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以大模型為代表的硅基大腦與裝備各種傳感器的關節連接起來,讓“寫一段代碼做一件事”的機器人具備自主“知行合一”的能力,這就是去年以來最受資本熱捧的人形機器人。據國際市場研究機構Stratistics MRC預測,2021年到2028年,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從15億美元增長至264億美元,增長接近18倍。
量產落地已近在咫尺,人形機器人何時才能像手機一樣成為日常消費品?在日前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大模型與智能機器人創新發展大會上,專家表示人形機器人還需邁過關節、數據集和應用場景三道坎,“入戶”可能會先從租賃模式開始。
人形機器人貴在關節,占整機成本2/3
為何人形機器人被業內稱為“最難的機器人”?因為它像人一樣,由大腦、小腦、皮膚、五指、全身關節、精巧軀干組成,每一部分都涉及大量技術細節?!按竽X對應智能系統,小腦對應控制系統,五官對應感知系統,執行則通過關節完成?!鄙虾C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周梅杰說。
當下,人形機器人造價最高的是關節,關節主要由電機、驅動器、減速器、編碼器、力傳感器等組成,約占整機成本的2/3。比如驅動機器人實現高精度運動和靈活性的伺服電機,國外平均售價多在2000至3000元人民幣左右,平均一個人形機器人需要20至30個,僅電機成本就達10萬元人民幣。
在硬件方面,人形機器人企業遭遇的最核心問題是驅動器。周梅杰透露,全尺寸人形機器人需求的驅動器電流在300安培左右,而現在主流驅動器只能做到120安培左右。目前大部分人形機器人的驅動器來自一家能夠提供200安培電流的以色列廠家,而一臺這樣的驅動器售價約2萬元人民幣。瞄準這一痛點,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正在開發大功率驅動器,預計電流可達300安培,成本可降至千元左右。
動作不到位,缺乏大規模標準化數據集
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興起,人形機器人體內將部署專用大模型,從而理解人類發出的指令,并完成各種任務,而訓練機器人大模型的“原料”就是數據集。
“國內目前缺乏大規模標準化數據集已是共性問題?!敝苊方苷f,標準化數據集包括數據采集、數據上傳、自動化標注、模型訓練、大規?;貧w測試、應用驗證以及數據增強等一系列行為,需要對行業和機器人有很深的了解。
今年4月,由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牽頭,聯合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的科研團隊,以及傅利葉智能、智元機器人等企業,啟動了人形機器人數據集建設項目。數據集將向國內企業和科研團隊開放,用來訓練人形機器人大模型,讓機器人擁有發達的大腦和小腦。
專注于機械臂研發制造的具身智能企業非夕機器人也在從事相關研究,他們將數據集定義為“原能力”。非夕科技副總裁胡曉平解釋說,非夕做機械臂底層功能解析時參照了大量人類行為學研究,將人的復雜動作拆解為最基礎的64個原能力,在此基礎上可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方式,實現與物理空間交互的各種復雜操作。
目前,非夕機械臂的力矩傳感器偏差已可控制在萬分之三以內,無論是切雞塊、自動擺盤還是給榨菜去根,都可以得心應手。
場景紛繁復雜,產品或租或賣加速上市
“價格越低、市場應用越廣,人形機器人就能越快走進千家萬戶?!鄙虾t錄V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泳文說。在剛剛結束的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上,翡沄機器人握著小拳頭、邁著小碎步的模樣,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之所以如此關注應用端,是因為人形機器人是一類由需求驅動的產品。
“一款進入健康養老領域的人形機器人,可能集各種健康產品功能于一身,比如量血壓、量脈搏或更多醫療輔助功能,每個人都可根據自身需求進行功能定制?!边_闥機器人副總裁王志偉說。
在提升人們對人形機器人的接納度上,廠家花樣百出。王志偉透露,今年底達闥將向市場推出雙足人形機器人,消費者可根據各自需求對它進行自定義改造。明年公司將推出保姆機器人,會采用租賃方式讓其快速走進用戶生活。
專家們相信,在人們面前展開的,是一個到2050年數量有望超過人類、產業規模超過30萬億美元的龐大市場。在這個領域,中國一定會誕生偉大的企業。(記者 沈湫莎)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