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AI大模型”成為近日的熱門詞匯。
隨著多家上市公司官宣進入AI大模型領域,國產AI大模型的關注度不斷提升。投資者互動平臺上也“熱鬧非凡”,多家上市公司被詢問是否會推出大模型產品、有沒有為大模型產品提供技術支持等。大模型的熱度由此可見一斑。
浙商證券表示,在ChatGPT背后,不斷迭代的GPT系列使得大模型成為當下科技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未來,大模型將成為AIGC時代的核心支撐。
國產AI大模型競爭開啟
僅4月10日,就有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在大模型領域的最新進展。昆侖萬維宣布,公司與奇點智源合作自研、能夠真正實現智能涌現的國產大語言模型——“天工”3.5發布在即,并將于4月17日啟動邀請測試。據昆侖萬維介紹,“天工”大模型已經非常接近ChatGPT的智能水平。消息發布后,4月11日,昆侖萬維收漲9.5%,報45.76元/股。
同日,商湯科技對外發布了“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體系,推出自然語言處理、內容生成、自動化數據標注、自定義模型訓練等多種大模型及能力。軟通動力也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在數據業務方面,公司正在開展多模態大模型的研究,并已將其應用于例如風險識別等以圖、文、視為一體化數據源的綜合管理業務領域。
4月11日,阿里云正式發布自研大模型“通義千問”。此前,華為云人工智能領域首席科學家田奇也介紹了盤古大模型的進展及應用,著重介紹了CV大模型和科學計算大模型的應用范例。還有多家公司透露了發布大模型產品的計劃。國產AI大模型已呈“百舸爭流”之勢。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所所長武超表示,大模型在整個生態中的定位,類似于智能手機時代的操作系統或應用商店,這一領域最終能領跑的龍頭公司有望達到萬億元級市值,但競爭也會非常激烈。
“我國AI產業偏重于視覺識別技術的研發和應用,近年來,視覺識別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近期,以自然語言處理為核心的GPT大模型崛起,給AI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思路。因此,許多公司開始向大模型方向布局。”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大模型與傳統人工智能相比,能夠更有力地促進傳統行業的智能轉型。國內大型互聯網企業也基本認為大模型的開發是面向未來的一個重要機遇。”北京社科院研究員王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外,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模型推出以后,市場的關注度非常高,上市公司在這一領域布局新的業務條線,能夠有效獲取市場關注,有利于企業的未來發展。
算力芯片領域受關注
大模型發展的背后除了海量數據之外,還需要龐大的智能算力支撐。
國際數據公司(IDC)等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智能算力規模達到268百億億次/秒,超過通用算力的規模;預計未來5年,我國智能算力規模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52.3%。
智能算力的發展與算力芯片息息相關。“GPU芯片是加大AI算力的核心。目前適合構建大模型的算力芯片就是GPU芯片。”張孝榮說。
王鵬也認為,“大模型對算力的要求很高,傳統芯片相對低端化,算力有限。高端化的芯片比如GPU,其算力速度相對更快,有利于大模型的訓練。”
不過目前,我國GPU芯片的發展還面臨著一些阻礙。據張孝榮介紹,一是限于美國政府禁令,我國企業當前無法獲得最先進的英偉達GPU;二是英偉達GPU價格昂貴,供應中國的單塊芯片價格在1萬美元至2萬美元之間,而一個大模型需要數萬塊GPU,以此推算,算力投入至少需要幾十億元人民幣,成本巨大。
“國家有關部門需加大政策扶持,進一步推動智能計算中心的建設運營,推進智能算力相關領域的發展,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盡快解決算力芯片領域的瓶頸問題。”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知名互聯網專家郭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上市公司正在積極推進算力芯片領域建設。4月11日,甬矽電子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正在積極研發與算力芯片相關的封裝技術及產業應用。此外,中興通訊總裁徐子陽曾在業績說明會上透露,公司將于今年年底推出支持ChatGPT的GPU服務器。(本報記者 許林艷)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