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越來越多的海外車企選擇“加倉”中國市場,并加強與本土企業的合作,布局未來市場制高點。
日前,德系車企大眾汽車集團(以下簡稱“大眾汽車”)先是決定投資25億歐元進一步拓展位于合肥的生產及創新中心,隨后又宣布將聯合小鵬汽車開發面向中國市場的高性能電子電氣架構。“總部交給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對中國市場的現狀做出清晰的分析,并相應地形成大眾汽車的對策、制定戰略。”大眾汽車負責中國區業務的管理董事貝瑞德直言,在快速變化的中國汽車市場,本土化合作和決策、成本效益和快速的開發節奏對于保持競爭力至關重要。
此前在電動化轉型方面“慢半拍”的日系車企也選擇提速。近日,本田汽車針對中國市場推出純電品牌——“燁”。本田中國本部長五十嵐雅行表示,針對當下的中國市場燃油車份額縮小、新能源車份額擴大的情況,本田必須及時采取措施去應對。本田新品牌將堅持中國研發中國智造。
海外車企緣何持續“加倉”中國市場?
筆者認為,中國消費市場潛力巨大且空間廣闊。隨著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的落地實施,新的消費潛能正不斷被釋放出來。
此外,我國正在加快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并積極推進交通等領域的清潔低碳轉型,這為海外車企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汽車產業作為集新能源、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新興技術于一體的朝陽產業,其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發展趨勢為海外車企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開辟了新的空間。
與此同時,我國車企在智能化技術、開發平臺等方面的實力得到了廣泛認可,在讓海外車企倍感壓力的同時,也為其提供了難得的契機,即通過押寶中國市場、加強本土合作,推進新能源轉型。
可以說,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迅速崛起,給歷史悠久的汽車工業帶來了諸多新的變化。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海外車企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中國市場也將成為全球車企打造未來競爭力的技術高地。(龔夢澤)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