療現場的影像,通過遠程會診系統,專家對偏遠地區的醫院重癥、危重癥進行會診,能夠及時進行救治指導。
在適老化服務方面,5G技術與感知、人工智能的技術融合能為老年人身體健康維護、居住質量提升帶來極大便利。在身體健康方面,對于老人身體機能下降、慢性病等多發情況,可以利用5G實現對老人脈搏、血壓等全天候、全維度的智能監測,并將數據及時發送給后臺醫生,便于提前發現病情并給予治療。在居住方面,5G防摔墊、睡眠監測、一鍵智能報警等應用,可有效提升老人居住質量,特別是對于獨居老人,能有效防止意外情況發生。
面向消費者(to C)和面向企業(to B)網絡建設并行,三年來持續擴大5G覆蓋范圍,拓展5G應用場景
記者:從2019年5G商用牌照發放至今,中國的5G通信事業已經走過三年時間。三年來,我國5G建設的重點正在發生哪些改變?
杜加懂:在工信部“適度超前”的網絡建設原則指導下,我國5G網絡規模呈現跨越發展。2019年,5G商用牌照發放半年,我國5G基站就超13萬個。2020年全部已開通5G基站超71.8萬個。2021年我國5G基站達142.5萬個,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達10.1個,5G移動電話用戶達3.55億戶。2022年,截至目前已經完成160萬個基站的建設,成為全球首個基于5G獨立組網的國家。
5G建設策略與4G網絡建設不同,我國5G網絡建設是to C和to B網絡建設并行。在to C領域,預計今年5G網絡基本能滿足消費者應用需求。在to B網絡建設方面,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都推出5G行業虛擬專網品牌,開始面向行業構建5G to B一張網,為行業提供更加實時、可靠的服務,5G行業虛擬專網超過5325張。
李珊:在我國5G網絡建設初期,主要任務是擴大覆蓋率。城市等人口密集地區是5G覆蓋的重點。在5G建設速度上,前年和去年我國每年新建基站數都在60萬個左右。短短三年的時間,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網絡,目前所有地級市5G覆蓋率已實現100%,鄉鎮覆蓋率超90%。如今5G覆蓋重點開始從城鎮向農村轉移。根據中央網信辦等五部門聯合印發《2022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部署,到今年底,5G網絡將實現重點鄉鎮和部分重點行政村覆蓋,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超過60%。
另外,5G網絡建設的優化也將是下一步的重點。“人多的地方5G信號差、室內信號弱”,這是不少人的感受。因為建設初期,網絡覆蓋注重的是廣度,隨著用戶量的增長,熱點地區的流量在高峰期會出現激增,導致用戶體驗下降。此外,網絡覆蓋是從室外逐步向室內擴展的,初期由于室內覆蓋不足,導致信號較弱。因此,隨著5G用戶持續增長,優化提升網絡質量,提升室內網絡覆蓋愈發關鍵。
除了繼續擴大覆蓋范圍之外,5G的發展重點逐漸側重到5G應用上。尤其是近年來我們國家在各層級重要政策中都提出拓展5G應用的措施,5G應用場景得到極大豐富。
5G應用規模化發展將經歷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預熱階段,主要任務是開展技術驗證,驗證5G技術在行業當中的可用性。目前很多行業已經跨越了這個階段,已經消除了技術的不確定性。第二階段是起步階段,主要任務是開展場景適配,明確場景和需求,形成解決方案,當前大部分重點行業處于此階段。第三階段是成長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開展行業的適配,5G應用產品和解決方案不斷與各行業進行適配磨合和商業探索。第四階段是規模發展階段,龍頭企業實現規模應用,盡快降低成本實現規模量產,找出商業模式。這個階段除了龍頭企業能夠實現規模化降低成本之外,也應逐步向中小企業延伸。當前,少數先導性的行業比如工業互聯網、醫療已經率先進入了成長階段,開始進行行業適配,大多數行業的5G應用仍處于第一和第二階段。
5G方興未艾,6G開啟探索,一代代通信標準的升級不只為滿足當前需要,更為奠定未來基礎
記者:從3G“突破”到4G“并跑”再到5G“領跑”,作為邁向“十四五”規劃藍圖目標的關鍵一環,未來我國通信事業將迎來怎樣的發展?6G時代何時到來?
杜加懂:5G時代,我國在技術和產業上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在技術標準方面,我國參與標準制定的公司數近40家,累計貢獻5G核心設計文稿數超5000篇,占比超30%,標準必要專利占比33.5%。在產業方面,全球排名前五的網絡設備商,我國有華為、中興兩大廠商,華為排名第一。在終端方面,2021年全球手機出貨量排名前五的廠商,我國占據三席,分別是小米、OPPO和vivo。在移動芯片方面,我國占全球排名前五中的兩席,分別是華為海思和紫光展銳,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5G應用方面,我國5G應用項目超過2萬個,涵蓋工業、能源、醫療、文旅等20多個大的行業門類,覆蓋我國31個省區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等。
未來我國通信事業發展將主要沿著三個方向前進。
一是進一步發揮5G等信息技術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賦能作用。工信部連續4年組織“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總參賽項目數超2萬個,參賽單位有7000家,覆蓋我國幾乎所有省區市,大大推動了5G與行業融合發展速度。后續需要推動構建ICT(信息與通信技術)與行業融合技術及產業體系,推動信息技術與各行業融合技術、設備及系統創新,以信息技術的先發優勢來帶動我國工業等行業的數字化變革。
二是進一步夯實我國在通信方面的技術和產業基礎。2019年6月,工信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指導產業界成立了IMT-2030(6G)推進組,積極推進6G愿景需求研究、關鍵技術研發、標準研制及國際合作交流等各項工作。目前正在開展6G愿景及潛在技術的研究工作。
三是加強國際交流,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5G、6G等信息技術的發展包括研發、建設、應用都需要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營造良好的國際發展氛圍,推動形成共同的標準。同時借助“一帶一路”等走出去,實現我國與國外在技術、產業及應用方面的全面合作,讓“中國經驗”能夠惠及更多人。
李珊:在移動通信技術發展史中,中國經歷了“1G空白、2G追隨、3G突破、4G并跑”的過程。直到5G時代的來臨,中國開始“領跑”全球通信技術。而一代代通信標準的升級,不只是為了滿足人們當前的需要,更是為了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由通信技術變革引發各行各業的創新和變革,遠比通信行業本身的發展更有價值。
按照移動通信十年一代的發展規律,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均已啟動6G研究,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布局科研項目等措施,加速6G創新技術研發。我國高度重視6G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前瞻布局6G網絡技術儲備。我國已經成立IMT-2030(6G)推進組,統籌我國6G技術研究和產業推動工作。作為5G通信的“領跑者”,我國可以充分利用5G商用的經驗夯實6G發展基礎,深入分析總結現有5G難以滿足的應用方向,逐步明確6G的潛在業務場景,引導6G愿景需求的形成和完善,讓數字化發展成果更好地造福人民、造福社會、造福世界。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