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印發《國內旅游提升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計劃》)。在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保障措施方面,《計劃》提出,要加強金融支持,引導金融機構結合自身業務和旅游企業生產經營特點,優化信貸管理,豐富信貸產品,支持旅游設施建設運營。
旅游產業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發展旅游業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旅游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10.94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1.05%。
在促消費政策等多重利好促進下,今年以來,國內旅游產業基本恢復常態,正在從全面復蘇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型。據文化和旅游部10月末公布的數據,根據國內旅游抽樣調查統計結果,2023年前三季度,國內旅游總人次36.74億,比上年同期增加15.80億元,同比增長75.5%;居民國內出游總花費3.69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97萬億元,增長114.4%。
今年中秋、國慶假期的數據也顯示出旅游產業由復蘇轉向增長的趨勢。在8天的假期中,國內出游人次為8.26億,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71.3%,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04.1%;國內旅游收入為7534.3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29.5%,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01.5%。
在這一背景下,國內旅游業三年提升計劃是進一步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政策利好。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計劃》提出加強對旅游業的金融支持,對旅游業的發展意義重大。金融支持有助于優化旅游設施建設運營,進一步釋放旅游消費潛力,促進旅游業的創新發展和融合發展,提高旅游服務質量和水平,助推旅游業的轉型升級。
金融一直是支持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力量。2022年7月份,中國人民銀行、文化和旅游部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行業恢復發展的通知》,以發揮金融管理部門、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金融機構各方合力,促進文化和旅游行業恢復發展。
今年4月份,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會同各支持機構聯合實施2023年度“百城百區”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消費行動計劃,通過文化和旅游消費惠民措施、文化和旅游消費促進活動、文化和旅游小微企業減費紓困等方式,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活力。
國務院辦公廳今年9月份印發的《關于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也提到,要拓寬融資渠道,引導金融機構支持旅游設施建設運營。
在田利輝看來,下一步,政府可以通過增加財政投入、發行旅游國債等方式,加大對旅游業的資金支持力度,為旅游設施建設和運營提供更多的資金保障;金融機構可以結合旅游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開發適合旅游業的信貸產品,如旅游設施貸款、旅游開發貸款、旅游消費貸款等,以滿足旅游企業在設施建設、旅游開發、旅游消費等方面的融資需求。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金融機構可以結合自身業務和旅游企業生產經營特點,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結合景區樂園、周邊餐飲、圖書文創、酒店商店等多個消費場景,實施助企惠民行動計劃,完善消費金融、場景金融和便捷化支付體系,全面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釋放旅游消費的巨大潛力。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