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他懷著澎湃壯志,走出了桂林理工大學的大門,回到了他的家鄉山東,帶著簡單的行李,帶著父母親的囑托來到了建筑工地。淄博、菏澤兩座城市有著他勤勞的身影,日夜奮戰,精益求精,將這些項目一步步從藍圖變為現實,以技術創新為建設添磚加瓦。
“堅守與執著”是對遲恩濤最好的詮釋。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的他,從最基層的崗位做起,一步步成長為項目建設的行家里手。2022年底,他來到趙樓雅苑項目,擔任工程部經理。
中建筑港趙樓雅苑項目屬于政府安置建設工程,也是加大力度進行安置房建設是深化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需要。項目建成后,將有效保障人民群眾住房需求、提升當地居民的居住環境和居住質量,對促進牡丹區的城市化進程和現代化建設,提升區域的形象有著重要影響。
“來到公司的重點項目,在自豪的同時,也很擔心,技術不過關怎么辦?”遲恩濤回憶道。他深知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只能扎扎實實、日復一日去充實自己。為了快速提高技術水平,他為自己制定了嚴格的學習計劃,從工程施工技術、施工組織、項目管理等專業知識到施工的工序工藝、規范標準,組織成立了QC小組積極開展科技攻關。深夜辦公室都能看到他刻苦鉆研的身影。同辦公室的同事談到“拼命三郎”遲恩濤,滿心佩服。
“高樓的崛起讓人感到心情愉悅,仿佛看到了自己也在白云間自由翱翔,過程雖然辛苦,但看到大樓即將落成,倍感欣慰和自豪?!边t恩濤指著正在進行裝飾裝修的大樓激動地說。中建筑港趙樓雅苑項目目前已完成二次結構施工,各個樓棟單體已露真容,多棟產業大樓不斷刷新城市天際線……隨著施工外架的拆除,項目逐漸掀開“蓋頭”顯露真容,其“挺拔的身影”格外引人矚目。
“我的人生正像這幾棟單體建筑,從一個比較低的起點,通過勤奮努力走上快速成長之路?!彼M约旱奈磥砗鸵材芎瓦@個項目一樣,成為同頻共振、相輔相成的“音符”,共同觸抵更高的彼岸。
遲恩濤說,“混凝土作為主體結構的‘身軀’,在建設過程中,因基坑施工面積大,針對如何確?;炷两Y構施工后杜絕出現貫通裂縫現象,控制結構表面裂縫這一問題,采用‘跳倉法’取代‘后澆帶’施工,材料周轉倒運方便,不僅提高了施工效率,還解決了傳統后澆帶遺留的安全、質量問題?!?/p>
在施工過程中,遲恩濤始終以“科技創新促生產”為座右銘,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打好每一顆“螺絲釘”。他深耕作業一線,創新施工工藝。他先后獲得了《一種混凝土泵車輸送管控制閥》《一種橫裝板吊裝夾具》發明與實用新型專利,并在第四屆“智建杯”智能建造創新大賽斬獲銅獎,是工地上名副其實的發明能手。
時光荏苒,洗盡鉛華。目前,遲恩濤正在新的征程中繼續前行。未來的路還很長,希望像他一樣的那些“離開小鎮的人”能成為更多有思想、有能力的“新生代”,為建筑行業注入新動能。(通訊員:杜忠清)
相關稿件