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就必須保持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定力,讓綠色始終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生態興則文明興。黨的十八大以來,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2021年,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7.5%,全國地表水Ⅰ類至Ⅲ類水質斷面比例達到84.9%,天然氣、水核風光電等清潔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3%……一系列數據令人鼓舞,背后則是各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不懈努力。
不過也要清醒認識到,生態環境修復和改善,是一個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堅持不懈、奮發有為。目前我國碳減排任務仍然十分繁重,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和以公路貨運為主的運輸結構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生態環境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還沒有到來。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仍需久久為功。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要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決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要堅決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深刻認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遠意義,深刻理解“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科學內涵。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要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一方面,要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上推動經濟發展,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倒逼經濟加快轉型,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綠色化技術改造,要脫下“滿身灰”、披上“生態綠”;另一方面,要搶抓未來產業發展機遇,加緊布局清潔能源、數字經濟等新興綠色產業,力爭形成越來越多新的經濟增長點,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綠色動能。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要持續加強生態治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國已經明確建設美麗中國的兩個階段性目標:到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生態文明全面提升,實現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篙松勁退千尋”,生態環境治理決不能松氣歇腳,必須錨定目標,方向不變、力度不減,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中國經濟網供稿)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