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旅游市場的持續火熱,網絡上出現了不少出游“避坑指南”。這些指南涵蓋熱門景區和各種小眾旅游目的地,涉及門票、交通、住宿、餐飲、購物等方面,能幫助人們提前了解景區真實情況,受到游客歡迎。
“避坑指南”為何火?這源于一些景區利用信息不對稱進行虛假或夸大宣傳,叫人難辨真偽,遭遇不愉快的旅游體驗,甚至產生經濟損失。而“避坑指南”是游客基于親身經歷的經驗之談,對部分景區設施不完善、服務不到位等情況的描述有參考價值,被不少人視為出游攻略。
“避坑指南”其實就是網友給旅游目的地的差評。景區應充分重視、主動作為,梳理自身問題,著手整改完善,盡快把“坑”填上。“避坑指南”倒逼旅游行業加強自律,進一步營造更加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同時,相關部門要暢通游客投訴渠道,降低消費者異地投訴與維權成本。
不可否認,“避坑指南”也存在局限性。比如,每個人的旅游體驗有所不同,“避坑指南”所反映的信息可能存在片面性;個別人還可能故意發布虛假信息,誤導消費者。對此,相關部門和旅游平臺需加強監管和甄別。
“避坑指南”的走紅反映了人們對更高品質旅游體驗的追求。暑期旅游旺季即將來臨,旅游行業應以游客的需求為出發點,切實提升服務質量,完善旅游設施,為游客提供更加安全、舒心、愉快的旅游體驗。?(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林紫曉)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