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競爭太激烈了,賠錢也得賣。”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走訪北京地區多家汽車4S店,銷售人員向記者感慨。
車市“價格戰”硝煙再起。據記者不完全統計,8月份以來截至8月15日,已有11家車企宣布對旗下部分車型降價,降價幅度在1萬元/輛至6萬元/輛不等。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汽車降價促銷氛圍在終端漸濃,部分車型的降價已落地實施。
“‘價格戰’對汽車產業的影響是雙面的。”Co-Found智庫秘書長張新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價格戰”可以刺激汽車銷售,緩解行業庫存壓力;另一方面,“價格戰”也在擠壓企業的利潤空間。
“價格戰”硝煙再起
“市場競爭太激烈,近期降價促銷主要是為了達成年底的銷售目標,加速搶占市場。”北京市海淀區一家4S店工作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門店的降價政策將持續到年底。
記者注意到,在該店內最顯眼的位置擺放著展板,上面列明了正在降價的4款車型。“這上面標注的是零售價,降價后的價格都比標注價要低,現在買很劃算。”上述工作人員說。
而在另一家汽車4S店內,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店內擺設的兩款車型都在降價。”就其中一款售價為24.88萬元的新能源車型,該工作人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經過價格優惠、店內補貼以及北京市政府的補貼,上完保險后的最終價格為18.88萬元,相當于一輛車便宜了6萬元。
實際上,進入8月份,汽車“價格戰”硝煙逐步蔓延,目前已有逾10家車企參戰,其中既有造車新勢力也有傳統車企。
“這輪‘價格戰’側面反映了市場的激烈競爭,新能源蠶食燃油車市場,一些合資品牌不得不犧牲利潤保市場。此外,今年以來動力電池價格回調,使得新能源車成本降低,也驅動了此輪降價。”蓋世汽車研究院研究員王顯斌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除了上游原料價格下調及市場充分競爭外,銷量疲弱尤其是純電動車7月份增速放緩,也迫使不少車企通過促銷力求銷量增長。”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40.1萬輛和238.7萬輛,環比分別下降6.2%和9%,同比分別下降2.2%和1.4%。
此外,也有觀點認為,經銷商持續高企的庫存也是“價格戰”上演的另一原因。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7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均在榮枯線之上,處在不景氣區間。其中,7月份預警指數為57.8%,同比上升3.4個百分點,環比上升3.8個百分點。
企業仍需不斷創新
“價格戰”持續上演已引發業內關注。
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曾表示,價格戰不是大家追求的,但是作為企業來講必須隨時做好打價格戰的準備。“不但自主品牌如此,合資品牌廣本、廣豐也是如此,生存下來的企業都是競爭戰場上戰勝的企業。”
值得關注的是,競爭加劇下,汽車產業洗牌加速。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曾公開表示,過去3年,已關停并轉的品牌達75個,未來2年至3年,保守預計60%至70%的品牌將面臨關停并轉。只有產品好、技術強、規模大、轉型快的頭部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
“‘價格戰’是一種無序的市場競爭,不利于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但是,經歷過‘價格戰’之后,行業會出現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市場格局。”對于此輪“價格戰”,長城汽車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坦言,長城汽車不畏懼“價格戰”,會根據市場的變化,做相應的價格策略調整。
上述長城汽車負責人進一步表示,新能源汽車已經走到了關鍵路口,“放血式”的價格戰絕對不是長久之計,只有堅持長期主義,讓體系具備“造血”能力,企業才能走得更遠。
“我們還是會按市場需求走,不會為了沖銷量而去盲目降價。”一家車企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市場要有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車企制勝的關鍵還是要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
張新原認為,從長遠來看,企業還是需要不斷創新、提升產品質量、改善售后服務、塑造品牌形象,獲得市場和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構建長期的市場占有率和品牌優勢。()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